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转载与版权保护规制研究
——以知乎版权保护专栏为例
摘要:在内容行业火爆的今天,优质内容成为稀缺品,抄袭、洗稿等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各个社交平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护版权。本文以知乎平台版权保护专栏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知乎版权保护团队发表的20篇维权报告,对知乎平台的版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知乎版权保护团队通过开发维权产品、付费授权产品、与第三方合作、接入DCI体系等措施保护原创版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维权过程中,又面临着侵权行为复杂难界定、历时长、效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知乎 版权保护 原创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与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个体被赋予话语表达权,成为传播者,这就意味着,内容生产不再是少数专业媒体机构的专利。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刺激着传播工具和传播技术的普及,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及时地接触、搜集、传播信息。个体将闲置的时间体验和知识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内容生产,转化为可售卖的商品,实现社会协同和内容增值。这种在社交媒体上参与和分享优质内容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在虚拟空间建立人际关系和个人影响力。同时,内容的增值在现实世界为个体带来了更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
UGC成为社交媒体主要的内容生产模式之后,每个人都拥有了设置议程的权利。个体身上的各类闲置资源被激活,海量信息聚合。但享受互联网资讯的普罗大众却因此产生了信息焦虑,面对复杂的信息,根本无从下手,至此,含金量高的优质内容的价值便凸显出来。由于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著作权法的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于新形式的网络作品,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创作的内容没有得到明确保护。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思维,一些个人或网络运营商缺乏版权意识,擅自挪用他人作品,甚至用来做商业推广,牟取暴利,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
近年来,广东首例微信侵权纠纷案,广州日报、新京报等告今日头条,百名自媒体人联名控诉“一点资讯”,知乎告微博营销号“微博大神”等案例把更多人的目光聚集到移动互联带来的侵权问题上,尤其是社交媒体营销账号肆意抄袭的相关投诉上。人民日报更是发文批评微信平台“一人原创,99人抄袭”。一段时期以来,原创版权保护面临着“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窘境,大多数作者仅仅将维权停留在想法阶段,这令侵权者更加肆无忌惮。长此以往,原创者的创造力必然被削弱,优质的内容产出减少,平台用户的阅读质量随之降低,平台自身面临着缺乏内容创新力和用户转移的后果。因此,原创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商都推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原创者保驾护航。但是由于侵权行为难以界定、各个平台的侵权判断标准不一致、相关法律滞后等,维权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进一步探讨社交媒体的版权保护规制,以期更好地保护原创权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吸引着众多“知识型中产”及“准中产”人群,他们为了能够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取社会地位,积极在知乎平台贡献海量的优质内容。这些优质问答不仅在知乎平台内部,同时在其他社交媒体内部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这些原创内容遭受侵权的现象,也是知乎目前面临的一大危机,擅自转载原创答案、跨平台抄袭、非法使用等事件频发。为此,知乎成立了版权保护专栏,每个月对平台侵权以及维权的情况向广大知友报告。基于此,笔者选择以这20篇维权报告为研究对象,探讨知乎平台的维权现状,希望能为其它社交媒体平台版权保护路径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视角
数字化信息时代,人类的交际场域由现实社会移位至网络社会。社交媒体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是在学界,国内外学者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张明海认为社会化媒体,即一系列在线媒体的总称,如在线社交网站、在线视频网站、在线论坛、实时通讯系统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这些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特点,能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为用户提供社会交往和信息分享的平台。基于以上说法,笔者认为,知乎理应归属于社交媒体之列。在知乎社区,借助知乎独特的社会化机制,用户可以自如地创建问题,参与整个社区的公共编辑,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还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通过评论、回复、赞同,彼此互动,建立更深入、更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著作权又叫版权,指的是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在互联网语境下,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完成一次信息的发布。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思维,忽视版权,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用户,很可能于无意识中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因此,社交媒体平台上涉及侵权的内容不计其数。不过,近几年来,侵权现象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用户、作者、网络运营商的关注,各方正在推出一些举措,来保护原创。
在已有的“社交媒体的转载与版权保护规制”这一话题的研究中,学者都选择了某一个具体的社交媒体来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微信、微博等用户活跃度较高的平台的研究。在对微信、微博版权保护的研究中,大概包括了以下几个维度:
一、微信、微博作品的可版权性。吕凯和王锦从著作权的定义来分析,他认为在微信领域,能体现出作者独创思想,具备作者的独创性,并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智力成果皆为微信作品。邹举认为微博用户具有的自由精神和共享意识并不否定微博内容的版权,140个字以内也可以体现出独特的智慧和思想,并且,他还提到微博用户拥有对自己微博账号所有内容的汇编权。
二、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徐永军和高玉玲阐述了微信公众号转载作品的版权责任认定过程中微信服务商、微信公众号和著作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解读了几种权利许可方式并区分了各主体间的法律责任。
三、对微信或微博版权保护提出建议
四、当前版权保护遇到的困境
五、微信或微博版权与信息自由之间的冲突。朱鸿军从大众传媒时代大众接触信息的限制和微信自身的一些传播特点解释了为什么在微信空间版权与信息自由发生冲突时,后者更易得到支持的原因,并从激励理论说、劳动理论说和人格理论说三个方面分析了微信版权的正当性,指出信息自由并不妨碍微信版权,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版权制度来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成。袁焜解释了微博版权和网络言论自由权这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并提出实现两者平衡的建议。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同意南京大学王维嘉和张志强的观点,要把握好信息信息分享和版权保护之间的制约与平衡,不能因为过于保护版权而影响大众对信息的使用,这也是版权保护的难点。
与微信、微博相比,知乎作为一个提供高质量内容的知识社区,拥有各领域的精英作为签约作者,所以在社交媒体相互转载的过程中,知乎上的作者常常是被侵权方。知乎平台也正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为其平台上的原创作者维权,笔者通过研究分析知乎版权团队每月公布的版权保护工作报告,将会明悉其版权保护工作是否取得成效。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概况
知乎版权保护专栏是知乎版权保护团队的官方专栏,建立于2015年,截至发文前共有4347人关注该专栏。从2015年起,因知乎平台涉及侵权投诉的案例与日俱增,为了维护知乎平台优质内容的原创属性,知乎法务部开通了知乎版权维护邮箱(banquan@zhihu.com),所有用户如发现自己的原创内容被其他平台侵权,就可将原创文章的链接和侵权链接一同发给该邮箱,以便法务部迅速定位侵权方,同时,原创作者本人要授权知乎法务部,方便法务部后期追偿。如果是知乎平台内的侵权行为,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答题页面的“举报”按键,并标注“抄袭举报”即可。
当然,知乎用户也可通过第三方维权组织来为自己争取权益,但如果涉及删文等与知乎平台相关的操作,需要给知乎法务部发送私信说明情况。
(二)样本说明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知乎版权保护专栏共发布了20篇维权报告。本文选取该专栏中刊登的所有维权报告为样本,按照维权报告的内容,将所有样本采集的维权信息分成以下几类:
1.知乎版权团队版权工作笔记
2.维权案件跟进及梳理
3.知乎平台维权路径及产品
笔者将这20篇维权报告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分类进行汇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2017年的报告《知乎起诉微博营销号开庭情况同步暨10月版权工作笔记》中,既涉及维权案件跟进,也包括知乎版权团队的工作笔记。而报告《你好,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涵盖知乎版权团队工作笔记、维权案件跟进及梳理、知乎平台维权路径及产品。
综合所有样本量提供的维权数据,笔者发现,2017年以前,知乎版权专栏集中指导用户如何维权,为用户捍卫版权实时更新维权产品。而进入2017年之后,维权产品开发已颇具成效,知乎版权团队则将注意力放在定期更新工作笔记上,以便维权用户查询。
(三)研究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获取样本量中可研究的数据后,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并统计,集中挖掘各种侵权现象和知乎法务部在这三年间的版权保护行为。笔者在研究样本量的过程中发现,根据平台的不同,知乎法务部设置了多种不同的维权模式,并得到了其他平台的帮助。为解决维权期间遇到的困难,知乎官方同时出台了众多新产品,从技术上支持版权保护。
三、研究现象分析
知乎平台的建立与巩固,立足于不同领域的“知识型中产”协同分享,从而创造的知识型社会价值。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知乎版权团队的原创保护措施全面助攻,帮助其实现“认知盈余”。自知乎版权保护专栏成立以来,收到侵权投诉高达28106条。同时,维权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知乎版权保护团队一直在积极处理和改进。
(一)侵权行为复杂且难界定
在2017年呈迅猛增长模式的网站侵权投诉,处理难度很大。很多作品转载方会选择“洗稿”这种行为,知乎版权团队的比对工作量就会加大,再加上并没有严谨的版权标准来衡量洗稿程度,因此,很多网站的处理时间较长,维权效率很低。
对于跨平台维权,难度更大。由于各平台原创判断和侵权处理标准不一致,跨平台处理效率低、难度大。以微博为例,对于非首发于微博平台的内容和站外原创内容,因无法判断内容来源及创作时间等因素,故权利人无法通过微博线上举报进行投诉,即使知乎法务团队介入,双方的沟通也会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微博的投诉解决率明显低于其他平台。
在知乎平台上的优质内容中,有一种形式为“匿名回答”。优质的匿名回答从提交到知乎平台起,因回答者未选择实名制发表,故如涉及侵权,对原创作者的身份认定极为困难。
(二)维权结果差强人意,但战线过长
对比知乎版权保护专栏的10篇版权工作笔记,笔者发现,2017年以前的维权力度集中在处理微信投诉上,而2017年之后的维权重心,则转为处理违法商品投诉上。这是因为,随着知乎圆桌、知乎live内容的上线,闲鱼等二手知识售卖网站窥探出商机,擅自倒卖,侵权了原作者的著作权。(如表2所示)
报告中显示,授权知乎维权团队的投诉条目如果能成功维权,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删帖、下架和诉讼三种处理结果。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以及网站侵权的投诉结果,大多以删帖为最终维权目标,而私自兜售知乎违法商品的处理方式,则是尽快下架侵权商品。其中,微信平台的删帖结果与违法商品的下架结果最为显著。而微博和网站侵权,因其平台的特殊性,维权处理颇有效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独立的侵权行为,暂可以采取删帖的方式来处置。但如果遇到大面积侵权,涉及对象较多,侵权现象严重,就得走法律程序了。知乎法务部接手的真正涉及诉讼的维权案例很少,最为典型的是知乎起诉微博营销号“知乎大神”维权案件。
这是知乎版权保护专栏开通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久的一次申诉。此次申诉所基于的背景,是微博号“知乎大神”“知乎大叔”长期用长图、图文、截图的格式,在未经原创作者授权的前提下,擅自将知乎站内的优秀答案发布到微博平台,侵犯了众多知乎答主的合法权益。
知乎版权团队进入2016年起,开始把维权重心转移到维权案件上。2016年4月,知乎版权团队正式声讨相关微博营销号,发布了《针对侵犯知乎原创作者合法权益的微博营销号的声明》。之后,版权团队号召所有被相关微博营销号侵权的作者为知乎提供侵权信息,帮助知乎版权保护团队搜集证据,顺利起诉。并采取录屏的方式,将知乎大神的全部微博记录制成一个近31个小时的视频,以作为起诉证据。至此,知乎起诉微博营销号一案,正式立案。
该案件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案件周期相当长,且因为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案件刚开始,知乎法务部需要提出两起诉讼。第一起诉讼是针对微博平台所属公司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提出诉讼,从而获得微博营销号“知乎大神”阮某的真实身份信息,确定被告人身份后同一天再次起诉。第二起诉讼则直接针对阮某及其所在公司深圳蜂群传媒有限公司,诉讼名义同样是侵犯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期间阮某多次提出异议,试图拖延诉讼进程,知乎的维权之路险阻重重。
四、维权路径
尽管知乎版权团队在维权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知乎法务部不畏险阻,仍积极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与知乎平台合作,开发维权商品,捍卫用户利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些维权产品可以推广至每个UGC的领域。
1.开发适用于不同平台的维权产品,全面抵制侵权行为
为了适应各平台的侵权特点,知乎开发了“知乎微信公众号侵权页面”,专门针对微信公众号的侵权现象进行投诉与处理,经“知乎微信公众号侵权页面”投诉的侵权内容,24小时内就会做出评定和结果反馈。用户可同时投诉多篇侵权文章,如果某公众号被投诉举报次数过多,会被封禁账户。
在这款产品开发之前,关于微信公众号的维权保护,就只局限于用户发邮件提交原创链接与侵权链接,由知乎版权团队人工逐条整理和确定,再回复用户邮件,流程繁琐,工程量大。一篇侵权稿件从维权到获取维权结果,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效率太低。
而对于网站和微博的侵权行为,仍旧由知乎法务部负责,但维权结果反馈效率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知乎的站内版权产品也有所改进。用户的编辑回答页面,“版权声明”位置显眼;同时,编辑回答框增加了“禁止转载”的选项,如其他平台的用户想要侵权转发该回答,则会弹出“需要联系作者获得许可”框,无法进行复制。
新浪微博平台的投诉方面,因为维权过程较为繁琐,申请维权的作者除了原文链接和侵权链接之外,还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授权书。为此,知乎法务部特别拓展了微博侵权的范围界定,凡涉及原创作者的内容,无伦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原文通篇转载还是部分修改、演绎、改成软文,单篇转载还是多篇汇总,均列为侵权的范畴。将侵权界定的范围扩大,是为了能够更快处理侵权投诉,知乎法务部基本上能保证涉及侵权的使用方会在24小时内删除该侵权微博。如2016年10月,微博账号“贴吧君”擅自将知乎答主的原创内容PS成贴吧的答案,知乎法务部在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联系新浪,要求对方24小时内删除侵权微博。
2.接受第三方维权,规范流程
知乎版权保护专栏开办前期,因维权诉求数量过大,部分用户委托代理维权机构或个人进行著作权追偿。但有时,仍有很多代理维权方会将无法求证的微信维权条目提交知乎法务部,为此,后者规范了维权代理方的投诉流程。流程中规定,第三方维权的个人或机构向知乎版权团队提出维权请求时,需提交一份由原创作者本人收钱的申请信,私信发给“知乎版权”,知乎法务部会根据私信中所列举的情况,尽快处理。流程规范之后,知乎版权保护团队就可以集中力量去维权,而不用花大量时间在梳理侵权投诉案件上。
3.与其他平台共建战略联盟,维权及时
2016年知乎Live上线后,因内容优质受到很多知友的喜爱。但是,知乎法务部发现有些不法分子在淘宝或闲鱼等平台上二次销售知乎Live语音,极大地侵犯了知乎Live原创作者的利益。知乎版权团队接洽阿里巴巴 110 平台,通过监测,定期搜索和审核、处理投诉等措施,及时下架大部分违法商品。
4.成功接入 DCI 体系,跨界出版
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是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推行的数字版权标识符,该体系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数字出版时代的版权管理和版权运营问题。它是一种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通过版权认定的唯一标识符,搭建数字版权核心资源库,从而提供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结算费用、侵权监测取证等核心服务。
知乎官方接入DCI体系,方便知友快速便捷地办理版权登记,一旦原创作品遭到侵权,DCI体系中所登记的内容,即可成为案件证据。到目前为止,部分知乎周刊已经完成DCI码在线登记,知乎官方后续将加入更多知乎Live、电子书的登记工作。
5.开发付费授权产品,优化转载
知乎平台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的版权,开发了回答授权功能,并更新了全新的转载设置。在此之前,知乎平台保护著作权的方式就是在答题页面标注“禁止转载”,但后来又上线了“允许付费转载”的功能,如果原创作者愿意将自己授权转载自己的原创作品,就可点击私信页面的“快速付费申请”,根据付费方提交的申请信息决定是否授权。申请者如果想要联系原创作者申请授权,则需要提交个人真实资料,预先支付费用,并承诺在转载页面公开原文作者、原文链接和原文出处,这一行为被称为“规范转载”。
这一设置大大保护了授权方与申请方的权益,同时提高了申请方转载的效率,保证申请方以最快速度拿到经授权的作品,实时发布。更为重要的是,申请方通过知乎官方平台联系到作者,不需要通过私信获取作者个人信息,既可以保护授权方的隐私,还能方便授权方管理授权纪录。从2016年7月付费授权测试到2017年4月正常运行,共有36813位知友参与付费授权公测,近110万篇回答因付费转载而受到保护。
6.整合行业资源,提升意识
知乎联合多名法律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识之士,于世界知识产权日发起了以“尊重数字创意,保护网络版权”为主题的联合署名行动。该行动倡导原创者要加强自我版权意识,学会用合法的维权渠道为自己争取权益。之后,知乎还与资深法律行业工作者准备了一份“版权保护指南”,这份指南包括“明明白白,了解著作权”、“拿什么保护你,我的知识产权”、“影音、游戏、动漫,这些行业同样会遇到版权困扰”、“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和“你‘以为’的,往往与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六大板块,选取了知乎关于著作权话题的精华回答作为普法规章。
四、结论与讨论
大数据趋势下的社会化媒体时代,UGC是内容革新的动力和来源。优质的内容俨然成了稀缺品,能帮助平台短期内因流量增值,作者本身也可名利兼收。然而,社会对《著作权》的认知尚且处在萌芽阶段,互联网版权保护法律根基较浅,部分版权意识较差的内容从业者遂跟风抄袭。很多侵权方,擅自转载知乎平台的优质内容,甚至完全未署名,直接将他人的原创内容据为己有,以求流量变现和品牌号召力。这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影响整个内容输出市场的合法运行与维护。
知乎平台依靠UGC产出优质内容,从而构建结构丰富、知识多样的社交网络,其所吸纳的用户因知识供给与需求的渴求度极高,具备较好的用户黏性,有助于实现社群经济增值。因此,知乎版权保护专栏的开设,是管控原创内容版权的第一步,借助话语、平台的力量,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来为原创作者和平台自身进行正当维权和合法辩护。尽管由于技术、机制、法律等方面的因素,知乎在版权保护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维权处理周期长,跨平台维权处理存在障碍、洗稿式侵权难以界定等,但是收到的成效还是值得肯定的。
由于取证难,维权成本高,靠原创者个人维权成功率很低,所以很多原创者虽然痛恨侵权行为,却只能将主动维权停留在想法阶段。知乎不断加强原创保护力度,帮助作者维权,有利于激发原创者的创作热情,保证知乎平台上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生产,维护知乎用户的忠诚度,提高用户黏性。
在版权保护这条路上,单靠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原创者而言,要提高版权意识,通过平台方的维权处理途径打击侵权行为,或者与维权骑士这样的版权保护组织合作,在保证权利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去传播自己的作品。平台方应该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创新技术,完善平台机制,更好地为作者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解决解决现有法律滞后于新形式的作品的问题。解决版权危机,知乎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专业版权保护组织的出现,原创者的利益必定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