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触网"记:从全国首份"电子报"到融媒体转型
杭报集团智媒体中心中央控制大厅。资料图片
“在传统媒体中,首先进行电子化尝试的是一家地方报纸——《杭州日报·下午版》。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进行传输,拉开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序幕。”这段描述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主编的新闻传播学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
从铅活字印刷的一张对开四版报纸走向多报、多刊;从创刊时几十名员工、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小楼办公的区域媒体,成为浙江省甚至长三角小有名气的地方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前身杭州日报社,诞生了全国第一份“电子报纸”,并在媒体融合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嗨!下午好
大道之行,舆论开路。全国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经验、新的实践层出不穷,反映在新闻报道领域,新的报道题材、信息、典型使得原有单一的报纸难以承载。在当时全国各地晚报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杭州日报社开全国“大胆地闯”的先河——创办下午版。
下午版的报批十分顺利。杭州市委和浙江省委宣传部审批流程两天走完。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下午版》正式创刊。下午版与其母报《杭州日报》一样为中共杭州市委机关报,与母报的报道形成互相滚动、延伸和补充的配合关系,报道形式上更为活泼,视角更为亲民,时效更为迅速,领域更为宽广,手段更为新颖,风格更为轻快。
在创刊号出版前一天,一位编辑向领导汇报了他的创意:“嗨!下午好”,这也被誉为史上最短的创刊词。下午版以此为契机,大刀阔斧改进文风,如一般消息不要重复类导语,现场报道增加现场感与视觉效果。同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便创办了中国第一张“电子报纸”。
看!电子报
“电子报纸”就是杭州日报社编辑部通过通信线路将编好付印的报纸内容输进电脑联机服务公司的网络,用户通过电话线,可以通过电脑调阅已进入联机服务网络的报纸内容。
《杭州日报》推出的“电子报纸”是通过杭州社会化联机服务网络——展望咨讯网与《杭州日报》的出版同步加载传输,读者可迅速从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整版的报纸内容,或所需要的新闻和股市行情、外汇牌价等内容,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杭城当时有上百户展望咨讯网用户,他们每天上午就可在电脑显示屏上看到当天《杭州日报》的全部内容;中午就可看到《杭州日报·下午版》。
这在当时的国内媒体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香港金山电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铠卿、新加坡ATS级集团公司主席洪天赐等访问杭州时专程赶到杭州展望咨讯有限公司,参观并申请加入展望咨讯网,以便及时地了解杭州的各项发展信息。广东东莞市政府等省外单位亦纷纷来电询问,并申请入网。
“电子报纸”的问世,反映了纸媒在传播形式和载体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它标志着报纸在组稿、采编、出版电子化一条龙的道路上,在发行从纸介质向电子化网络传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此后,杭报集团又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1999年,《都市快报》成为国内第一份四开异型加长报,引领中国都市报潮流;2000年,创办新闻门户网站“杭州网”,迈出了传统纸媒真正“触网”第一步;2005年,在中国报业中率先启动数字报业战略;2008年,提出“一报一网”发展模式,尝试报网融合和全媒体转型;2009年,在全国开报、网、手机融媒体模式的先河。
蜕!融媒体
《杭州日报·下午版》“电子报纸”虽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在当时中国尚未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这张网络小得仅仅局限于杭州一隅,而且这种“触网”在技术上还显稚嫩,因此,影响也较为有限。
而与当下相比,第一份“电子报纸”只能算作传统媒体的一员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一批新技术相继涌现,并被运用于新闻传播之中,这些新技术已彻底改变了原有媒体格局,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转型机遇。
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传承发扬杭报集团的创新基因,主动拥抱变化、主动转化机遇?在杭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悦看来,就是要“坚持‘与城市共成长’的发展理念,立足杭州都市大社区,扛起主流媒体‘以文化人’和‘以文兴业’的责任使命,让杭报集团成为本土新闻策源地、权威信息发布者、深度专题解读人、党政民意沟通桥、市民社交信息圈,努力闯出一条虽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底气、信心的融合转型发展道路。”
经过几代杭报人的努力,目前杭报集团在全国同类媒体中构筑起了彰显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传播矩阵。平面媒体订阅户近百万,同时拥有各类新媒体产品包括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移动视频产品、官方微博号和互联网社区等,共有各类网站25家,手机客户端13个,微信公众号109个,微博官微20个,手机报产品10个,数字报产品5个,音视频产品6个,覆盖用户数1.97亿,为其报业集团媒体公信力和公司经营的市场影响力打下了扎实的用户基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