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下足笨功夫 提出好建议
春节刚过,正值寒假,早上9点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吴明就来到办公室,坐在了一摞摞教材、报告和书籍中间。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吴明一过年就进入了自己的“两会时间”——她要梳理一年来的调研资料,撰写提案,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好准备。
“我早上刚陪一位朋友去看病,医院已经是人山人海。老百姓看病难虽然有缓解,但还是不容易。”吴明开始跟记者聊起今年的提案,主题是分级诊疗。事实上,医改是这位已履职10年的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话题。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分级诊疗是出路,但路却没那么容易走。”吴明带着问题扎到了基层社区医院,“实实在在收集有用信息”。
与社区居民谈,与就诊的患者谈,与医院院长、基层医生谈,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探讨式的深度对谈,“常常谈着谈着就超过了计划时间,有时候会有几个小时”。
基层看病是否便宜?病情会不会被耽误……患者表达对基层首诊的疑虑。同时,基层医生也坦陈: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医生积极性不高。
为了摸清医院运转情况,吴明多次到各级医院调研,先在门诊大厅暗访,然后与医院负责人座谈。“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依靠扩大规模、做大服务量和业务收入获取收益,这样的运行模式必然导致三级医院对基层患者和人才的双重‘虹吸’效应。大医院的运行模式不改变,分级诊疗政策很难落地。”吴明说。
有了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吴明心里有了底。好的提案不仅能摸清实情、提出问题,还要分析原因,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吴明在自己的提案中,开出了“双管齐下”的药方。一方面,大医院要改变自己的运行模式,适度“瘦身”迈向高精尖;另一方面要改革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给足自主管理权,减少行政直接干预,鼓励其突破基层工资总额限制。
当政协委员这些年,吴明的履职材料越堆越高,去各地调研的笔记记了好多本,有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有为专题协商会准备的调研报告。“当政协委员和搞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要花心思琢磨。肯下笨功夫,才能提出好建议。”吴明说。
以治学的态度履职(记者手记)
一身黑色套装,一副眼镜,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爽利”是吴明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份爽利体现在履职中则是议政建言干脆利落,提出对策建议一针见血,推动落实雷厉风行。
吴明写提案,是用行走基层、调查研究得来的资料、数据来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写,更是用政协委员的神圣责任来写、用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来写。而尤为鲜明的特点是,吴明拿出治学的态度履职,发挥专业优势建言献策。正如其所说,“当政协委员和搞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要花心思琢磨”。这样的认识与方法,必将助益履职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