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财经视野》的探索与思考
2011年伊始,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改型、报道转型的背景下, 如何改进对外经济报道的模式和思路, 成为经济社会部面临的迫切课题。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尝试, 改版后的《财经视野》面貌焕然一新, 读者给予好评, 海外媒体纷纷转载。海外版领导多次称赞财经报道“心中有思路, 眼里有读者”。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思路的清晰决定了报道的坐标和方位
“没有中国的参与, 所有的国际事件都是地区新闻”。这虽是一位外国记者的玩笑话, 却道出了一个实情:当今世界, 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已非昔日可比, 国际事务的商讨再也不能漠视中国。这也充分表明, 当前的对外经济报道, 已到了需要确定新方位、寻找新坐标的历史节点。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和独特窗口, 海外版的对外经济报道有其不可替代的宣传效益和传播效应。为了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利用各种研究工作、探讨业务的机会, 强化编采工作“党报属性, 外宣特性”的身份意识, 明确“不妄语、不乱语是政治底线;不失语、不自语是业务底线”。
同时, 我们着重以三个观照体系, 强化对外经济报道的使命意识:
中国需要发出声音。对外经济报道是对外开放国策的有机构成, 直接服务于我国的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 目前, 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GDP总量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利用外资世界第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密切的融合度和关联度, 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传播平台与系统。可以说, 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转, 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外传播领域的信息沟通、准确预测和理性而冷静的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深入, 这一趋势还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世界需要“中国声音”。从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看, 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任何重大经济事件都会与中国发生关联, 而任何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与信息, 也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对于世界各国来说, 中国的对外经济报道, 已成为关乎其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事实上, 国际社会希望倾听“中国声音”, 不仅是因为全球即将进入“中国世纪”, 也是各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声音”需要强化。近年来, 对外宣传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外宣媒体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也应该看到, 在国际传播领域, 西方传媒依仗巨额投入、技术强势、传播技巧, 仍然牢牢掌握着话语霸权。做好对外经济报道,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理念可以产生自觉, 共识能够形成合力。正是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 让我们逐渐形成了改进对外经济报道的清晰思路。
舆论焦点就是选题策划重点
在舞台上, 迎着聚光灯走的才是好演员。同样, 在对外经济报道中, 在国际舆论场中, 能不能冲着热点去, 迎着难点上, 敢发声, 先发声, 会发声, 既检验党报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也是对从业人员新闻理想、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的考验。
改版之初, 经济社会部有三篇重点稿件被总编辑“枪毙”。虽然没有一句批评, 但每位编采人员都明显感到压力。问题出在哪里?经济社会部组织会诊, 对每篇稿件的选题进行了分析, 找出策划中的弊病, 研究改进措施。
弊病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海外版的经济报道来说, 选题的重要性是策划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掌握国际舆论动态, 准确把握国际舆论热点, 清晰洞察国际舆论走向, 在重大问题上表明中国立场、在敏感问题上亮出中国态度、在关键问题上放大中国声音, 从而抢占国际传播先机, 体现党报外宣的权威性。忽视了这一点, 不仅是政治上的失职, 也是资源上的浪费。
弊病二:隔墙扔砖头, 砸到谁算谁。读者意识不强, 选题策划缺乏针对性, 目标不明, 指向不清, 盲人骑瞎马, 误打误撞, 抓到题目就做, 有枣没枣打三杆, 在操作中就会出现跑偏脱靶, 产生不了应有的传播效果。
弊病三:隔夜的剩饭回锅炒。选题时效性不强, 内容缺乏新鲜度, 不仅难以引起读者关注的兴趣, 也浪费了宝贵的版面资源。
针对选题策划中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密切关注国内重大政策的“涉外”内容, 提前准备资料, 联系权威官员、专家、业内人士, 制定策略, 设计预案。二是及时跟踪国际舆情的“涉中”部分, 随时完善策划, 调整选题, 针锋相对, 有的放矢。三是建立采编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 一有选题, 前方分头采访, 后方迅速整合, 版面及时调整, 实现报道选题与海外舆情的无缝对接。
今年以来, 国内的货币信贷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支农稳粮政策以及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等, 在国际传播领域引起热议, 我们直面舆论焦点, 及时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一系列报道, 《并购安全审查不是拒“外”限“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何要提高?》、《房价涨幅平均数为何不再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并非整体短缺》等文章, 都及时有力地回应了国际舆论热点, 产生了较大反响。《中国“稳粮”给世界吃了定心丸》、《今年信贷将呈合理均衡增长》、《楼市调控不会放松》等文章解读政策, 澄清误解, 反击歪曲, 其中多篇文章的主要观点相继被路透社、BBC网站、彭博通讯社、《商业周刊》、《卫报》等境外媒体引用, 在国际社会发挥了舆论引领作用。
市场关注点就是报道着力点
“一切的新闻都是经济新闻”, 这是当前国际传播界的一句流行语。准确与否姑且不论, 它至少敏感地捕捉了一个趋势, 关注到了一个事实:当前世界新闻的流通中, 占最大比重的是经济新闻。
对外经济报道开始成为对外传播的一个核心报道领域。究其原因, 从国际传播领域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各国之间最为紧密的往来已逐渐转移到经济领域;从社会结构的变化看, 经济领域、经济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影响并支配着传统的政治、文化等领域;从国内媒体自身发展看, 对外经济报道挑大梁, 担主角, 也是外宣媒体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顺时应变的转型。因为, 把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展现给世界, 既是责任, 也是卖点。
今年以来, 针对海外读者日益迫切的经济信息需求, 我们转变编辑思路, 加大报道力度, 开设了《市场观察》专栏, 每天一篇, 通过盘面报道、动态分析、走向预测, 及时分析汇市、期市、股市、楼市、金市等投资市场的动向和趋势, 增强对外经济报道的服务性。
服务里面有政治, 信息之中有宣传。虽然表面看来, 栏目调整仅是对信息服务内容的强化, 实质上, 这一调整的背后, 体现的是外宣理念适应时代需求的巨大转变:从宣传意识转为传播理念;从宏观宣讲转向微观贴近;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受众为主;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
紧贴经济热点, 紧扣市场关注点, 采写和编辑了多篇受到读者好评的市场分析文章。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强升势, 及时发表了《人民币汇率今年走向何方?》;北京等地相继推出楼市限购政策, 组织记者采写了《“限购令”下房价会怎么走?》;年初黄金市场出现调整, 市场走向备受瞩目, 刊发了《金价今年能否带来“金”喜?》, 实时指点市场迷津;股市今年陷入拉锯战, 小涨大跌, 刊登了《股市调整不改向好走势》, 为读者预测了市场方向。而《买黄金能否跑赢CPI?》, 《股市会否再现“两会”行情?》, 由于契合了市场热点, 受到广泛关注, 文章发表后被境内外近百家媒体和网站转载。
经济资讯本质属性是信息产品。我们在采编流程中, 套用了商品生产的市场定位、营销理念和管理模式:
增强市场意识。每次确定选题和稿件, 先要弄清楚, 这篇稿件的读者是哪些人?市场在哪里?他们会关注哪些问题?强调新闻产品生产的“以销定产”、“适销对路”, 明确信息传播的目标指向, 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强化质量意识。在商品生产中, 一个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注定无法做大做强;同理, 一个信息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媒体, 既不能产生社会效益, 也无法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因而, 我们要求记者在采写稿件时, 必须明确知道, 这篇稿件对读者投资理财有哪些帮助?对他们的经营决策能起到什么作用?
强调特色意识。商品生产重视“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 在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我们也以“独家、原创、首发”为追求目标, 注重新领域、新视角、新形式, 强调全新发现, 彰显个性特色。
读者利益点就是写作切入点
什么是好的财经报道?有人说, 让读者看了赚钱的报道, 就是好的财经报道。这一方面表明, 市场要求财经报道有价值、有含金量、有实用性, 另一方面也表明, 读者关注财经报道, 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从中寻找投资升值机会, 从中发现自己的利益点。
事实上, 在与一些华人华侨接触中, 也非常能够感受到国内经济信息与他们的利益联系。一位瑞典华侨来京时和我谈起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虽然一直在国外, 但他对国内最新政策信息的了解, 对市场资讯的掌握, 都令我惊讶。原来, 他通过亲戚, 在上海周边地区进行了房地产投资;一位移居澳大利亚的新华侨十分关注国内的股市。一问才知, 国内一些有色金属公司在澳大利亚上市, 他对国外企业不了解, 便用全部资金买了中国公司的股票。因为同一板块具有联动效应, 所以国内股市有色金属板块的走势, 便成为他在澳大利亚证券市场买进抛出的风向标。
正如一位美国记者所写:“如果你想赚钱, 就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与中国发生关系。”不仅仅是华侨华人关注国内经济, 外国人对于中国经济信息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去年参加一次国际调研活动, 住在日本福冈一户退休老夫妻家中。闲聊时, 老先生告诉我们, 他把退休金用来购买了一家日本公司的基金, 又转投香港股市购买了中国内地企业的股票, 现在靠股票分红维持生活。他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比你们更关心中国经济, 我每个月30万日元的‘工资’都等着中国来发呢。”
海外读者的信息需求, 正是对外宣传的价值所在, 也是外宣媒体的市场所在、潜力所在。
读者关注经济信息中的自身利益点, 那么, 报道与他们的利益点扣得越紧, 对他们的吸引力就越大。在经济生活中, 政策面、市场面、技术面, 是决定投资收益的三个主要方面, 为此, 我们在报道中就选择从这三个读者最关心的角度切入, 为他们提供权威、及时、丰富的资讯。如针对白银市场所做的分析文章《白银价格暴涨还能投资吗?》, 针对书画投资升温所做的市场分析《投资书画该选哪些品种?》, 既全方位介绍行业政策, 又多维度、立体地分析市场现状, 最后再请专家和业内权威人士从行情的技术走势角度给投资者提供建议, 海外读者普遍反映实用、耐读、解渴。
2 0 1 1年伊始, 《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版。在报纸整体面貌和风格进行调整变革的背景下, 《财经视野》版改进经济报道模式和思路, 优化栏目设置, 改进报道方式, 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切的新闻都是经济新闻”, 这是当前国际传播界的一句流行语。准确与否姑且不论, 它至少捕捉到了一个趋势, 关注到了一个事实:当前世界新闻的流通中, 占最大比重的是经济新闻。
正如一位美国记者所言:“如果你想赚钱, 就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与中国发生关系。”不仅仅是华侨华人关注国内经济, 外国人对于中国经济信息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海外读者的信息需求, 正是对外宣传的价值所在, 也是外宣媒体的市场所在、潜力所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