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戴上"眼镜"看新闻 不应回避"新"问题

2019年05月14日13:1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戴上“眼镜”看新闻 不应回避“新”问题

VR新闻可以虚拟但不能虚假。资料图片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到客观且生动地传递好信息,一直是被新闻人所思考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以“图像+声音”为传递手段的视频新闻再次开创新闻报道形式的新篇章。经过长达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让媒体交互成为了可能,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为手段的新型视觉新闻日渐获得了各个媒体机构的青睐,成为新闻报道中的宠儿。

然而,随着VR/AR+新闻的兴起和使用,沉浸式新闻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其未来前景也获得大量新闻人和媒体伦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VR/AR是时尚还是未来?

2012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VR/AR被第一次带入新闻业。当时的纪录片拍摄记者诺妮·德拉·佩里亚基于一个7分钟未经编辑的实时音频,通过让观看者佩戴特殊的VR眼镜为受众重塑了一件发生在洛杉矶一所教堂中的真实故事。观众通过被虚拟的第一视角,成为那名在等待食物分发过程中看到糖尿病昏迷男子的目击者。

这种VR和AR的技术使得受众可以轻松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消费新闻内容。而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让新闻在其表现形式上变得更加吸引人,其内容传递的准确度和客观性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2016年年初,沉浸式的新闻报道已经出现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世界报》《卫报》《每日新闻报》等世界各大新闻编辑室中。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全球VR市场的价值将超过90亿美元。美国高盛集团则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和VR/AR设备的进一步完善,2025年VR/AR+新闻的产业模式将对全球经济的综合影响增至800亿美元。

沉浸式新闻报道也许将以其全新的报道模式和对新闻的还原性成为未来新闻报道中强劲的新生力量。

VR/AR+新闻会产生假新闻吗?

随着世界各大媒体编辑室对VR/AR+新闻模式的不断探索,像《流离失所》《献给某人的歌》《游牧民族:马赛》等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作品被呈现在受众眼前。

然而,使用VR技术作为报道手段的先驱者之一,詹姆斯·帕洛却表示,尽管以VR或AR技术为手段的新闻报道会增加新闻的“质感”,但其也会非常容易地导致新闻失去准确性和客观性。他举例道,“2017年,在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合作制作一个关于气候变化使得格陵兰岛冰盖融化的故事时,就选择是穿普通的衣服让受众看起来我们制作的内容更客观,还是穿上寒冷天气的衣服让受众感受到站在冰上真实,我们的制作团队之间发生了巨大争论。”

也许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但詹姆斯·帕洛却认为,这其实已经深入到了VR/AR+新闻的核心。他表示,VR和AR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它们会让受众觉得自己实际上是“存在”在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此,詹姆斯·帕洛认为,新闻人必须小心,不能利用受众的这种错觉,而应该让受众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以及创造这种错觉的过程是什么。

哲学家迈克尔·马达里和托马斯·梅岑格在《真实虚拟:道德行为准则》一文中也表达了几乎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沉浸式的体验感会对受众,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和认知产生影响和错位,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内容会对人们离开虚拟世界后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自由电台总裁汤姆·肯特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伊桑·扎克曼等多位媒体人和专家呼吁,为VR和AR记者制定道德准则,以防止新闻业在不断融合新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出现畸形甚至是不可治愈的问题。

(张博 编译 来源:综合编译自《沉浸式新闻的伦理挑战》《新闻业的发展》等文章)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