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转型:新观念新技术并举 布局未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回顾2018年,无论是传统媒体转型整合之路的探索,还是各类媒体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互联网治理上的 “同心协力” ,都体现出 “融合思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等潜在问题。2019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国家及媒体机构将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018年,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传统媒体加大了结构性调整,并以新的观念积极寻找调整的新路径,新媒体也在构建新的运营体系。为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在新技术推动下寻找更高的起点,不仅是构建自身平台,还强化了与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平台的合作。预计2019年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媒体的融合转型将会向广度和深度展开。
回顾:媒体以新的观念整合构建运营体系
2018年,不只是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媒体,都以新的观念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新的运营体系,力求以更合理和更科学的布局推动媒体的发展。在介入新技术方面,力求找到更高的起点,以适应万物皆媒时代新的挑战,强化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以新的观念继续整合转型
在报刊的结构性调整方面,已从过去的“震荡”到平稳过渡。2018年末,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宣布休刊。在这之前,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3家报纸以及今晚传媒集团旗下的渤海早报,已于2017年末休刊。同时休刊的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报纸。过去每逢报纸休刊,总会引发舆论热议;如今,即便原本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也不会引起多大的舆论风波。这既是报纸自身供求关系变化后的结构性调整,也是万物皆媒时代用户对媒介做出新选择的必然结果。
报刊休刊也有多种做法,不是简单停办、人员下岗了事,有的实行了报纸与报纸之间的整合并入方式。2018年3月20日,长江日报启动内部大整合:武汉晚报与武汉晨报两张报头虽然保留,但武汉晚报对应医卫康养事业部、武汉晨报对应地铁商圈事业部,全部并入长江日报,这是将都市报转入权威党报的一次新尝试;有的地方对同质化都市报进行合并,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此前有学者提出的传统媒体未来发展趋势走向“一城一报”的可能性;有的报刊休刊后整体转入新媒体,继续发挥新闻专业人才的作用。
除了报刊业,广电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整合发展。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提出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属中央宣传部领导。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合并后,实现三台“直播流”全平台共享和“采编播发”媒介资源深度融合,开创了“台网融合”的新型传播体系。不管是报业还是广电行业,整合不同的媒体资源,其核心还是走融合发展的道路,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在新一轮布局中寻求新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探索,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总结经验、寻找短板,正在发力新一轮的变革。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新京报的大动作。北京的目标是打造“1+2+17+N”的传播矩阵,即一个融媒体指挥调度系统、两个市级新媒体平台、17家区级融媒体中心和若干“京字号”新媒体平台。根据这一规划,新京报APP成为两个市级新媒体平台之一。新京报社撤销新媒体部,基于移动客户端进行全员转型。从这一大动作来看,新京报正从以报纸为中心转移到以APP为中心。2018年10月31日,全新的新京报APP正式上线,设有16个频道、123个栏目,涵盖时政、社会、财经、文化、娱乐、科技等多个领域,每天提供近千条优质新闻内容,旨在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新闻资讯类平台。
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在APP市场趋于饱和的环境下进行移动转型,仍然是包括新京报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需面临的重大命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重视自身平台的打造之外,寻求与有技术支撑、有庞大用户的商业互联网公司合作也是一条重要路径。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正是这样做的。2018年9月10日,他们与哔哩哔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起媒体融合公益基金。双方在正能量视频产业发展、内容创作激励、党媒优质内容创作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该基金也将致力于解决媒体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内容激励等方面的短板,助力正能量内容供给侧改革。哔哩哔哩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数量庞大的年轻活跃用户,年轻人的视频创作活力和热情不断被激发,无形之中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视频制作人才。但是其短板也是明显的,缺少对内容创作的把关和引导,时常出现一些负能量的视频。因此,与人民日报的合作重在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把关。而对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而言,培养优秀的内容创作人才,制作出更多形式丰富、内容正能量的视频,不但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还能够增强主流媒体在年轻群体中的话语权。两者的合作取长补短,有利于创作出更多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作品。
瞄准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
主流媒体根据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的需求,重视智能化新闻生产,重构内容生产模式。在过去的2018年,两方面特征尤为明显:
其一,在内容生产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媒体内容生产的全过程——从一开始的基于大数据的新闻选题、社会热点和受众兴趣的调查,到中间生产环节的数据抓取、排序、组合和分发,再到最后的受众反馈环节。例如,2018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15秒内生成发布了全球首条关于两会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媒体大脑自动分析两会舆情、生成可视化图表,连配音、配图和视频剪辑都由“媒体大脑”自动完成。在6月的俄罗斯世界杯上,新华社又推出了“媒体大脑2.0”——MAGIC,是“MGC”(机器生产内容)和“AI”(人工智能)的结合。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合作开发、全球第一个全仿真智能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由此可见,机器生产内容、数据生产内容成为新趋势,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未来,我们将从“UGC/PUGC”时代跨步走进“UGC+AIGC”时代。
其二,内容生产走向优化,内容价值得以提升。2018年6月推出的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搭建了一个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内容生态平台。“人民号”将继续优化产品和运营,并启动“人民号1000+”计划,资源向原创和短视频倾斜。除了专业媒体,在用户内容生产中,专业化的运营也不可或缺。以澎湃新闻的《我的汶川记忆》为例,作为UGC产品,为了吸引用户参与创作和保证内容质量,从产品UI设计、素材导入、内测、推广等,专业团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见,当内容价值重新受到重视,媒体对于内容价值的要求从文本层面向其外延扩展,更加追求新闻产品的优化设计。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对于内容的加工上,加工者可以是多元的,加工方式可以是融合的,生产的产品可以是多样的,分发的渠道可以是相互穿插的。实现对于优质内容的创新,才能给内容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互联网空间治理从技术到理念都在转变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互联网空间治理办法:从人工管理到新技术手段的介入,从管理部门的约束到引导权威机构、媒体与用户量巨大的平台合作,强化正能量的传播,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权威媒体试水区块链技术。如何加强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新闻从业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和模式。2018年10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人民网区块链技术秋季论坛上,人民网区块链频道宣布成立。新闻制作者采集新闻线索不用担心内容被删除、篡改,而提供信息的人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消息来源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因为所有的信息内容都存在于区块链的网络上,因此当一条新闻出现争议时,可以借助区块链的记忆进行核查。这种新的信息生产模式,赋予了主流媒体更重要的角色。
构建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在技术和理念的转变之下,现在的互联网治理不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内外互动的水平模式。从2018年大量辟谣平台的建立就可以看出这一趋势。8月29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设立《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具备谣言举报、谣言查证功能。目前,已整合接入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辟谣资源3万余条。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治理在政府、媒体和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
引导机构和媒体进驻主流平台。各类传播平台走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管理部门在强化管理中有了更好的思路:顺势而为,引导各类机构和媒体进驻用户巨大的平台,强化主流声音。2018年8月31日,抖音短视频在京举办政务媒体抖音号大会,联合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资委等11家政府、媒体机构,正式发布政务媒体抖音账号成长计划。政府重要机构的政务媒体与有专业短视频生产能力的机构对接,一方面开展可视化宣传活动和为民众服务的政策解读,使政府预期的传播效果能够实现;另一方面,让政务媒体进驻用户量大的传播平台,对传播主流价值观、净化网络视频空间、推动网络短视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据悉,截至2018年9月,全国已有2795家党政机构入驻抖音平台,开通政务抖音号,发布视频近10万条,播放总量超500亿。
未来:媒体融合转型将向广度深度发展
回顾2018年,无论是传统媒体转型之路的探索,还是各类媒体加大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互联网治理上的“同心协力”,都体现出了“融合思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等潜在问题。2019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针对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国家和媒体机构将推动媒体转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彰显媒体融合范围拓展
如果说早些年媒体转型布局重点放在了有影响力的国家重大媒体机构的话,那么现在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已逐步下沉到各区域、各领域。当下,全国各地纷纷布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是一大信号。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这是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县级媒体在政府的扶持推动下,向深度融合转型,有利于整合分散的资源,强化地方形象传播效果,并与中央、省、市媒体联动传播主流声音。
人工智能与虚拟技术在齐头并进中走向相融
5G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5G网络将应对移动宽带、大规模物联网和关键任务型物联网三大类场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网速快、体验佳、成本低。这意味着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两者不但不是冲突的,反而有很大可能从相加走向相融,使得新闻生产进一步往数字化和沉浸式体验的深度发展。用户群的分布、受众接收习惯等也会随着5G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新闻机构又要再一次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调整内容生产制度。另外,新闻从业者与机器的关系也会更加复杂,机器逐渐拟人化发展,促使新闻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令机器成为工作的左膀右臂而不是替代品。
“互联网+”也许会升级为“人工智能+”
未来,在走向万物皆媒的泛媒化时代进程中,“人工智能+”的理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也许会升级成为“人工智能+” 模式。在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有坐在眼底照相机前拍张眼底图像,不到5秒钟就能得到分析结果的眼底病变辅助诊断仪器,也有进入展厅就能看到的正在进行当日新闻播报的“AI虚拟主播”。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正在一步一步融入各行各业,变得可看、可听、可触、可感。更加灵活的生产流程、更加开放的资源共享,使得内容的生产制度也随之改变,从而反过来影响内容价值。智能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和泛内容生产领域,用技术来助推内容价值、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重构,最终达到媒体做大做强的目标。
(作者彭一力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范以锦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