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互联网"新年俗"传承"新年味" 网上春节也热闹

叶 子
2019年02月04日07: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网上春节也热闹(网上中国)

  陕西西安商场内,支付宝用户用手机扫福字集福卡。资料图片

  玉犬献瑞辞旧岁,金猪添富迎新春。除夕至,年味浓。在各家各户,热腾腾的年夜饭即将出炉;在互联网上,过年的喜悦也处处洋溢。科技与传统的结合,催生了新年俗、新年货和新的祝福方式,这一切让拜年、过年、分享“年味儿”更有趣味。

  新年俗

  “你集齐五福了吗?”这可能是最近人们见面时最高频问候语之一了。正值新春佳节,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集五福这一新年俗又热起来。

  “父亲写福字,母亲贴福字,我来‘扫’福字,家里年味儿浓浓的。”大学生小刘很热衷于网上集五福的活动,他不仅和同学朋友之间交换福卡,还拉着父母一起参与。小刘说:“重要的不是最后能分到多少钱,而是和父母一起玩,让他们也感受、体验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参与支付宝集五福的中老年群体数量达到7000万,集福成为春节期间长辈与晚辈情感交流的利器。

  今年,支付宝“集五福 过福年”活动有了更多新玩法。除了传统的AR(增强现实)扫福,网友们还可以通过给蚂蚁森林的福气林浇水、上“答答星球”比赛答题、在蚂蚁庄园喂小鸡吃糖葫芦等玩法获得福卡。其中,为福气林浇水所累积的能量,将以一定比例转换成在内蒙古科右中旗等地种植树木,为绿水青山做贡献;而网友在“答答星球”上的比赛题目,都与安全教育有关,可以说是寓教于乐。

  除了集五福,抢红包、拼手速也成了春节假期里的一道风景。玩短视频分享红包是今年春节的一大热门。例如,在快手平台上,拍摄拜年短视频分享给朋友,能发拜年红包;而亲朋好友聚会时一起拍摄全家福可以抢红包,人工智能会自动识别视频中合影的人数,人数越多,分配红包数量和金额也会越多。

  新年货

  “妈,我给家里备了点年货,快递显示今天配送,您记得收货。”“爸,您喜欢的海鲜我在网上买了,全程冷链配送,到家还是新鲜的,您不用赶早去市场抢购了”……今年,多家快递公司推出“春节快递不打烊”服务,帮用户实现了“人还没回家,年货已送到”的心愿。

  网购兴起,不仅使购买年货更方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年货。天猫发布的《2019年货消费报告》显示,坚果、蜜饯和膨化食品仍是年货必备“老三样”,但新需求和新场景正在诞生,在增速方面,游戏机、景点门票和运动手包成为年货界的“新三样”。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4日至1月14日期间,全国销量前五的年货分别是食品饮料、手机通讯、服饰内衣、电脑办公和母婴类产品。另外,年货的选择走向全球化。在京东平台上,进口商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4%。泰国的香米、英国的饼干、俄罗斯的糖果都成为备受网友喜爱的洋年货。

  在北京工作的小赵选择了运动手环作为新年礼物。“我给爸妈和自己都买了一个。”他看中了手环可以记录运动数据、睡眠质量等数据的功能,希望能帮父母加强身体锻炼,也希望自己摆脱“每逢过年胖三斤”的尴尬。张先生购买的年货是一套全家出游的机票,“忙碌了一年,春节假期我想带着全家出国放松放松,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新祝福

  “诸事顺意”“福星高照”……一个个圆润饱满的汉字,搭配可爱呆萌的卡通小猪形象——这个春节,许多人都被这样的祝福表情包“刷屏”。在社交软件上,春节系列表情包成为人们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精心挑选了几套祝福表情包,猪的形象要可爱,祝福语要齐全,颜色搭配要温馨,然后提前下载好,就等着过年的时候给大家送上祝福。”小刘说,“现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会手写拜年信了,表情包是聊天的调味剂,不管老人小孩、朋友同事,都适用。”

  比表情包、电子贺卡更能直接传达心意的,还有短视频。陈阿姨今年就迷上了用短视频送祝福。她特地穿上鲜艳的红色衣服,站在自家客厅,让女儿给她拍摄了一段数十秒的短视频。视频中,她双手合十,讲出祝福的话,女儿还给她加了特效,屏幕上出现梅花、灯笼等喜庆元素。“现在科技进步了,过年变得更好玩了!我把这段小视频发给朋友,大家都很喜欢。”陈阿姨说。

  确实,如今过年,大多数人可能无法见面,但社交网络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互联网上送祝福的新玩法,让网民体验到了科技进步的欢乐,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分享的喜悦。

  小郭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这段时间他不忘与国内的好友交换福卡、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一些久未联系的朋友因为春节祝福又聊了起来,大家更新了各自的近况,还相约新年的相聚。我们的友谊、亲情都热络起来。”小郭说,即使一个人身在异乡,通过互联网,他感受到了同一个春节、同一份喜悦。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