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追忆新闻出版界英烈
各级媒体“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从去年相继开栏至今,报道了多位曾参与过新闻出版宣传工作的英雄烈士。英雄烈士们前仆后继,以笔为剑,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清明节之际,这些英烈的事迹应当被我们再次缅怀,其精神更应被我们传承下去。
纵横驰骋舆论阵地
杜重远:创办刊物,以文章抗日救国
萧楚女:战斗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4月1日,新华社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发表了题为《杜重远:抗日救国我辈之责》的文章,讲述了杜重远烈士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光辉一生。其文中还着重提到了他积极宣传抗日的事迹。
出生于1898年的杜重远,经常在《生活》周刊上发表抗日救国的文章。1934年2月,杜重远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绥靖政策,倡导发动“一场自己的反帝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9月,杜重远在太原与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人会面,并在《抗战》上撰文介绍中共领导人及其抗日救国的主张。1940年5月,杜重远因不断发表宣传进步思想的文章,遭到军阀盛世才的嫉恨,被捕入狱。盛世才对他施以各种酷刑,但杜重远始终坚贞不屈,直至被秘密处死。
《萧楚女: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一文在2018年5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同样引人关注。“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是萧楚女烈士的人生观。
萧楚女是我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时,经常用“楚女”为笔名发表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真理。
1923年6月,萧楚女在重庆担任《新蜀报》主笔,撰写了大量政论、社论。同时,他经常给《向导》《中国青年》撰稿。他的文章,笔锋犀利,战斗性强,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战斗在新闻第一线
何云: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
以笔为武器,奋战在新闻一线的英烈不会被遗忘。新华社1月17日《何云: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一文就介绍了这样一位英勇的“战士”。
1938年,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12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成立,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诞生。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何云随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刘伯承、邓小平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虽然报馆经常转移,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
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对太行山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何云率领全馆同志坚持工作和战斗。
犀利之笔铸就丰碑
邹韬奋:以书为媒把青年引上革命道路
秋瑾: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
新华社3月11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出现了一个在出版界格外耀眼的名字——邹韬奋。
1922年,邹韬奋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股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1935年8月,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同年12月,由于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运动,《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纪录。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他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他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这些以抗战为主题的刊物和生活书店的出版物,在广大读者中间唤起了巨大的爱国热情,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引上革命道路。
“英雄烈士谱”中也不乏“巾帼英雄”,秋瑾就是其中的代表。新华社在2018年4月6日《“巾帼英雄”——秋瑾》中介绍,1907年1月,秋瑾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中国女报》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壁垒,但它所宣传的要求妇女摆脱依赖性、奋起自立、增进智识学问、负起救国责任的思想,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十分先进的,在中国妇女运动中起了先驱的作用。
此外,各媒体“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中还刊登了大批为新闻出版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英烈。例如:创办《励新》半月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青年觉悟的王尽美(新华社2018年4月21日);在《新青年》杂志任职并发表《列宁与农民》一文的谢文锦(新华社2018年4月30日);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并编纂《社会进化简史》一书的张伯简(《人民日报》2018年4月28日)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