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老师·好》触动师生间的"真"与"情"
近期,电影《老师·好》正在上映。看《老师·好》的时候,有一细节令笔者印象深刻:当片尾曲响起,上字幕,影厅亮灯,全场没有一个人离场,大家都安静地坐着,听着深情款款的男声唱“谁在爱你,你在爱着谁……”。屏幕的另一半,是一张张真实的毕业照,各个年代、各个地方,一样的青春面庞。观众们就这么安静地看着,直到屏幕上彻底什么也看不到,所有的声音都归于沉寂。
这样的情景,相信在很多人的观影体验中,并不多见。抛开别的不说,似乎可以这么断言,如果不是电影击中了观众心里的某个地方,或者说抓住了观众的某种情愫,要在影厅亮灯之后还能把观众们都留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仅凭细节说《老师·好》是一部尽善尽美之作,恐怕也不能令人信服。观影水平越来越高的网友们已经指出了影片的许多不足。毋庸讳言,就剧情来看,说生硬、不能引人入胜都可能还是客气话,事实上,电影本身讲的就是一个很糟糕的故事。女主角遭遇车祸最终残疾,男主角到最后不辞而别不知所终,同学们的命运更没看出有多少涅槃的可能。就角色来看,男主角苗老师也很难说是个令人敬佩、讨人喜欢的好老师。他作风霸道,把体罚当家常便饭;他观念陈旧固执,就知道压迫学生提高分数,甚至戴“有色眼镜”看学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糟糕蹩脚的故事,这样一个很不高大的教师,却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20世纪80年代校园生活的集体“回忆杀”,让观众们笑中又含着泪,恨他(苗老师)又原谅他,让一部并不看好的校园生活电影,一跃而成为票房黑马,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究其原因,除却主演于谦高度入戏的表演和老戏骨的卖力客串以外,这部电影自有它本身的魅力。
一是艺术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真”——校园的天真、学生的率真、老师的真诚。二是炽热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爱生的真情、朦胧的爱情、互助的友情。这种“真”和“情”,以及它们各得其所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影片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魅力,让蹩脚的故事变得有意思,让粗糙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有了这种“真”和“情”作为底色,电影内外的笑声就脱离了段子的油滑,泪水也有异于煽情后的无感。而这种“真”“情”,正是我们教育类电影所缺的,更是我们当下越来越专业化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中久违的。
据说苗老师的扮演者、演员于谦在被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师不是圣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我觉得,只要出发点是为学生好,那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这句话和于谦饰演的角色一样,乍听起来不那么完美,甚至有点“不专业”,但是只要把这个出发点发挥到极致,把心和血都用“真”和“情”交给学生,坚信学生无论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年代,都能感受到、判断出是不是一位好老师。时代进步、教育发展、机制健全,应该帮助这句朴实的话成为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信条。
(作者:罗文,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