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短视频的瓶颈问题及突破路径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2月下
竖屏短视频的手机使用优势
1.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从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结构来看,人类的手指和手掌都是纵向发展的,人手也倾向于竖持物体,尤其是在文字阅读上,比如书籍设计,从古至今一直都采用竖本体,即便进入电子阅读时代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比如手机从诞生以来都是单手纵向持握的竖屏设计,这一设计也更适合人体从口到耳的尺度比例,方便人类说话和接听。宽屏视频格式的设计则源于电影,而电影属于远距离观看的视觉媒体,并不需要手的参与。于是,当我们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可以观看视频时,矛盾便产生了。竖持手机拨打接听电话和浏览的习惯给横握手机观看视频带来非常大的麻烦,而国外的调查显示,手机用户绝大多数情况下竖直拿手机,过半的用户不习惯将手机横过来观看视频,更有三分之一的调查者喜欢把手机锁定成竖屏观看视频,这说明,竖屏格式才是手机用户最舒适、最方便、最习惯的选择。
2.更适合手机用户观看体验
从用户在手机上的观看体验来说,手机和宽屏在长宽比例上的不对应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用户只能将手机横向拿着,并点击全屏键,才能将视频画面翻转为横向整屏显示收看;如果竖直观看,则视频画面的上下方都会被巨幅黑边占据,把画面挤得很小。然而据国外视频制作人研究,即便这样,很多人宁愿忍受巨大黑框也不愿费力地把手机横拿着观看,可见宽屏格式对于习惯于竖着拿手机的用户来说,其带来的收视体验并不是最佳的。反观竖屏格式,却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天然的、无缝的原生体验。用户在观看时可以很自然地单手握住手机,而不用费劲地去旋转,而且竖屏格式会将整个手机屏幕充满,不用忍受黑边带来的视觉不适。
3.更适应个人视频时代
毋庸置疑,宽屏格式依然是视觉媒体的主流格式,比如电影、电视可以充分利用其宽广的视觉空间展现战争、史诗、灾难等宏观场面,以及前后景融合传递、景深镜头纵深表达故事内容和戏剧冲突,能让观众沉浸其中。而竖屏短视频则是更适应手机用户短平快碎片化消费的特点,用户需要便捷的收看方式、快速的信息获取和直观的视觉消遣。为了更加明确、快速、直接地传达信息,竖屏短视频的拍摄会尽量让前景前置,紧紧框住最重要的主体进行快速拍摄,只要突出重点即可,不用费神细究场面、景深等多种元素,这也使得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拍摄,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APP火爆就是佐证。另外,在竖屏短视频制作上,手机用户也可以用非常舒适的竖持姿势随手拍摄,实时捕捉画面,更能突出人体、树木、高楼等具有纵向延伸感的垂直物体,而这些物体往往正是竖屏短视频日常随手拍摄的主体,与其非常搭配。
竖屏短视频遭遇的瓶颈问题
1.人眼视野问题
生物学认为,人的眼睛是横向生长的,人们的垂直视野没有水平视野开阔;人的眼睛更容易水平移动,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以横向方式更舒适;甚至还有人认为,竖屏短视频的画面空间很容易被一两个主体填满,造成眼睛不适而引发幽闭恐惧症。因此,很多竖屏抵制者认为,我们生活的是一个横向的世界,看宽屏视频才是最佳的选择,而竖屏视频是对宽屏审美的挑衅。可见,竖屏格式作为新产物,的确面临着挑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理和审美习惯及观看视角问题,要被人们接受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
2.播放器兼容问题
目前,主流播放器都使用宽屏播放器,包括电影、电视以及电脑都采用宽屏播放格式,而它们也正是手机视频片源的主要来源,为此,手机播放器也延续了这一传统,采用了宽屏播放器。而当竖屏格式产生后,就出现了与传统播放器不兼容的现象,结果导致了视频被严重压缩、影像被缩小、巨幅黑边等问题的出现。技术问题是否会成为竖屏短视频发展之路上的巨大阻碍,还需要有更多人去努力探索,不断对播放器进行技术革新。
3.竖屏短视频制作问题
目前,很多视频机构正在尝试竖屏视频创作技术。比如有的直接采用侧转摄像机来拍摄,但这样会因重心偏移而导致机身倾斜和器材防护安全问题,也会因拍摄方向的改变出现摄像机取景范围问题。还有的则是先采用传统方式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裁剪使其变为竖屏格式,但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宽屏直接被剪成竖屏不但费力,还会丢失很多关键信息,也让主体干巴巴地位于画面中心,缺乏前后景、景深等映衬凸显,更有些宽屏视频完全不适合直接剪成竖屏视频。这也正是很多反竖屏者所诟病的地方,认为竖屏拍摄是一种无用的门外汉摄像方式。可以说,竖屏视频在制作上依然不成熟,相关的配套设施依然不完善,需要业界花费更多时间继续努力探索开发。
4.垂直框架叙事问题
摆在竖屏短视频从业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在垂直框架中完成叙事。由于竖屏画面视野狭长,中心画面只能展现简单、少数的主体对象和微观场面,并不能像宽屏那样展现开阔的视野、纵深的层次感和广泛的主体对象等宏观场面。另外,竖屏视频没法关注水平运动的叙事,比如车流、追车、运动比赛等快速平移物体,观众通过竖屏观看快速平移的镜头会有不适感。可见,竖屏格式在垂直框架上构图、叙事都存在诸多局限。对于竖屏制作者来说,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打破传统根深蒂固的叙事思维,重新构建全新的竖屏构图、叙事理论体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毅力、坚持和信念。
竖屏短视频的突破路径
1.改造升级竖屏制作设备
传统拍摄设备与竖屏短视频拍摄的不匹配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竖屏摄制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改造亟待突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硬件方面,加快研发和创新竖屏摄像机,改造升级固定竖置摄像机云台,全面提升所有的相关硬件设备配套。第二,在软件方面,全面优化和升级软件设备参数,使其更加适应手机竖屏设计和展示,为手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观看体验。国外的YouTube和国内的快手、抖音等视频APP都在进行技术革新。第三,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探讨交流,制定行业新标准。澳大利亚就曾创新性地联合举办过“竖屏电影节”,促进了竖屏产业的发展。
2.构建竖屏叙事逻辑
叙事框架的不同使得不同格式的视频呈现的重点也不相同,竖屏短视频创作者要扬长避短,重新构建叙事逻辑,充分展现竖屏格式的优势。首先,在主体对象呈现上,竖屏格式更适合呈现简单的场面和特定的对象,而拙于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擅长运用微观细节的放大来带动观众情绪,却无法展现纵深感强和层次感丰富的宏观画面。其次,创作者要充分考虑竖屏镜头特性来选择和展现主题题材,比如树木、高楼等竖长物体的镜头构图,尽量避免拍摄迅速平移的水平运动物体。最后,竖屏的叙事框架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创作者打破传统的宽屏创作思维,构建全新的竖屏叙事逻辑,这需要创作者在技术水平、思维逻辑、创新能力等整体素养上都更上一层楼,大胆尝试,突破藩篱,不断革新。
3.聚焦融媒体竖屏短视频开发
目前,竖屏短视频的发展类型还比较单一,大多为搞笑娱乐型,还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手机用户对节目的多元化观看需求,这也促使各方媒体机构在竖屏视频这片新田园中积极耕耘,努力开发出各种竖屏短视频节目新模式。首先,主流媒体应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竖屏格式快速发布和传播短视频新闻。比如国外的CNN、国家地理频道、NBC等媒体,都在尝试运用竖屏格式转换或者打造全新的竖屏节目,探索竖屏短视频与自身内容的有机结合,呈现全新的融媒体产品体验。国内的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也在尝试运用竖屏格式进行主流舆论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在新闻资讯的呈现上,竖屏短视频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可以更加突出领导人等主体形象,也让新闻亮点更加简单明了,画面信息一目了然,新闻事件传播快速广泛,舆论价值宣传高效易懂。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在竖屏模式的新闻价值开采上大有可为。其次,访谈类节目也可以尝试运用竖屏短视频模式,比如腾讯就专门为手机用户设计了《和陌生人说话》这样的竖幅构图人物采访节目。竖屏短视频访谈节目能够通过肖像式构图突出人物中心位置,放大人物细微神态表情,烘托出完整情感氛围,将面对面的人物采访效果发挥到极致。其三,还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类别的竖屏节目,比如竖屏音乐电视节目、竖屏MV等,再借助社交媒体的东风,能够收到更多的关注和转发量,让传播更加广泛。
4.加大竖屏广告投放和创收
目前,广告主对竖屏广告的市场投放量已经猛增,竖屏广告的播放完成率也比横屏广告多好几倍,用户的反馈体验也非常好。原因在于:竖屏广告可以上下无差别化衔接进用户视频信息流中,顺其自然地增加了广告播放量;竖屏广告表达方式生动有趣,更能展现出品牌的个性化营销和创意,比如抖音式的广告剪辑就很匹配网络文化风格,让用户和品牌的沟通方式更具吸引力;通过用户喜好锁定目标用户,匹配度高,创收盈利转化率也就高。可以说,竖屏广告已经势不可挡。
5.促进横屏、竖屏短视频共同发展
宽屏格式根深蒂固,竖屏格式全新发展,两者之间并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宽屏依然是人们喜爱的影视观看模式,竖屏短视频也是网上用户偏爱的新互动分享模式,两者各有优劣,无需争个谁是谁非。我们更应该充分尊重用户的观看需求和观看选择,让横屏、竖屏短视频优势互补、努力促进视频产业发展,为广大用户带来更舒适的观看体验。
参考文献:
①李程程:《优酷打出了“竖屏”这张牌,入局资讯类短视频》[EB/OL],钛媒体网,2017年10月25日
②任玲:《横屏到竖屏:移动传播时代访谈节目研究——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例》[J],《东南传播》,2018年第3期
③杜佳冰:《竖屏格式在移动端访谈纪实节目中的应用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8期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