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9年第2期

对网络时代“单向度人”的反思

张怡斐
2019年02月15日09:33 |
小字号

来源:《视听》2019年第2期

摘要: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媒体正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主要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在智能技术和个人选择的双重效应下,人们不再关心真相而只在意立场,事实查证让位于情绪表达,人们内心的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在技术的控制下被压榨殆尽,网络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单向度人”的再生。

关键词:网络;技术;单向度

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人”的概念,他认为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通过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成功压制了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人们变为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人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能力,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社会控制形式。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有人认为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民主性和双向性等特征使网络传播形成了“意见表达的自由市场”,在网络上随时都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出现,人们的批判和否定精神被再次激发,因而单向度的人在网络时代已经被消解。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能够使信息公开化、交流渠道多样化,也使人们的意见表达更为自由,但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还隐藏着很多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们思想的单向度,促成单向度人的再生。

一、信息爆炸带来的虚拟自由

网络由于其技术特性拥有着无限的信息容量,并能够跨越时空无限取用。网络,尤其是发展到今天的新媒体,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功能于一身,是多种媒介的融合体,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信息的严重超载。

网络技术几乎囊括了工业社会中的一切文化生产形式,报刊、书籍等精神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得以进行机械化的大规模复制和传播,广播、影像等可以通过网络得以收看和收听。网络降低了工业社会中高昂的制作和传播成本,也降低了信息提供和发布的门槛,海量信息得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到达用户手中。人们每天面临着来自各个终端的新闻信息、娱乐信息、广告信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人们的处理速度难以达到接收速度,人们看似拥有了处理信息的自由,但大量的冗余信息干扰着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抓取和判断,纷繁复杂的信息让人们应接不暇,难免会疲于对信息做出审慎的思考,对既定的事实不假思索地接受,反而被禁锢在信息中,恰恰印证了马尔库塞所说的“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剥夺了人的否定性和批判理性,使人丧失了自由选择需求的能力”,信息爆炸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带来的是思想的枯竭。

从另一方面看,网络看似以其开放性、民主性、互动性等特征提升了人们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的自由度,但这种技术带来的自由只是虚拟空间中的自由,对应的也许是现实中控制的手段。网络社会中的表达自由、交流自由释放了人们的情绪,人们在网络上宣泄现实中的不满和被压抑的诉求,从而起到减压阀的作用。但这种自由隐去了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冲突,网络上的情绪宣泄每次都是波澜壮阔,但这种虚拟空间中的自由表达过后实则是现实中真实诉求的削减。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通道,创造出一个自由、民主的幻象,技术实际上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令人愉快的形式。这种虚拟的自由也加剧着人的思想的单向度。

二、个性化推荐技术带来的认知固化

智能技术为新媒体更加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中个性化推荐技术则能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习惯精确定位用户需求,个性化推荐用户可能想要的讯息,从新闻到娱乐再到购物,一应俱全,过滤掉了大量繁杂无用的信息,达到千人千面的传播现象。但在这种精准推送的背后,应该看到的是信息环境的不平衡,并由此带来的对现实社会的片面反映和个体被围困在“信息茧房”中的现象的突出。

“信息茧房”并非新媒体时代的独特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就有因用户的“选择性接触”所造成,但在今天的智能分发和个性推荐技术的推动之下加剧了这种现象。“信息茧房”的概念是由凯斯?R?桑斯坦提出的,是指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挑选出来并加以关注,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成为“作茧自缚”的与世隔绝者,失去对外界的完整判断。个性化推荐技术把个人熟知的、认可的、自我选择的内容一点点织成“茧”将个人裹挟,把个体封闭在熟悉的领域和信息中,造成个体思想和认知的封闭和僵化。此外,社交媒体中以社交对象作为信息来源的个体,在选择信息来源的同时也进行了信息过滤,人们受到自身所处社交圈意见和态度的影响常常会固守在符合自身偏好和认知的圈子中,各个圈子之间很难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加强了群体的分化,各群体间相互隔绝甚至对立,禁锢了不同思想和观念之间的创新、突破和交流。

如今这种现象已逐步显露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大多数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所认同的观点,而不能接受和容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技术的进步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变多了,但给人带来的种种强制性就更多,技术带来的是工具的理性,但创造出来的却是更多没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们不会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他们是单向度的人。

三、虚拟现实带来的虚幻满足

马尔库塞曾有过这样一个诘问:“人们当真能对作为新闻与娱乐的工具与作为灌输与操纵力量的大众传媒作出区分吗?当真能对制造公害的汽车和提供方便的汽车作出区分吗?当真能对实用建筑的恐怖与舒适作出区分吗?……”在虚拟技术越来越逼近现实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反思的是人们是否能分清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人们是否有能力驾驭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控?

如今媒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渗透人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而不可替代,由网络衍生的一系列虚拟产品也牢牢地将人们捆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沉浸于虚拟世界的幻象中。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在网络上统统可以实现,人们在网络上打破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规则和屏障,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生活的“自由”和“满足”。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破,技术的先进使其对现实的仿真越来越甚,甚至能把人们对虚拟的想象延伸到现实中,对现实产生影响。网络背后的力量通过网络技术达成了新的社会控制形式,人们沉浸于技术带来的满足中而不自知,对技术控制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抛却脑后,进而走向单向度。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人们能享受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舒适和愉悦。在这一过程中先进产品带来的思想灌输和操纵作用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一种比以前好得多的生活方式,但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的变化。”由此便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人们获得的幸福是满足于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幸福,是没有否定性的、完全顺从于社会整体性的幸福,这种幸福是现代科技所营造出来的虚假的幸福。

四、结语

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带来的进步不仅没有消解单向度的人,反而在方方面面加剧了人的单向度,信息爆炸带来的虚幻自由、个性定制下的故步自封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方面以不同形式和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着人的批判思维和反抗性,进而加强技术背后的控制力量。但我们不能阻碍技术的发展,也无法避免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就只能提高自身对技术的驾驭能力,不被技术带来的虚幻现象遮蔽。只有保持理性批判的思维和意识,才能避免成为技术的奴隶,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彭兰.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新挑战[J].中国出版,2017(24):3-8.

3.李隽婕.浅谈媒介化生存时代下的单向度思维[J].艺术科技,2016(07):134.

4.王安琪.网络社会如何放大人的单向度——以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为视角的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1(06):85-89.

5.王淑霞.科学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的评析及启示——读《单向度的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63-65.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