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特色 创造独特影响
——淮海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
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和独特优势。只要从本土特色文化这个根本出发,精准选题、深度策划、周密部署,都市报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讲好地方故事,产生独特影响。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都市报谋求自身发展、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既是党和政府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都市报自身发展的需要。”①但是,地市级都市报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以地方媒体的信息资源掌控能力和相对窄化的受众定位,难以承受重大主题之重……二是在宏大命题中难以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容易在宏大背景之中迷失。”②这两个难点在实践中经常束缚地市级都市报的手脚,使报道流于一般。要突破其实也有路可循,那就是要做到立足本地本土特色,放眼全盘大局,顺时顺势而为。
本土筋骨显特色,放眼大局长精神
地市级晚报在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必须力求以本土为筋骨,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巨神安泰,只有脚踩大地,才能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地市级都市报的“大地”就是本土,就是本土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资源,这是其得以生存、获得活力的源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重大主题新闻操作中,本土的才是全国的,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淮安的本土特色如何彰显?一要尊重淮安的特色,保持其他地方无法轻易复制取代的淮安独特性。立足本土,才能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特色彰显、影响广泛的效果。二要放在大局中,只有在大局中,筋骨才有了“精神”;融入大局,筋骨才能“精神抖擞”。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立足本地讲好故事、发出原生态“好声音”?
首先,“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③。2015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如何在这一主题报道中讲好淮安故事,凸显淮安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淮安诞生、从淮安走出去、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淮海晚报为此推出“重走‘新旅’抗战路”大型新闻采访活动,走访新旅曾经走过的镇江、南京、上海、杭州、呼和浩特、兰州、武汉、桂林、盐城等10多个城市,采访70多位新旅团团员及其后人、专家。该活动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江苏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办公室专门向全省推广“重走‘新旅’抗战路”新闻行动的经验做法,该主题报道获得2015年度江苏新闻奖以及2015年度赵超构新闻奖特稿(特等)奖。
其次,把淮安本地文化与国家经济战略、社会文化热点深度结合起来。2016年是农历猴年,恰逢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播出30周年。还没到猴年春节,关于六小龄童是否上央视春晚的新闻引发全国关注。《西游记》注定是2016年的社会文化热点。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人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精彩的记忆从《西游记》开始。淮安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家乡,西游记文化是淮安一张闪亮的名片,淮安西游记文旅区建设如火如荼。淮海晚报社结合社会文化热点,启动“西游逐梦 路在脚下”全媒新闻行动,从淮安出发,沿着“一带一路”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进行采访,实地探访18个城市,行程5万里,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再一次叫响淮安西游文化品牌。
最后,根据重大历史、时间节点,提前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淮安,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2009年4月22日,在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时,习近平同志说,“像周总理这样的一代楷模,是我们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特别是要学习他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再就是做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寄予厚望——“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淮海晚报于2017年3月5日启动推出“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用一年多的时间,以祖国各地纪念周恩来总理的纪念馆、故居、纪念碑等有形的场所为主要采访对象,展现周总理的成长经历、革命生涯以及为新中国建设、为人民谋利益四处奔走的足迹,挖掘故事的当年情景和现实意义。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走访30个城市和地区,实地探访周恩来纪念场所70多处,刊发近百个专版共计20余万字、300多张图片。“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此我们深有体会。正因为此次新闻行动是有关周总理的主题报道,我们在天津、南昌、武汉、广州、重庆、西双版纳、延安、石河子等城市和地区采访时,得到的采访支持力度远非是平常的采访活动所能及的。
放大本土界域,实现多地共赢
在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淮海晚报既立足于本土,又不局限于本土,放眼全国,以历史性、文化性共鸣放大本土界域,以开放性操作实现多地共赢。
开拓本土外延。本土是个相对概念,只有放在全国范围内,才能彰显特色;本土不是孤立的界域,不是一个孤岛,只有与其他地域相连接,才能获得勃勃生机。在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淮海晚报注重打通本土特色与其他界域历史的、文化的关联。在“西游逐梦 路在脚下”全媒新闻行动中,淮海晚报紧紧把握淮安西游文化这个本土特色,沿着《西游记》成书历程,对西游记故事广泛流传的西安、张掖、哈密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西游记》成书背景地湖北黄冈蕲春,彰显西游记文化特色的江苏连云港花果山等相关地方做了重点报道,不只是关注这些地方的西游文化传统,更关注其在推动西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通过西游文化,我们把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把神话与产业连接起来,把淮安与全国多个城市连接起来。在此过程中,打通文化交流通道,交流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达成相关合作意向,实现多地共赢。
挖掘本土内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呈现淮安特色的最好方式除了走出去广泛宣传,还有邀请大家走进来、实地体验,把淮安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内涵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呈献给大家。在“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中,淮海晚报举办了“绿水青山看淮安 生态文旅水城游——全国媒体周恩来故乡行”大型摄影采风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北京晚报、深圳晚报、厦门晚报、合肥晚报、大连晚报、青岛晚报等40多家中央级和省市级媒体的近百位总编和记者齐聚淮安,弘扬周恩来精神,宣传推介淮安。
开放传播平台。在实施重大主题报道时,淮海晚报注重和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网络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并融合运用“掌上淮安”新闻客户端、淮海晚报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最终达到“以报纸平台召唤更多的合作平台,每个平台既单向传播,又多向联动,影响力互为渗透叠加,取得了呈倍数放大的报道效果”④。
本土故事全新视角,精心书写时代精神
淮海晚报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超出淮安本地范围的强烈反响,是因为以全新的视角书写淮安本土故事,彰显时代精神,在讲述淮安故事时让中国梦得以生动体现。
深刻挖掘淮安故事中的时代精神。西游记故事传播了1000多年,由淮安人吴承恩书写的《西游记》流传了400多年。400多年来,西游记故事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有七八十种译本。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西游记文化的接受程度很高。因此,在“西游逐梦 路在脚下”全媒体新闻行动中,淮海晚报深挖西游记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密切关系。在采访中,相关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落到一种文化上,也就是“一带一路”文化。“一带一路”文化的要求是走出去,不仅要在国内传播程度高,在海外也要有很深的根基。西游记文化不仅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也是一种包容和谐的文化,甚至很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之一。
注重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和弘扬。在“重走‘新旅’抗战路”新闻采访中,淮海晚报把表达的着力点放在作为中国最早最大抗日救亡少儿团体的新安旅行团的现实意义上——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为民族生存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要把“中国来改造”的远大革命志向,有着“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敌人的凶残”的顽强战斗作风,更有着好学上进、团结友爱、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优秀品质。“少年强则国强”,新安旅行团团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对于当下和平年代的学生而言极具榜样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周恩来精神具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在“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中,淮海晚报深刻展现了周恩来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大志向以及“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恢弘愿景的传承与弘扬,对于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深远。
立足本土特色,同时佐以全局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扎实的举措,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淮海晚报走出一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路径,并在多次新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市级都市报本土特色,打响了淮安的特色品牌。在近3年的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重走‘新旅’抗战路”“西游逐梦 路在脚下”“矗立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三大主题报道分别获得当年度的重大主题策划奖,这对地市级晚报来说,实属不易。
(作者系淮海晚报总编辑)
注释:
①潘虹:《增强三种意识,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新闻传播》2015年第14期。
②杨星:《都市报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新闻实践》2005年第12期。
③金建树:《地市党报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传媒》2015年第11期。
④刘守华:《以开放的思维创新都市报重大主题报道》,《传媒观察》2008年第12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