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京报:科学性应是媒体报道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基础

2019年01月14日07:38 | 来源:新京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学性应是媒体报道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基础

新闻媒体要做到科学求证,把握好理性用词,避免倾向化解读。在做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报道时,应努力做到科学求证。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事件不实报道频发,层出不穷的农产品事件只管报不澄清,不少至今仍无定论,成为一桩桩“断头案”,不但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恐慌,还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使农民利益直接受到侵害,而“伤农事件”还在发生。如某卫视以《香瓜“嘎嘎甜”要喷增甜剂》为题对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香瓜主产区瓜农给香瓜喷“增甜剂”进行报道,而所谓的“增甜剂”,主要为微量元素、氨基酸、钾肥,毒性都是很低的。多家媒体对“黄瓜卖相好 全靠‘神奇药水’”为题进行报道,并在报道中称神奇药水的主要成分与避孕药的成分相似,对人有很大的坏处,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其实,报道中黄瓜顶花蘸的激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其成分与避孕药的成分并不相同。因此以上两则新闻都存在误导之嫌。这些具有权威代表性的电视平台以及新媒体的产生使新闻的传播方式多样、快捷,进一步扩大了不实新闻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农产品安全事件报道后,造成整个产品市场的需求下降,使农民、农产品经营者损害巨大。“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被注红药水根本不能吃”报道发布后,海南的良种西瓜每斤价格跌至二三毛,给海南瓜农带来的损失约为3000万元。在“打药催熟香蕉,卖水果也有潜规则”的报道后,香蕉价格从每公斤6至7元跌到2元多。“黄瓜卖相好,全靠‘神奇药水’”报道后黄瓜价格从每斤2元跌至8毛钱。

为避免再次出现“伤农事件”,新闻媒体要做到科学求证,把握好理性用词,避免倾向化解读。在做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报道时,应努力做到科学求证,深入了解事实,对事件进行取证、剖析、向相关部门、专家求证等一系列探索科学事实后再进行报道。其次,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要理性用词,切勿表述含糊而引起公众负面疑虑,更不应该为了吸引观众、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使用过激性词语。而对于已误报的新闻,要实时、准确地反馈最新的新闻消息,及时止损,保障农民的利益。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生产层面上,当地的相关部门应提高服务水平、讲究推广方式方法,建立与农户的双向交流。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在流通、加工环节上,建立并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上,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购置,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最重要的还应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消除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盲区,政府应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正面科普,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建设,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及时将信息公布于众,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相关专家应承担社会责任,在面对不实报道时,应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使公众了解到真相。

□李宝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委)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