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封神演义》对神话资源再开发 赋予经典以新生命
古装神话剧新版《封神演义》已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剧场播出过半。这部由罗晋、王丽坤、邓伦主演的“青春新神话剧”,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而形成这种广泛讨论的原因,正是传统神话中“超级IP的国民度”——相关电视剧、电影甚至动画片中二郎神杨戬、妲己、姜子牙等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怎样才能在保留经典神话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实现突破,用被人熟知的“旧瓶”装上求新求变的“新酒”,成为新版《封神演义》的制作团队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增添时代之美
这并不是编剧朱苏进第一次面对群众基础如此广泛的题材,2010年他所编剧的《三国》深受大众喜爱,所以对于怎样把经典讲述得流行新潮,朱苏进有着自己的见解:“人们最早看小说《三国志》的时候,越是朴素,越是喜欢,这就是它的经典性。但是如果拍成电视剧,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主线和副线,也没有想象中常规的高潮和结局。”所以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保留经典性、创新生命力是朱苏进所坚持的第一要义。
朱苏进认为,任何历史剧都是当代剧,基于原著的审美发现应该达到新的境界,即创造富有现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美。这是他在改编剧本时,始终绷紧的一根弦——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增其新意,去其糟粕。
作为文学作品,小说《封神》有很多精华,也有大量糟粕。精华是人物形象塑造,糟粕是它的封建思想、怪力乱神,以及黑暗血腥的场面描写。新版《封神演义》淡化诸多暴戾残忍的情节,在保留原著精髓和神韵的基础上,创新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搭建,着眼人物的心路历程,掀开了人、神、魔交织的神话篇章。
人物不再“扁形”
文学创作中常用“扁形人物”一词来形容性格纯粹、未发生变化的人物形象。“坏就是坏,好就是好”,这一特点在民间神话故事中尤为常见,人们在创编和传讲的有限篇幅中,往往展示故事人物性格中最主要、最纯粹的一面,如“纣王就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妲己就是魅惑君王的祸水”。而在新版《封神演义》中,原先“非黑即白”的描写经过丰富充实,变成了“真实立体”的塑造。当然,“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人物的基本定位始终是被坚持的,比如妲己的邪恶与纣王的残暴。
只是,反面人物妲己不再是单纯的“坏”,在新版《封神演义》中,妲己也有平常人“真”的一面,从单一的红颜祸水变成有更多复杂内涵和变化的悲剧性人物。她对于杨戬的兄妹之情,对于费仲的灭门之恨,对于纣王的畏惧、逢迎,这些感情都是基于人的真实感情。当摘掉了“有色眼镜”再去看待妲己,她身上所蕴藏的复杂性格特点,所肩负的命运悲剧,都值得着墨。所以剧中呈现的不再是简单的“坏人妲己”,而是从天真烂漫的“苏家之女”到“妖后苏妃”的转变过程。
同时,新版《封神演义》在人物处理上精简架构,创新地把焦点放在杨戬身上。罗晋饰演的杨戬,在剧中有了一条非常完整的成长线。他本是一个身世悲惨的悲情少年,天生神力却频频受挫,由于意外打开天眼而走上了封神之路。初期,杨戬会为情所困、为爱冲动,为了个人情感不顾国仇家恨。通过姜子牙的引导,杨戬也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不断拼搏、成长、蜕变,与妲己之间的爱情纠葛最终上升到了苍生大义的层面。这种改编尚属首例,之前的1990年版《封神榜》和TVB版《封神榜》等都是小说照本宣科式的重复,而这部剧开启了“二郎神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属于杨戬的“封神演义”,让观众耳目一新。
重塑三界性灵
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电视剧,对于帝王暴行、王朝战争等原始故事的处理,新版《封神演义》采取的方式是把这些必要信息凝缩为人物命运的背景,重点刻画在天崩地裂、炽热火焰中交织的人物关系。
除去五光十色的特效,以及瑰丽浪漫的想象,神话剧最主要的东西是奇妙的人物关系。这种人物关系,不只囿于你侬我侬的感情方面,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编剧将神、人、兽三界都统筹起来,展现了一个全景的神话世界。正如朱苏进所说,“古时的人很可爱,总觉得自己天天与三界性灵生活在一起,他们有原始而灿烂的精神世界。后来提倡科学了,将三界一点点分开了,但植根在人们心里的东西无法泯灭。《封神演义》最具特色的看点之一就是三界性灵。各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是谓神话。”
正因为有了神界与兽界,新版《封神演义》就大胆添加了一些新奇的元素,例如全新添加的角色——狐妖子虚,他被注入了编剧最极致的想象力。朱苏进也坦言,相对于已经定型的角色,全新角色的创造空间要大得多。子虚作为动物,他有着对生存最纯粹的渴望;而作为妖,他对于妲己的感情已经超过了“利用”的界限。这个设定所代表的戏剧冲突尤为值得深思:一只狐是不是比一个人更有人性?而一个人可不可能比一只兽更有兽性呢?
目前新版《封神演义》剧集进行已经过半,这次对历史传说的再开掘与对神话资源的再开发,发现了新的生命光彩,书写了新的命运传奇,也带给了观众新的美好与感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