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60.8%受访者会有意识地让生活与手机分开

2019年06月06日08:0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60.8%受访者会有意识地让生活与手机分开

  漫画:付业兴

  吃饭刷手机、走路刷手机、上厕所刷手机……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少人玩手机甚至到了“见缝插针”的程度,身边没有手机就无所适从,晚上睡觉也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出现了“手机上瘾”的现象。你过度依赖手机吗?这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感到如今人们“手机上瘾”的情况严重,84.7%的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累计超过3小时。减轻手机依赖,65.4%的受访者认为要自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受访者主要用手机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

  家住湖南长沙的赵先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上班时,我用手机的情况就很多,下班了手机更是我办公的替代品,一天下来解锁不下80次。用手机填充碎片化时间最为方便”。

  “零散的时间里,我都在用手机。”24岁的硕士研究生徐娇露(化名)说,她喜欢用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其中微信使用时间最长,与亲人朋友聊天、视频,刷朋友圈,甚至学习交流基本都通过手机进行,她还经常趁吃饭时间看综艺视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加起来至少有四五个小时。

  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感到如今人们“手机上瘾”的情况严重。84.7%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累计超过了3个小时,其中,46.3%的受访者在3~6个小时之间,29.4%的受访者在6~9个小时,2.3%的受访者超过12个小时。

  来自陕西西安的陆瑶(化名)今年22岁,正在读大学。因为本学期课程和作业变多,她玩手机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以前因为看电视剧、逛论坛、刷微博等,我几乎一天都‘泡’在手机里。这学期,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三四个小时”。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常用手机做的事是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77.8%),然后是浏览信息(62.9%)。

  徐娇露说,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就像个人管家一样聚合了人们所有想知道的信息,有通讯、支付等诸多功能,拿着手机就能做很多事情,人们沉浸在这种便利中。

  “不管是订餐、订票、购物,还是工作沟通、安排行程等,都能通过手机软件实现。”赵先生认为,手机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很多需要,这是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78.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手机功能强大,能够满足人们很多需要,76.4%的受访者认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离不开手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分析,现在的手机承载了很多通讯以外的功能,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交往、娱乐、休闲、消费、学习等,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它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手机更依赖。

  60.5%受访者感觉自己因依赖手机沟通能力降低

  “我不能离开自己手机超过1米”。河北唐山某国企职员孙冰然(化名)对记者说,平时付款、查路线,甚至回家开门她都要依靠手机,“不带手机我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做事也不能投入。过度依赖手机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存能力都降低了”。

  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杨晓月(化名)认为,网络交流可以使用很多网络用语、表情包,相对更轻松幽默,有时还能化解尴尬。过于依赖手机交流,会使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徐娇露坦言自己因为依赖手机变得不太喜欢与人面对面交流了,“在手机上聊天,打的字可以修改。面对面沟通时,我总担心自己表达不清”。

  过度依赖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沟通能力因此降低了,57.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和亲近的人亲密度因此降低了,53.7%的受访者直言离开手机,自己就心不在焉。

  孙宏艳认为,过度依赖手机会影响人们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面临交流问题。“过去,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面对面的,现在人们面对面时,反而距离更远,出现你看你的手机,我看我的手机,彼此没话说的情况。有人就调侃说,现在一个人肯给你钱不算真爱,肯为你放下手机才是真爱”。

  她还表示,手机上的交流有很多虚拟情况,所以会没有道德的约束感,往往在网络上会有很多触碰底线的行为,觉得什么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可能会使人的行为缺少一种规范的约束”。

  60.8%受访者会有意识让自己的生活与手机分开

  孙宏艳认为,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在当下环境中看似合理,其实是不合理的。“手机和网络一样,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忽视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问题”。

  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一件困难的事吗?调查中,55.2%的受访者认为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不容易,高于感到容易的受访者(44.8%)。在认为不容易的各年龄段受访者中,00后比例最高(76.2%)。

  徐娇露认为,手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提倡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更重要。“首先,使用手机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颈椎、视力肯定受影响。其次,我们应尽量提高手机使用时间的‘含金量’,用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读电子书、学习等,而不是单纯打发时间”。

  如何减轻对手机的依赖?调查中,65.4%的受访者认为要自觉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63.7%的受访者认为要尽可能尝试面对面交流。

  “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主要靠自觉。自制力差的人可以给自己规定使用时间,比如每天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慢慢就会习惯。另外,还可以卸载没必要的软件。”赵先生说。

  陆瑶认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都不利。她认为,通过媒体宣传合理使用手机是很有效果的,“我在电视上看到两则公益广告非常震撼。一个是家庭聚餐,儿子儿媳玩手机,爸爸在饭桌上给儿子打电话;另一个是父母都在玩手机不理不管孩子,孩子感到很孤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况,更能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孙宏艳认为,使用手机应该有度,把手机作为一个工具,而不是玩具。同时媒介也要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孩子们在手机上玩的游戏太多、在线时间过长,政府、企业等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很多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网络功能的首选就是即时通讯和娱乐,包括聊天、娱乐、游戏等。家长要更多地给予引导,让孩子使用有度”。

  “我们以前做过一些研究,发现成年人越恐慌、越专制,孩子沉迷网络的情况可能更多。所以家长对孩子玩手机、上网,首先要本着开放、民主的态度。”孙宏艳建议,成年人首先要理解青少年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调查中,60.8%的受访者会有意识地尝试把自己的生活与手机分开。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28.3%,80后占48.6%,70后占16.1%,60后占4.9%。(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矫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