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2019年两会热词折射民生期待

赵鑫
2019年03月12日13:1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2019年两会热词折射民生期待

3月3日起,中国进入世人瞩目的全国两会时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几天来,公众最关心、讨论最多的两会话题是什么?哪些成为舆论提及最多的核心热词?相关热词又折射出怎样的民生期待?经新浪微热点大数据平台统计,在3月3日—7日,“经济体制”“依法治国”“就业创业”位居“2019年全国两会热词TOP10”前3位,与这3个热词相关的话题也是舆论最为关注和关心的。

2019年两会期间,脱贫攻坚、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保障、文化自信、大国外交等34个热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热词中有的和民生密切关联,有些属于影响重大的大政方针,是现实反映,是民意期待、舆论呼声。经统计,在3月3日—7日期间,“经济体制”“依法治国”“就业创业”“金融风险”“医疗改革”等10个热词舆论提及量最多。其中,“经济体制”以83万条的全网声量排在首位,位列二、三位的“依法治国”“就业创业”全网声量分别为57.2万条和42.7万条。

两会热词年年有,年年有新变化,它们折射出的是民生的向往,通过它们可以聆听社会发展的声音,也可以把准前行的方向。对比2018年同期数据,“两会热词TOP10”前4位没有变化,“金融风险”排名从2018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5位,“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减税降费”的排名均有所上升,由此也侧面可见民生期待的新变迁。

两会热词:“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图景,一直都是国内外舆论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在统计时段,“经济体制”的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达到63.45,峰值达到90.63。从“经济体制”的网络信息走势图来看,相关信息每天呈规律性波动,均出现舆论高峰,可见相关话题得到持续性关注。

3月3日,新华社报道《纵横正有凌云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迈入新天地》中提及相关话题,引发991次转发,促成当日舆论高峰的形成。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3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谈到立法工作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业遂指出,要“抓紧制定修改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急需的法律”,相关文章达到1133篇。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在当日掀起信息量的高峰。

整体来看,在进入两会时间后,“经济体制”相关议题就成为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信息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经济议题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从相关信息的来源看,“经济体制”议题得到舆论各方的关注和热议,微博、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来源的信息量占比均在20%左右,可见信息分布的均衡。

“就业”“投资”等成为舆论关注重点

经统计,“企业”“经济”“两会”“政策”“代表”等成为“经济体制”相关信息传播的核心词。从“改革”“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稳定”等词可见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和方向,而“就业”“投资”“消费”则表明舆论各方相关经济体制的关注重点。

主流媒体报道成为传播重要推动力

在两会期间,中央各主流媒体、地方各大媒体对两会盛况、代表委员风采进行了全方位、多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而作为民生关切的“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媒体的重点报道。经统计,提及“经济体制”方面议题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等报道引发较多转载,在新闻报道转载量TOP10中,8篇报道源自新华社。

东部地区高度关注相关议题

两会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如何设定?如何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这些问题得到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经统计,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最为关注“经济体制”相关议题,此外,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相关信息量均超过10万条。

微博表情传递网民乐观心态

在微博平台,相关“经济体制”议题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信息量达17.8万条。通过微博表情分析,“加油”“good”“鼓掌”“中国赞”等表情使用较多,可见对于相关议题网友多持正面、积极的态度。

经济政策备受外媒关注

作为中国年度政治活动的一件大事,两会不仅是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的盛会,也被外界视为观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一个绝佳窗口。经统计,在3月3日—7日,40家境外中文媒体发布了1339篇报道,其中,星岛头条网发布了314篇报道。

据环球网报道,“经济增长”成为外媒聚焦中国两会的关键词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发布的文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目标虽然降低,但仍然强劲》称,“中国两会是一个展示政府年度计划的平台。预计中国领导人将利用今年的会议宣布减税,并为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的企业家提供更多支持”。美国彭博新闻社发布报道《今年,中国最大的这场会议全与经济有关》。津巴布韦《先驱报》报道《中国两会吸引了全球对(在华)外商投资的关注》,提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斯图尔特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图尔克说,“两会很重要,因为它们阐明了中国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未来方向”,“两会期间的新政策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与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都非常重要”。

而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在内的多家国际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重点关注中国2018年的经济状况和2019年的发展目标。越南《人民报》认为,中国提出了契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目标。路透社称,GDP增长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给出了减税“怎么减”的答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预测,“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同时,报告也表明,为提高消费,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称,中国公布了多项经济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更宽松的经济政策等。新加坡《联合早报》则指出,分析人士普遍对政府工作报告持正面态度。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还将推出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举措。

舆论各方多角度热议经济议题

在两会期间,相关“经济体制”的议题也成为国内媒体、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纷纷对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宏观调控政策等问题进行解读和释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有媒体认为,在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依然稳健的增长目标无疑送来阵阵暖意。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这是一个积极稳妥的目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既充分评估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又科学判断经济增长潜力空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市长杨军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传递出稳中有进的信号,大家发展信心更足了。”

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媒体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推动消费增长、释放内需潜力时,颇具新意,提到了社区养老服务业、婴儿看护服务、旅游产业、汽车消费,以及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消费新业态、经济新动能究竟在哪里?》一文中指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仍坚持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鼓励创新,放水养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认为,中国式的新经济必须有两大支撑,一是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主要聚焦于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基本命题与体系架构;二是经济理念的创新与落实,具体指向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层面,例如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某些领域发挥得并不充分等。

振兴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为实体经济“提气鼓劲”,明确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就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认为,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产品和市场的升级都要以技术改造、技术升级为重要手段,升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智能制造,要通过持续推进‘三大改造’中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升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市长刘宛康指出:“在具体路径上,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补缺、延链、改造、培新’上狠下功夫,提高制造业实体企业竞争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周建波就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两个毫不动摇”特别强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国企和民企应当平等发展,不能有所偏斜,要保护产权,对侵权行为依法惩处,对冤案错案有错必纠。

两会热词: “依法治国”

今年两会期间,释放哪些令人期待的法治建设新信息,同样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统计时段,“依法治国”的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达到60.65,峰值达到97.7,可见相关议题一度引发密集讨论。从网络信息走势图来看,相关“依法治国”的舆论高峰出现在3月4日。此外,每天均有一定信息量的波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3月4日,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张业遂提到2019年立法工作安排,涉及疫苗管理、人工智能、个人信息保护等多部法律法规,相关文章数达到1161篇;同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预备会议举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成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引发舆论较多关注。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促使相关议题的信息量达到一轮高峰。3月6日,“依法治国”议题得到持续关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提议拐卖妇女儿童罪最高调至死刑,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表示支持,认为“人贩子就应该重惩、严惩”。

对这一议题的信息来源进行分析,微博、微信成为重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4%和18%,可见,引发了公众的较多讨论。此外,客户端、民营类网站和新闻媒体也成为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

保障多群体合法权益成议题焦点

经统计,“两会”“法律”“建议”“措施”“保障”等成为“依法治国”相关信息传播的核心词。从“呼吁”“建议”“社会抚养费”“上户口”“生育”等词可见部分代表委员关于法治的议案、提案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而“权利”“义务”“保障”则表明保障退役军人、投资者、育龄夫妻等群体的合法权益成为舆论关注“依法治国”相关议题的重要角度。

近年来,关注法治、践行法治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经统计,广东、北京等地最为关注“依法治国”相关议题,此外,山东、上海、江苏、河南等地网民也发布了较多信息。

正反情绪对立凸显法治重要性

通过微博表情分析,可见网友在讨论“依法治国”相关议题时呈现正反两种情绪,一方面“加油”“给力”等表情的较多使用,表现出网友对法治进程、相关议案提案的肯定;另一方面,“愤怒”等表情则反映出舆论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行为和侵犯合法权益行为的态度。显著的情绪对立,也说明相关法治议题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的原因,一定程度反映出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必要性。

多项议案、提案成两会法治热点

梳理2019年全国两会的法治看点,并统计其全网声量,“张宝艳代表发表拐卖妇女儿童量刑提案”“黄细花代表建议无条件为非婚生育孩子上户口”等上榜“两会法治热点TOP10”。其中,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有6个,可见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法治呼声引发的舆论关注度。

(作者单位:新浪微热点大数据平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