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兴衰连着代表委员的心:要活下去 还要活得好
近年来,随着《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以及深入推进,曾经面临“生存还是死亡”抉择的实体书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重新焕发活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达了对实体书店的关切之情。在他们看来,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因此它必须要生存下去;同时,实体书店还要及时感知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让阅读立体而富有质感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眼中,越是快节奏的生活,越是需要我们停下来,进一步梳理、修炼自身。“书店就是让我们歇息的心灵驿站。”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把书店当成必不可少的‘文化餐厅’的话,那么对每个人的人生、事业,甚至对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都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认为,阅读的习惯靠传承,而实体书店就是延续阅读习惯的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池慧有着自己的书店情结,在她看来,实体书店可以为读者提供阅读选择。“它对海量的图书进行了筛选,极大地节约了读者的时间,比如我就经常关注三联书店的图书排行榜,也因此买到了不少好书。”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告诉记者,今年1月,她的新书《灭籍记》在北京单向空间书店举行分享会,书店依托文化沙龙等阅读活动,让阅读更丰富、更立体、更有质感。“当时快过年了,我以为人不会太多,结果做了5场,场面十分活跃,这也更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
转型升级先“自我救赎”
对于几年前的实体书店,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巩汉林曾经十分担忧。他认为:“要从国家层面扶持实体书店,把阅读的氛围搞上去。不然书店都没了,大家还阅读什么?”
实体书店如何在数字化阅读的大背景下寻得自己的一隅之地?对此,王黎光谈道:“实体书店需要探讨的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让人们静下心来、留下来。过去我们都讲‘书香门第’,是因为我们对于油墨和纸张有天生的亲近感。那么对于如今的实体书店来说,能不能用一种现代的‘书香’形式,比如在阅览方式、便民途径上做些文章。”
相较商业化的实体书店,当下校园书店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建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对于书店房租应该给予减免政策的扶持;其次高校书店也要自我革新,“向多元空间转型,满足学生们学习与社交的需要”。
“校园书店的建设不应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大、藏书多,而是要有专业特色。”王黎光分析说,由于文理分科以及每所院校的学生阅读习惯不尽相同,“高校里的实体书店也应该根据阅读群体的阅读习惯来建设”。
多方联动增发展“筹码”
代表委员们认为,实体书店在寻求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也应借助更多社会力量,以形成阅读服务合力,为自己增加发展“筹码”。
不过,这种“筹码”不是过度商业化。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表示,对于实体书店的发展,要看到它在文化事业上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分强调它的经济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建议,“要把文化消费场所与居民生活区连成一体,与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形成连体,并通过打造文化消费场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他表示,实体书店可以营造文化商业氛围,加大文化产品营销力度,比如可以通过“你买书,我赠票”捆绑经营等方式,促发“消费成瘾”。
刘忠斌还建议,在书店等大众文化消费场所推广24小时营业制。“这也有利于错峰消费,提高消费质量,这种做法还低碳环保。”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纯玉认为,实体书店还可以向体验式方向发展,针对专业书籍打造小型的体验空间。“如在宣传中医药类图书时,就应将实物展览和书本有机结合起来,这将是实体书店振兴的一个新增长点。”
博物馆、展览馆等社会机构的加入,也可以为实体书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介绍说,故宫博物院的书店有很多,尤其是紫禁书院,就是故宫博物院以出版社、书店为基础研发的一个新型文化传播平台。他透露,2019年,故宫博物院计划在东南角的钟表馆开一家新书店,“我们也要将它打造成一家最美的书店”。
“去吧,祝你一路平安,愿桥梁都坚固,隧道都光明。”让我们用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这句诗,鼓励书业同行,祝福实体书店。(记者 郝天韵 王坤宁 袁舒婕 李婧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