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8总营收超亿元 35周年,新起点再出发
2月14日,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出版日,《南方周末》推出了一期创刊35周年纪念特刊,名为《执子之手》,并写道,这是她与读者的第1825次约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诞生于金戈铁马之中、又常被后世寄寓爱情永恒的诗,从古老的岁月中缓步走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个壮丽的时代,成为我们这份创刊35周年特刊的主题。”这期报纸编首语如此写道。
在《南周人物》《南周镜头》《南周面孔》《南周同龄》《南周故事》等五大特刊版块中,以人物为尺度,回溯这35年间中国大地上的时代面孔,丈量中国各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在这近50名人物里,既有各领域的公共人物,也有时代洪流中的新闻人物,如柳传志、董明珠、丁磊、聂卫平、贾平凹、易中天、邹市明、韩寒、徐静蕾、李宇春等,同时,还有《南方周末》的普通读者,如与《南方周末》同龄的王冰、兰斌,因《南方周末》见证爱情的陈华丽等,每一个人的故事读来都让人唏嘘感叹。
1984年2月11日,一份名叫《南方周末》的报纸诞生在广州,在竖排的报头字下面,还附有横排的两行小字“南方日报星期六增刊”。从此以后,每周她都成为无数人的期待。从创刊时的“南方日报星期六增刊”,到如今的严肃时政周报,再到手机上的新闻APP,《南方周末》一直以新的姿态迎接变化的媒介环境。
初心不变做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从“特金会”到普吉沉船,从改革开放40年到汶川特大地震10年,《南方周末》一如既往地推出了大量的独家报道与策划,彰显了巨大的公共价值。一些深具《南方周末》特质的调查报道,不仅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呈现了新闻细节之于文本的永恒魅力。正如纪念特刊所言,“在这个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从未放弃新闻理想,从未远离这一片土地。梦不休,行不止。”
经过35年发展,《南方周末》早已不仅仅是一份报纸。目前,《南方周末》报系旗下有《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和南瓜视业等三大品牌内容机构,拥有超过5600万的有效用户。南方周末APP历史积累下载量超过1700万,官方微信关注人数超过240万,此外,还有两个粉丝量超千万的微博号——1286万的南方周末、1059万的南方人物周刊,它们与“24楼影院”公众号、“南瓜学堂”公众号等共同构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南方周末》新媒体矩阵。
2018年上半年,《南方周末》正式提出了“以内容付费工程统揽融合转型工作全局”的战略思路。同年8月23日,《南方周末》宣布会员制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计量式软性内容付费墙的报纸。9月27日,人民网发布的报告《互联网付费阅读助力内容原创》指出:“这意味着全免费获取《南方周末》内容的时代已告终结,非付费会员每月阅读量将受到严格限制。作为国内深具公信力的综合性严肃媒体,实施付费会员制度,正是《南方周末》因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变的一项重要举措。会员的付费支持,将成为《南方周末》坚持专业生产优质内容的核心保障,并构建一种富有《南方周末》文化的生活方式。”付费墙上线3个月后,《南方周末》又推出了自己原创的首款知识付费视频课程——《故宫——皇帝的一天》,全网销售超过1.2万个。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南方周末》全面完成了内容付费工程的一期目标。然而,付费墙和知识付费产品的推出,不只是为《南方周末》带来了全新的业务收入,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倒逼了《南方周末》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将其传统采编部门彻底推上融合转型的快车道。当前,《南方周末》的报纸稿和网稿在考评上的差别已被彻底抹去,指挥棒已经指向了一体化发展的未来。
多元发展显成效
2016年,由原《南方周末》电视部孵化而来的广东南瓜视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南方周末》、上海灿星联合投资。2018年5月,南瓜视业原创研发的文化教育公开课《同一堂课》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中央媒体的广泛好评,豆瓣上也保持着8.6的高分,并作为唯一文化教育类节目入选行业主管部门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此外,近两年来,《南方周末》还推出以原创为主的文创品牌“周MALL”,并通过关联IP的开发和跨界试水,推出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围巾,“未”系列等原创产品,均获得市场的不错反响。
2018年,《南方周末》总营收超亿元,逆市上扬。其中,非发行经营性收入增幅高达35%,整合营销服务占收入比例超过50%,新媒体平台营收占比上浮显著,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