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回应质疑 让高雅音乐变得亲民
听到美声、歌剧这类词语,大部分的听众都觉得这是一份有些难以理解的高雅艺术。
《声入人心》却来了一次剑走偏锋的尝试,它抛开在国产音乐综艺市场唱主角的流行音乐视角,聚焦不同以往的美声、歌剧、音乐剧等领域,让观众体验到高雅音乐也如此亲民。
那这档音乐节目有什么独门秘籍呢?
作为湖南卫视第四季度的一个神秘项目,《声入人心》在开播前的信息少之又少,一条反复播放的概念宣传片也始终让人摸不清这档节目的核心卖点。随着节目低调开播,3位明星出品人的阵容曝光,36名高颜值歌唱成员也集体亮相。这才让人稍微反应过来,这应该是一档定位在美声唱法的音乐竞演节目。
“向年轻观众介绍和普及美声、歌剧、音乐剧等音乐门类,这是一项有挑战但是让我们很有动力的工作。”《声入人心》总导演任洋近日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感慨说。除了年轻的思维角度,节目里还打包了一批有实力又高颜值的美声唱将。
走红
颠覆了对高雅音乐的“偏见”
近两年,国产综艺在垂直品类方面频频试水。包括普及了嘻哈文化的《中国有嘻哈》,以及湖南卫视推出的聚焦配音演员的《声临其境》等,总体来说,垂直品类综艺更像是把“双刃剑”,在受众有所局限的同时,也很容易因为优质的制作而实现突围。《声入人心》又是一档突围之作。
节目从颜值吸引观众,到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美声的魅力,最后,形成难以替代的、极具冲击力的节目优势。
节目的视角放在高冷的美声、音乐剧、歌剧等领域,担不担心让观众没有亲切感?对此,节目总导演任洋解释说,节目一直在做的是“融合音乐”,“从作品方面来说,我们在第一个重唱阶段会做大量的流行通俗音乐尝试,比如艺术感比较强的流行音乐;也会有时下最流行的音乐,比如莫文蔚的《慢慢喜欢你》,尝试用古典美声来唱。”
任洋告诉记者,“向年轻观众介绍和普及美声、歌剧、音乐剧等音乐门类,这是一项有挑战但是让我们很有动力的工作。”任洋坦言《声入人心》不一定要成为“爆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消除大众对高雅音乐的误解,大家总觉得唱美声并不那么亲民。其实接触之后,会发现大量的流行音乐选段,全都是基于音乐剧,我们也会把最原本的挑选出一部分呈现给大家。”
争议
出品人咖位不对等?
极度冷门的首吃螃蟹,却引来极其成功的热播效应,《声入人心》的口碑几乎提前锁定第四季度的电视综艺爆款席位。不过在飘红的口碑之下,依然难免挑剔吐槽声音。比如关于廖昌永、尚雯婕和刘宪华三位出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网友认为廖昌永专业、精准的点评常常令人叫好,但年轻后辈尚雯婕和刘宪华则被质疑“分量”不够。对此,任洋解释说三位出品人其实起到了很好的“互补”效果,“我们一直不是强调全国最专业的音乐比赛,是高雅音乐和大众之间进行交流。我们不期望变成最好最优秀的比赛,这样的比赛在国内有很多。”
谈及节目的真人秀部分,任洋也坦言,之前团队也很担心,“他们每个人交流之间都很有礼貌,这是缺点,没有激励,没有争吵矛盾,但我们发现这就是节目的气质。我们节目的初衷就是引导大家往正向走,我们要告诉年轻人你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听什么样的歌。《声入人心》让大家看到,也告诉更多的年轻人,你们的偶像,站在舞台上的人,不只是非常张扬、有态度有个性的人,还有非常有内敛、有内在有才华的人。”
未来
唤起更多人对美声的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素人类节目不同,《声入人心》不设淘汰与晋级,不以悬念机制推动叙事,那么,在如何以更多看点持续吸引观众目光上,主创团队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任洋看来,这的确给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完全创新的模式,把音乐的故事讲好。首席还是替补的悬念不是核心看点,更主要的还是展示各种各样有魅力的音乐。整个创作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一直根据在播出的效果、观众的反馈以及自己的感受做调整。”任洋说,整个节目规则和演唱形式、内容上,每个阶段都在尝试更新,“我们试图持续制造新鲜感,带领观众逐步深入了解美声艺术和文化的不同面向”。
被称为“音乐剧王子”的郑云龙举手投足都尽显优雅,磁性十足的唱腔让王晰收获了“耳朵治愈者”的绰号;只剩左耳听力的陆宇鹏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对舞台的爱和坚持……在观众的既定印象中,以往唱美声的都是那种“穿着燕尾服的胖大叔”形象,然而《声入人心》完全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但我们从来不以把他们捧成明星为目标,希望观众喜爱他们,而后还是要到剧院当中能够跟他们接触,去听他们的音乐剧和歌剧,这是我们的目标,希望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事。”任洋说,若把这些专业的美声歌者消费成大众娱乐明星的话,就失去了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在他看来,高雅的艺术不该被娱乐化,所以聚焦高雅艺术的节目也不该变成娱乐向的内容,“如果将来谁最有综艺效果,谁去唱美声就唱得最好,那显然是错的”。任洋表示,节目的未来的目标就是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落点也是帮助这门高雅音乐向大众市场的推广,唤起更多人对美声学习和近距离欣赏的热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