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11期

提升“四力” 砥砺前行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类直播、访谈和专题作品评析

2019年03月26日09:44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四力” 砥砺前行

  审视选送的优秀广播作品,笔者为他们记录时代历史,体现人民情怀而感动,为他们创作出把握导向、语言洗练、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作品而折服。当然,也看到了少部分选送作品存在某方面缺失与获奖擦肩而过的遗憾。我们要有长跑的思维,从提升“四力”做起,练好内功,才能砥砺前行。

  今年的“两奖”评审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指示这一特殊而又喜庆的背景下召开的,评审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评审指南,以政治的视角、新闻的标准,努力做好导向性很强的专业评奖工作,履行了评委的职责。整整6天,殚精竭虑,感触颇多。

  审视这次“两奖”的候选材料和选送的优秀新闻作品,笔者看到了许多新闻人在践行“四力”中的先进事迹和其创作的标杆作品,为他们记录时代历史,体现人民情怀而感动,为他们创作出把握导向、语言洗练、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鲜活作品而折服。当然,也看到了少部分选送作品存在某方面缺失从而与获奖擦肩而过的遗憾,深感提升“四力”的重要性。

  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好新闻

  发现和挖掘好的新闻题材是产生好新闻的基础,也是关键。广播类的消息、谈话、专题、评论及直播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的确有各自作品类型的属性规律和个性特征,但是,发现和挖掘好的新闻题材是前提。

  广播专题一等奖作品《归途》,是十分难得的揭露战争、珍惜和平的好题材。记者在寻找当年被戕害的“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和她的儿子、日军后裔罗善学过程中,不远万里来到广西,翻山涉水找到韦绍兰和罗善学。作品记录了一名“慰安妇之子”痛苦与矛盾的一生。为了挖掘这一题材的意义和新闻价值,记者费尽脚力,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并在韦绍兰与罗善学的家中共同生活数日,详细记录了他们一家人的亲情与罗善学痛苦与矛盾的内心情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远不止于“逝者去”,更有无穷无尽的“生者痛”。为纪念南京大屠杀80年,揭露侵略者给人类带来的无尽痛苦找到了很好的例子,感人至深地向海内外传递了反对战争、守护和平的信念。

  在新闻题材的发现上,要增强脚力,多深入社会生活,尽可能发现折射重大意义的好题材,体现作品的独家性。揭示新闻背后宏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还需要眼力和脑力。

  获得广播专题一等奖的《穿越四十年对话高考》,作者选择高考恢复40周年这个历史性时间节点,无疑是有新闻价值的,赋予了题材珍贵性。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件既有深刻内涵又有新意的广播专题作品?作品从穿越40年的高考对话切入,运用现实与回忆穿插的结构,以“大事记”配乐和新、老高三学生的对话相混搭的形式展开。在他们的对话中,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既有讲述,又有追忆,既有过去高考的故事,又有当下高考改革的探讨,既有高考与人生昨天发展的呈现,又有高考与人生明天发展的思考。作品给人启迪:做专题,要冲着“特色”去做,充分发挥广播艺术的特色,实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

  还有一件广播专题送审作品《一条大路通我家》,讲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固有利益藩篱,大路通到高林镇菜农们家门口带来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记者也很努力,多次采访了镇领导,然而遗憾的是,记者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领导职务口语表达与规范表述不一致。假如再深入一些,准备充分一些,也许就避免了这一瑕疵。

  发现好的题材与媒体人的脚力、眼力和脑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找到好的题材,还需要使之成为好的作品,这就要求记者能综合驾驭素材、选准切题的角度,并顾及新闻写作规律等诸多要素。

  提升新闻报道的鲜活性和传播力

  发现好题材只是好新闻的第一步,把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做成鲜活、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是根本。鲜活性既是衡量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评判好新闻的重要指标。鲜活不仅蕴含在新闻题材和新闻视角中,也在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叙述里。

  当然,由于新闻作品类别属性和报道规律不同,在挖掘和抓取鲜活性上是存在差异的。如广播专题二等奖作品《河北徐水农村群众取暖难 政府紧急出台措施力保群众过冬暖》,此报道的鲜活性在于第一时间将一个冲突性的问题很好地转化为政府给群众解忧的案例,做好政府与群众的“润滑剂”和好帮手。

  又如广播专题三等奖作品《辣椒红了》,从习近平总书记与新疆代表买买提的亲切交谈切入,用白描的手法,发挥广播音响的艺术效果,生动讲述了青岛与新疆的扶贫故事。作品的鲜活,既在于抓取了买买提向习总书记介绍对口扶贫项目的场景把辣椒称为蔬菜的趣事,同时也体现在许多扶贫致富的实例上。

  根据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要求,新闻访谈、新闻专题的话题与观点要集中,新闻访谈时效要强,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语言简洁生动;新闻专题要材料典型,语言生动,有细节、有深度、有感染力;现场直播要策划周密、调度合理、重要信息全面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一件很不错的送评作品《红船精神永放光芒》,选题好、描述生动,但是在重要信息的表述上,由于前期细节铺垫和信息交代的不完整,使这一件还不错的作品与获奖擦肩而过。应该看到,参加中国新闻奖送审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具备了评奖的条件和要求,都是很不错的,但评奖是强手之间的竞争,如何在好作品中评出优秀作品,鲜活性是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时效是新闻作品的核心要素,如何既有时效性,又见鲜活性,是很见脑力的功夫。在新闻访谈、新闻专题和新闻评论中体现生动和鲜活,相对而言,比在现场直播中体现鲜活性来得容易些,如何提升现场直播的鲜活性?

  获广播直播奖的《江城总动员,急寻“熊猫血”》,为一位生命垂危的急性肾衰竭病人求助直播,为了寻找极其罕见的RH阴性AB型血,俗称“熊猫血”,广播媒体启动了特别新闻直播形式。很多听众一边听直播,一边来到献血站,有许多感人的场景。直播紧紧抓住感人的人与事,直播在进行,爱在传递,整个过程既是与死神争夺时间的过程,更是亲情与爱接力的过程,最后汇合成人间的无疆大爱和社会满满的正能量。

  在新闻访谈和专题报道中也要尽可能追求时效性,力争首发。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做到首发和独家越来越难。这就要求提升脑力和笔力,在主题提炼、报道形式、人物和内容细节的挖掘上,凸显亮点,提升感染力。

  获得一等奖的广播访谈作品《用好狠的办法,解决“好狠”的问题》,是对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的人物专访,作品集中围绕“好狠的问题”和“好狠的办法”展开,谈问题直截了当、讲成绩数据翔实、亮观点鲜明准确,有访有谈,形式新颖,很好地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营商环境的舆论热点问题,更是对社会上“投资不过山海关”负面看法的正面回应。面对压力,辽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让人们感受到了“刮骨疗伤”的决心。新闻访谈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处处闪现政策和办法的亮点,内容和叙述生动又有起伏,使作品好听还有感染力。

  为了提高广播报道的鲜活性,许多新闻节目还积极融合新媒体,搭建起台网共享的新传播平台,平台提供留言、提示、回传、直播地市新闻等多种功能,为广播节目的立体全方位传播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了广播新闻资源的充分共享,也大大增强了广播节目的鲜活性和传播力。广播直播获奖作品《南来北往——2017春运观察》、广播访谈获奖作品《“1+1”的力量》和广播专题获奖作品《地质宫不熄的灯光》都不同程度整合运用了全媒体资源,增强了节目的鲜活性和传播力。

  把握好新闻的大格局和大方向

  如何报道和制作出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经典优秀作品?笔者以为要在把握好新闻的大格局上下工夫。新闻的大格局和大方向不仅是中央和省级媒体,也是广大基层媒体要重视和把握的方向。在评审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过去的一年,广播媒体人对重要新闻事件报道的把握能力不断提高,对突发新闻报道的反应速度不断提升。从《庆祝建军90周年盛大阅兵现场直播》到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作品《归来》,再到反映“一带一路”北京国际高峰论坛的《丝路金桥》,还有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江城总动员,急寻“熊猫血”》,主题报道送审和获奖的就更多了。

  大格局和大方向既可以从顶天的大事件中体现,也可以从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中体现。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传播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也是广播媒体的大方向。在过去的一年中,“三贴近”“精准扶贫”“时代楷模”等主题的报道都在广播中大量涌现。

  在当下的精准扶贫中,广播媒体书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传媒人在广播报道中反映的大方向。获得二等奖的广播专题作品《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之后》,讲的是一个备受习总书记关注、因脱贫成功而闻名全国的少数民族村——宁德畲族村,如何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在脱贫的路上,一村带一村,让脱贫经验走出村和乡,走向全县,成为扶贫榜样村的事迹。作品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通过对事件进展的原声再现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叙述,向听众传递了畲族村脱贫之后幸福的精神面貌。作品中既没有大量的播音,也没有大段的同期声,没有过多的领导讲话,没有空洞言辞,更多的是讲述村民的故事,播出以后,社会反响很好。之后,作品又进行了融媒体平台的二次传播,发出了更强音。

  通过评审,笔者深深感到,根深才能叶茂,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新闻人只有坚持脚上多一点泥土、身子往下多沉一点、眼睛往基层多看一眼,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群众所需。我们要有长跑的思维,从提升“四力”做起,练好内功,才能砥砺前行。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委)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