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育英学校七十华诞

李东东校友主讲“抒写辞赋新古文 状描伟大新时代”

2018年11月17日14:55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北京市育英学校70华诞·校友讲坛”会场。

2018年11月17日,北京市育英学校举办了纪念建校70周年校友开放日活动,各届校友、老教师及在校师生近5000多人汇聚在美丽校园,共同庆祝育英学校建校70周年。

在开放日活动举办的“北京市育英学校70华诞·校友讲坛”上,育英学校第12届毕业生、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校友应邀作了《抒写辞赋新古文 状描伟大新时代》的主题讲座;1975届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楚双建校友、2014届高中毕业生周骏萧校友,分别作了《育英,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敬礼!我的母校,我的老师》的主题讲座。在校师生及校友10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育英学校第12届毕业生、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
李东东校友作《抒写辞赋新古文 状描伟大新时代》主题讲座。

李东东的讲座分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文化——育英一向重视传统主题教育”“记录民族复兴,状描改革开放——新时代赋予新古文以新使命”“扩充题材内涵,丰富表现手法——走笔于规矩的遵循与破除之间”“感恩育英培养,礼赞教育事业——体物写志书文互成创作《育英赋》”等四部分。

在讲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文化——育英一向重视传统主题教育”时,李东东说,育英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回顾母校早期的光荣历程,可以看出革命文化深深影响并教育着广大育英学子——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繁荣富强奋斗终生。在弘扬革命文化的同时,育英坚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的早期形成,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始终鼓舞、激励着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斗志奋勇前进,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在讲座“记录民族复兴,状描改革开放——新时代赋予新古文以新使命”时,李东东说,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地凝聚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

李东东说,我的主要工作经历都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今天回看,与我的同龄人一样,参与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奋斗历程。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的赋作,也都是讴歌改革开放各条战线成就之作。

李东东在讲座中介绍了自己20余年来先后撰写了20篇赋作,重点介绍了在担任张家界市委副书记期间撰写的《张家界赋》,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撰写的《宁夏赋》的创作缘起、写作过程和社会评价。

在讲述“扩充题材内涵,丰富表现手法——走笔于规矩的遵循与破除之间”时,李东东介绍了自己撰写辞赋时的创作表现手法。

第一类,在精研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梳理、提炼、总结,最后归纳成文,《宁夏赋》《中共中央党校小赋》《国家行政学院小赋》《北戴河赋》《八一赋》《清华赋》《铁道兵赋》《故宫人颂》等。第二类,以中华民族璀璨历史为铺垫,烘托今人的智慧和新时代的辉煌,如《协和赋》《国家开放大学赋》《北斗赋》《军事外交赋》《嫦娥赋》。第三类,按照时空顺序和历史发展脉络,娓娓道来,如《铁道大学赋》《人民大学赋》和《育英赋》。第四类,属于记录历史、讴歌壮举、礼赞精神,如《玉树参天赋》《廉洁奥运赋》。

李东东讲述了在《宁夏赋》《中共中央党校小赋》《国家行政学院小赋》《北戴河赋》《八一赋》《清华赋》《铁道兵赋》《故宫人颂》等赋文的创作中,力求将传统赋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古文,既遵循、保留了赋体的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形式美的因素,又融入了人人能懂的时代语言,避免了因过于铺陈词藻而空洞乏力的窠臼。在气势恢弘中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添作品的象征意蕴和审美层次。

在“感恩育英培养,礼赞教育事业——体物写志书文互成创作《育英赋》”中,李东东介绍了《育英赋》的创作过程与心得。

李东东说,育英的校友们每年都聚会,这已成为母校这个大家庭的一项传统。今年是母校建校70周年,也恰逢我们第12届二班同学入学60周年,年初我们精心制作了一本画册《跨越一甲子的记忆》,作为迎接建校70周年的礼物,在聚会时敬赠给母校、老师、同学、校友,留住终生的友谊,携手走进新时代。学校领导接受我们赠送的画册后,非常认真地提起几年前就约定的、希望我在2018年撰写《育英赋》,作为对育英学校成立70周年的献礼和纪念。

李东东说,能够为母校建校70周年奉献一篇赋作,我在欣喜之余也深感重任在肩。作为育英学子,几十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工作,我都牢牢记着来自于“源头”的教育,这就是——忠诚、执着、敬业、奉献;正直做人,认真做事,力争向党、向人民、向老师交上一份人生的合格答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半个多世纪过去,我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之地、启蒙之师,尽自己所能给予母校回报和支持,并为促进教育进步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留下小小文化记忆——这就是我创作《育英赋》的初衷和必然。

李东东说,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仔细梳理、回顾和领悟育英的薪火传承、筚路蓝缕、红色传统和绿色发展的历程与特点,最终决定以“建校”、“传承”、“接班”、“发展”作为写作脉络。金秋时节,距育英70周年校庆十余天的10月26日,《育英赋》在《光明日报》刊发,祝贺北京育英学校七十华诞,并期望育英人和育英精神代代相传。

讲座中,李东东结合《育英赋》中的几段,介绍了对母校的光荣历程与革命传统的理解和描述。并感谢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张志和教授对《育英赋》进行的书法再创作,与词赋书文互成、文墨相生,力图使最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线装书局与学校一道,以经折装、册页等不同的形式将之装帧出版,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

讲座结束后,李东东校友与育英学校教师代表屈岩、学生代表杜亦森共同朗诵《育英赋》,寄意育英学校在新时代的开拓与发展,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和祝福。

李东东校友、屈岩老师、杜亦森同学,三代育英人共同朗诵《育英赋》。

李东东校友向育英学校赠送了著作,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代表育英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李东东校友颁赠了捐赠证书和纪念品。

李东东校友向育英学校赠送著作,于会祥校长颁赠捐赠证书和纪念品。

育英学校第12届毕业生代表集体向育英学校赠送了图书,于会祥校长代表育英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校友代表颁赠了捐赠证书。

育英学校第12届校友代表捐赠图书后,与于会祥校长合影。

于会祥校长在致辞中说,育英学校在70年的征程中,一代代的老师把自己的青春、知识,奉献给了学生;育英培养的一代代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了社会。育英以责任传承初心,用担当坚守使命,教师辛勤耕耘,培育学生努力回报祖国。在各界校友,尤其是老校友的支持下,育英学校的未来将更加美丽。

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致辞。

在校师生和校友代表认真聆听讲座。

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育英小学”,1948年建校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1949年随中共中央一起迁入北京。毛泽东主席在1952年“六一”儿童节为育英题写了“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的校训。20世纪80年代,胡耀邦总书记题写了校名。育英学校现有在校生近6000人、教学班145个,分布在万寿路校区、紫金长安校区、航天校区和西翠路校区;并在密云区、大兴区、延庆区办有三所分校 ,已发展成为“一校四址、三个分校”的集团化学校。

七十载风雨历程,七十载弦歌不辍。参加校友开放日的育英老校友表示,母校的历史,镌刻着每一位育英人的风采;母校的发展,凝聚着每一位育英人的心血。走进校史馆再次唤起红色记忆,参观最美校园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听校友讲坛激起家国情怀,浏览教育教学成果展览,为母校的发展点赞。

育英有关负责人表示,育英学校建校7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办学至今,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毕业生,他们当中既有党、政、军等方面的领导干部,也有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领军人物、成功人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七十华诞是育英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全体育英人踏上新的征程,将用实际行动为学校新的辉煌不懈努力,再谱华章。

第12届校友代表展示李东东校友创作、著名书法家张志和书写的《育英赋》画册。

(责编:燕帅、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