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逝世 曾获范长江新闻奖

2019年05月21日08:07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艾丰(资料图)

点击阅读《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

据《经济日报》报道,《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于5月19日逝世,享年81岁。

艾丰是我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其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获吴玉章奖。

公开资料显示,艾丰出生于1938年4月15日,河北玉田人,原名艾宝元,笔名文牛。高级记者,教授。是中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也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

艾丰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1961年至1978年在北京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1981年至1995年,艾丰任《人民日报》机动记者及经济部主任、编委,高级记者,1996年至1999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

艾丰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思考的笔》,报告文学《背水之战》,长篇报告文学《沧海·桑田·乐园》,格言集《艾丰随感210条》,系列杂文《古今说》、《三做谈》,专著《中介论》,电视专题片撰稿《世纪的挑战》,主编《新闻文化研究》等。

做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

艾丰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1991年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时,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

艾丰新闻作品的特点是:多选取重大题材、宏观角度,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和带有思辨色彩的语言,力求在分析问题的深度上见长。其新闻报道代表作有:《首钢启示录》(1989年)、《现代化的觉悟》(1982年)、《已是山花烂漫时》(1984年)、《王守信贪污集团破获始末》(1979年)、《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1982年)、《理一理思路》(1987年)、《一个日本朋友的忠告》(1990年)等。

艾丰在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强调,“年轻的同行常常问我:‘做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这是对一般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艾丰对自己的严格自律。

艾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山区呆过,那里的农民过着非常缺水的生活,一盆水要用几次,先洗脸,洗碗,再做猪食。平时他们不洗脸,干旱的时候甚至用树叶把一滴一滴泉水引进水桶。然而回到城里一看,人们对水的浪费太大,所以艾丰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反复思考,最后写成了《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一文。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除过“水”这个话题人们敏感和沉重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艾丰研究并报道了这个问题。在艾丰的作品中,这种浸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作品还有很多。正因为艾丰强烈“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他在业内和广大读者心目中确立了自己位置。

作为学者型的记者,艾丰还极力提倡思考,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把记者称为笔杆子,认为笔杆子就是没头没脑的,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记,所以他把他的新闻作品集命名为《思考的笔》,希望大家要做也做一支“思考的笔”。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2007年,《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出版,人民网传媒频道2008年对该书进行独家连载(点击阅读书籍内容)。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也起业界许多人的关注,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称其为“创造性的记者生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则称:“‘想总理想的事情’,敢于这样‘夫子自道’,而且能够真正这样去实践的可能只有艾丰。”

曾有记者问艾丰,“作为记者,您走了多远?”艾丰回答说,“走多远?应该是行百里走五十。也就是我认为自己只走了目标的一半。做学问是学者不是大师;知名度也只是半拉子;留下成果也留下遗憾;在新闻界应该是在第一阵营的末尾或是第二阵营的排头,当然要说经济报道肯定是第一阵营的。在记者生涯中比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不谦虚,我追求实事求是。我认为实事求是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对自己实事求是最难。

做一名好记者应具备三个素质

2018年记者节之际,《传媒茶话会》曾对话艾丰,畅谈自己眼中的好记者是怎样的,艾丰认为,做一名好记者应该具备三个素质:第一,社会责任感。记者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觉得这个事就是我的事,这样你才能有动力去努力工作,然后你才能找到你应该关注的点,写出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报道。

第二,要研究问题。记者不光是要报道事实,还要研究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要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报道这个问题。记者就两个任务,一个是报道,一个是解释。报道就是发生了什么,解释就是为什么发生。

第三,社会活动能力。记者报道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关上门研究不出来。所以记者必须有社会活动能力,从社会上发现问题,从社会各界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能力,这些事情永远做不到,做不好。

艾丰说,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保持以上三个素质最不容易的一点在于容易受到浮躁的干扰,浮躁的风气,浮躁的作风,浮躁的思维。

自认为是个勤奋的学生而问心无愧

2017年4月15日,亲朋好友按过九不过十的习俗为艾丰庆祝八十大寿,艾丰在《学习时报》撰文《八十感怀》,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在文中写道:“更可以自诩的是:八十载学生定位始终不变,学用之道一直遵循。在学校学以备用。小学是本校跳级生,中学是全市三好生,考大学四百挑一,考研究生全国状元。到社会,为用而学。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不知偷懒,无论顺逆,从不懈怠,为解社会课题,交出一份又一份答卷。领域:立足新闻和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不涉猎。形式:兼顾深入和浅出,报道、文章、书籍、讲演,无不运用。数量:20部著作,诸多篇文章,总量超过500万字。质量:有的进入中央决策,有的成为高校教材,有的成为传诵名篇,有的成为学习样板。获三项最高奖:范长江奖、吴玉章奖、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被誉为著名记者,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艾品牌、影响中国改革进程的人。由此,自认为是个勤奋的学生而问心无愧。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