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医疗人文纪录片《医心》 十大主题讲述医患真情故事

杨雯
2019年05月29日13:3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医疗人文纪录片《医心》镜头对准医护人员十大主题讲述 医患真情故事

  5月27日至30日每天23点,由健康报社和乐正传媒联合策划出品,乐正传媒拍摄制作的大型医疗人文纪录片《医心》前四集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

  在《医心》之前,电视荧屏并不少见医疗类人文题材纪录片,《人间世》《生门》《急诊室故事》都曾受到过广泛关注,那么此次,《医心》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中国,每天有2000多万人次到医院就医或陪同就医,中国的医院承受着难以言喻的超级压力,中国的医生更是被当成了‘超人’。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医院和医疗系统却处于一种‘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从来不了解’的状态。”《医心》导演张建珍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此次《医心》正是将镜头对准医护人员而非患者,分别以初心、挚诚、信念、希望、守护、成长、契约、妙手、抉择、重生为主题,呈现了几十位高尚但不高冷、有血有肉的医生。

  建立大众对医护人员新认知

  据介绍,《医心》深入全国6家大型三甲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不同科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纪实拍摄。通过跟踪拍摄一个个有温情、有责任、有矛盾、有希望的医患故事,树立医护人员和医疗行业的正面形象,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不是别人说你是好医生,你就是好医生,你要问问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病人负责。”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主任医师朱良付的良心话,也是《医心》中每一个医护人员令人感动的共同特点。

  在《医心》中,医护工作者对病人付出的例子不胜枚举。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外科主任舒茂国,周末参加“微笑行动”公益活动,深入多省市偏远地区为当地唇腭裂患儿进行免费手术;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将周末的所有时间都用于下乡科普讲座和义诊,以此践行他作为医生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情怀;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守护肝癌病人辛月芳整整10年;西安交大一附院门诊部换药中心副主任阮瑞霞,11年耐心护理了600多位糖尿病足患者……守护人类健康的初心,为追求医术进步的恒心,为帮助病人重获健康的爱心,这些都是中国医生的医心情怀。

  除了展现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医心》还让大众看到了医护工作者更具亲和力的另一面。失聪患儿“救星”孙敬武淳朴低调,“器官协调员”姚自勤有理想有热血,外表怪咖、内心火热的朱良付有情有义有担当……这些医生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让大众对医护人员建立起新的认知,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海量素材加大剪辑难度

  虽然成片只有短短10集,但是拍摄的素材却称得上是海量。“我们是完全纪实跟拍的,这是我们拍摄中一个很大的难点。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突然送来一个急诊病人进行抢救,可是我们当时并不了解这个病人到底是什么情况,有多严重,又不能在那时干扰医生抢救,所以我们一开始只能无目的地拍,导致后期素材剪辑工作量非常巨大。”张建珍说,其实很多医生的常规工作就是先和病人谈话,然后讨论治疗方案,最后再去手术,看上去都是这么一个流程。但是在这样常规的流程中,里面的事情千变万化,而拍摄团队只能先全部拍摄记录完,再去找病人和医生详细了解情况,之后才能把剧情结构建构出来,否则就成了没有重点的流水账。

  在《医心》的拍摄过程中,摄制团队也与医生,甚至是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多患者之所以同意我们拍摄,是因为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也给予了他们尽可能多的理解和倾听,而不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工具,拍完就完了。”张建珍说,一年多的时间拍摄下来,摄制团队和许多患者成了朋友,甚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为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拍摄的一对夫妻发起了募捐等。

  除了真实客观地记录医生的工作生活和医院的运转状态,《医心》更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出发,呈现医院为服务患者实行的便民措施,传递健康宣教知识。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残乃至致死,许多大型医院都为此专门设置了24小时开放的绿色通道;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孙自敏救治白血病人的故事,展示了脐带血移植的常规流程、造血干细胞移植舱病房无菌封闭的环境;急诊科医生苗常青和住院医师马云龙救治心梗患者尹志林的过程,向大众普及了急性心梗这一死亡率在三成以上的疾病、12个小时的黄金治疗时间等医学知识。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