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11期

ASMR对电影声音设计的点缀与重塑

杨意浓
2018年12月03日16:56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ASMR意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是一种以听觉内容的特色为根本特色的互联网多媒体内容,ASMR反应已是一种被国际主流学界确认真实存在的感官体验和神经现象。对于电影而言,观众内心感受的共鸣,无疑也是电影成功的标志之一。除了故事情节和剪辑手法能发挥作用外,电影的声音效果、观影的环境与设施也是影响观影体验的重要方面,决定着观众是否能较大程度沉浸在电影场景之中。本文提出一个将ASMR与电影声音制作后期、观影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设想。这一设想不仅可以增强观影的沉浸感,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创新,丰富了数字声音设计的生产形式。

关键词:ASMR;电影;声音设计;沉浸感

一、关于ASMR

ASMR,全称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意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俗称“耳骚”,是一种注重感官尤其是听觉的多媒体传播内容。2008年的“感觉论者社团”(Society of Sensationalists)在线社区提出了关于“使人舒适的声音”的相关内容,后来由网友Jenn Allen创造了ASMR这一称呼,并得到社区上下一片好评。目前国内外一些视频和音频网站都有ASMR主题的作品,多数为网民自己制作并上传。ASMR表演者通常需要借用一系列工具进行动作表演和模拟,来触发观众的ASMR反应。ASMR表演主要具有重复、轻柔、音量较低、速度平缓等特点,例如轻柔的耳语表演、木块摩擦、雕肥皂、角色扮演等。

ASMR反应已是一种被国际主流学界确认真实存在的感官体验和神经现象,是指体验者在沉浸于某种特定内容的听觉环境中时,颅内产生的一种精神放松、身体舒适的轻度刺激感,而这种刺激感往往是“耳骚”的爱好者最想追求也最为享受的。很多ASMR爱好者指出,观看ASMR视频会有减压、舒缓内心以及安眠的效果。目前关于 ASMR的脑科学研究中有观点认为,它所引起的轻度刺激感可能正是由于在注意力集中于特定条件的情形下,大脑的其他某些功能模块被自动停闭所致,体现了“听觉经常出现的自我中心主义或者向心倾向特征”,因而带有较强烈的内心体验性质。

但是这种听觉内容既然以数字化形式在网上传播,就会有相应内容的活动影像,同时角色扮演也是ASMR的常见元素。很多主播会事先准备好“剧本”和所需道具,用话筒来模拟场景,有时还会有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显然更是一种借助于特定的工具的音像制作手段,一种音像——尤其是声音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而ASMR反应实际上正是这种制作所产生的效果而已。因此,其制作方法和理念显然还应该有着更多的发展和应用方向,比如本文设想的电影后期声音设计。

二、ASMR音频与电影

大众影院因其提供的特殊服务环境与特效体验,以及相对经济大众的票价,与团购销售、明星广告宣传之间的密切合作,长期以来有着强大的市场活力,并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影像艺术,声音设计当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电影与ASMR音频合一的后期制作

前已述及,ASMR虽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心体验,但是它也建立在特定的音像制作基础之上,因此ASMR音频可以“见缝插针”地被运用在电影声音设计中。例如在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绝代艳后》中,有大量的通过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的日常生活来展现的,当时法兰西凡尔赛宫的奢华与时尚的场景,很多女性华丽衣裳和夸张配饰在剪辑镜头中展现,若加以基于ASMR媒体声音设计的感知效应,例如传递奢华皇家舞会中服饰材料摩擦带来的触感性声音,相信一定会增强历史电影的年代沉浸感。又如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日本电影《无人知晓》,其缓慢有序的叙事风格和全程灰暗的氛围都是ASMR音频可以多加集中注入的优秀条件——四个同母异父的弃婴(黑孩)安静地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相依为命,12岁的长子独自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放大细微动作的声音能让人更深地体会到孩子稚嫩的肩膀、生活的艰辛、未来的渺茫和内心的挣扎。还有在表现动物卡通故事的电影中,动物之间相互触碰,皮毛之间的摩擦与抚摸,都可以夸张为角色之间感情的表现方式之一。如在迪士尼3D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狐狸尼克抚摸兔子朱迪的头,就可以尝试运用ASMR音频制作方式,用声音的频率和响度来体现狐狸尼克对兔子朱迪感情的逐渐变化,相信这样更能引起观众的临场感。当然ASMR声音主要面对的还是低响度、相对“缓慢”的素材,例如上述举例中的某些特定情境。而ASMR声音植入电影中,带来的预期效果关键还是观影体验中的享受感,这一点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二)借助工具来增强电影中ASMR的体验效果

日常在视频里体验ASMR声音的过程中,观众在佩戴耳机时效果更佳,因此在观看电影过程中佩戴特定的设备,对于含有这种ASMR声音制作的体验效果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观看立体电影时,戴上3D眼镜并配戴ASMR声音体验耳机,那么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会大大减少环境干扰,同时还会增强沉浸感体验。

众所周知,在“多厅多座”的电影院里观看电影会受到很多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上的环境干扰。由于观众都会有其固定座位,视觉上的干扰范围相对较少,例如前排视线上的遮挡、迟到早退的观众进出座位的打扰等,但听觉上的干扰常常是比较“致命”的。因为声音上的干扰源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方位,并且不能被及时有效制止——身边玩闹的儿童、不顾公众形象的现场“说书”和“影评”,还有边看电影边享受美食的大声咀嚼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观影消费者致使观众无法“入戏”,此时此刻内心混乱,无法有效进入场景,这本身就是干扰。而戴上ASMR声音体验耳机,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来自环境的干扰,以保证观众更好地“入戏”;同时,如果电影后期制作的ASMR声音采用了人头录音技术,那么戴上耳机无疑会提升360度音场效果,事实上这种双声道录音方式出现在了绝大多数ASMR配有的视频中。

综上,把ASMR应用于电影声音设计应该是一种可行的设想。它首先是一种虚拟现实潮流下的新设计思维,同时更是一种现代工具的应用。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一种新思维的重要考量对象有实用性、易用性和成本评估。ASMR音频声音设计过程完全符合这一考量:制作过程简单,收听设备也不过是一副普通的体验耳机。与VR头盔不同,它完全不需要有较高要求的移动设备。说到底,ASMR的重点就是感官。另外ASMR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也不是偶然的,它正是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和个人内心体验耦合的结晶,同时也在改变着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如果ASMR和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电影能够结合在一起,那么它显然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从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可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也许ASMR将来也会成为这样的传播工具,既改变电影后期声音制作的思维方式,也改变观众的观影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个人感受。

三、讨论:机遇与挑战

ASMR是感知现象,其音频不是繁杂的技术,也不是高超的噱头,更多的作用是放大电影人的用心结果。电影声音的精巧设计也包含着演员对人物真实细节的演绎,拟音师、录音师等工作人员思考与创造的发挥。ASMR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都是目前对电影院设计与营销、ASMR音频处理的初步结合的想法。电影院的音响播放也许会成为过去,但是佩戴耳机观影的方式是否真的能为观众所接受,能否真正提升用户体验,是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等其他领域的专业问题,更是一个亟需实践检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晓凡.互联网多媒体娱乐内容新类型“耳搔”(ASMR)初探[J].视听,2017(02):99-101.

2.温晓亮.《无人知晓》的叙事学分析[J].电影文学,2018(08):118-120.

3.陈功.电影声音“空间感”的设计规律与方法[J].电影艺术,2016(01):129-133.

4.伍星,卜巍,陈越红.好莱坞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商业电影营销行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04):61-62.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