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搭建“三融”平台 革新实践教学

尹芳芳
2019年04月09日15:1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搭建“三融”平台 革新实践教学

“每个人进行‘字新闻’设计,以提高自己浓缩新闻、提炼字词、艺术创意的能力。此外,分组各办一份课程作业性质的《新闻·话报》(电子报),把单纯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以组合拳的形式有机串联起来。”这是新学期伊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对其所负责的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程所进行的改革。

这样偏重实践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学生们的讨论:“从作业的分布来看,学院老师将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比较有创新性,很重视对我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新学期的教学改革,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业有点超出他们的预期,但是大家都明白,克服了这些困难,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应该会有很大提升。

“高校里新闻传播所有的课,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实践课,其实都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我将自己新闻实践教学的理念最终落脚在融合的‘融’字上,所谓‘融’就是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结合创新内容,把媒体的边界打开,把纸媒、网媒、广电媒体的墙推翻,通过一门课展示出来。”刘海明说道。

融会——传统授课与形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更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的经验相对较少,且实践教学和媒体真正的实践工作还有区别,怎么在传统新闻教育与媒体工作中为实践教学找准定位,是今天新闻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刘海明给出了他的答案:“我对新闻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定位是做传媒,这不只是创建运营一个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那么简单,而是从形式上予以创新。”

常见的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在模仿、克隆、照搬一些媒体的东西,比如安排学生实习或者呈现一个作品,刘海明认为,这样做只是为了一次课程考核,缺乏稳定性。在其任教期间,通过组织创建学生传媒集团,并成立了龙新通讯社,组织学生们办报纸、办杂志、办广播、办电视台、办网站、办青媒客户端,通过这样制度性的媒体实践,让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听专业知识,周末集中出传媒产品,这样不断地尝试,让学生不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偶尔去实践一次。

作为新闻学入门阶段的必修课,很多学校的新闻系都开设了现代汉语这门课,但传统的现代汉语授课方式一向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没有真正把它和新闻专业结合起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冀冰冰认为,现代汉语对新闻专业是很重要的,但她所在学校对这门课的讲授方式是最常规的一种,“上课的主要模式就是老师按照备课的PPT来讲,没有涉及新闻专业的知识,只讲了一些语法之类的内容,缺少课堂互动。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课程作业形式设计很好,既结合了实践,又能学到新闻和汉语两方面的知识,很有创意。”

融合——专业理论与个人实践

“如何把专业知识与未来所从事行业通过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研究的方向之一。”刘海明表示,许多高校的媒体实践是做社会新闻,而现在高校新闻学教育最缺的就是最新案例素材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重庆大学暂时没有学生媒体的情况下,新闻学院尽可能在每一门课程作业中设置一些实践的内容。以现代汉语课为例,这门课程本身理论性比较强,又与新闻学专业相关性不太强,该学院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家乡话来播报甚至写作新闻稿,通过这样的实践把枯燥的语音课新闻化、传媒化,让学生们认识到发音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进行对比,看不同的方言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叙述新闻。

“这样的想法是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与我们的专业结合起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学排版制作报纸和视频录制剪辑等技能,相信课程完成后实践能力会大大提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们这样分享着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也是如此,除了用理论与案例来分析,该学院还要求学生根据这门课办一份有自己特色的“报纸”——《新闻·德报》,学生不但要搜集案例素材、用理论知识分析,还用新闻的形式,思考如何让别人看到传媒业里不规范的东西,在课堂上能够以点评或其他艺术化的形式把理论知识、业界问题通俗形象地展示给师生。

融通——教师创意与学生创新

实践教学并不是空中楼阁,其落脚点必须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上。“以新闻评论教学为例,我们强调除了考试分数,更多要让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写评论,并达到发表的水平,把这认定为合格的标准,但不满足于这一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广播电视学院的学生要学会做电视视频,要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视频的形式转换,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做报纸,把所写的评论在报纸上用一定的理念编排出来。于是,新闻学教育、传媒实践、纸媒、广电媒体通过一门课被有机融合起来。”刘海明分享着他对于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学生的课堂感受是评判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对于新闻评论的上课体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刑勇杰说出了他的感受:“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虽然会有同学认为这样的课上考查方式太难,但我觉得很不错,让我学会了怎样写评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实践教学道阻且长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刘海明

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在笔者以“融课”为理念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困难。

其一,难在方向的创新。实践教学中,方向跟方法的探索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要了解国内外同行的做法,找寻灵感。比如“字新闻”源于有博主此前在微博上每天晒一个字,“字新闻”,这本来只是一个爱好,后来被运用到教学中,效果很好。

其二,难在思维方式的转化。学生每次接触新的内容,都是对旧知识的一次挑战,知识储备不够或知识是静态的,就要思考怎样让其变成动态。

其三,难在学生的茫然。现在进行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有计算机软件、美术绘画、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基础,而且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把概括、抽象的东西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方面学生与教师都面临很多困难。因此,每开设一门新课,学生普遍会感到茫然,但欣慰的是,经过几次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实践成果都非常不错,超出了课前预期,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做到。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虽然目前来看实践教学道阻且长,但笔者认为,新闻传播学的特点决定了每门课都有从事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如何根据本校的特点去摸索。理论知识要落地,必须和业界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大学课堂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在于如何在知识界和业界搭起一座桥梁,实践教学的使命就在于搭建这样一座桥梁。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