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电影沙龙探讨新导演成长之路 不要急于成为大师
昨天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沙龙举行。围绕“亚洲新人奖主席对谈”“青年电影创作经验分享”及“电影新人如何走向市场”等话题,上届及本届亚洲新人奖主席施南生、宁浩,青年电影导演石井裕也、赵德胤、苏有朋、大鹏,以及电影行业幕后“推手”陈翠梅、陈庆奕、王易冰、吴妍妍等现身交流活动现场,与在场媒体和电影从业者们共同探讨亚洲电影新人的成长之路。
有积累才能拍出像样作品
值得玩味的是,与会者不约而同提到了新人导演的艺术“野心”。“很多新人导演都有艺术野心,希望自己的电影呈现特别大的命题。作为新人导演,你更需要了解自己,需要时间去提升,不要急于成为大师,更不要去做能力和才华不匹配的事。”本届亚洲新人奖评委主席宁浩表示,好多年轻人想要一步到位,拍一部轰动市场并得到大众认可的电影,但很多导演在拍第一部作品之前,都是花费很长时间去沉淀和做准备的,“比如李安,沉寂六年,为他的第一部电影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年轻导演要慢慢积累,花时间磨练,才能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
对于新人导演的急于求成,制片人吴妍妍表示:“很多艺术片导演,上来就提出需要投资五百万元甚至一千万元,缺乏对作品最基本的判断,缺乏对行业的敬畏。”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则以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和路阳的《绣春刀2》为例,进一步讨论了大多数青年导演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年轻导演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韧劲,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不是药神》和《绣春刀2》之所以成功,一部分原因来自导演的坚持。文牧野的剧本写了一年零八个月;《绣春刀2》的原始剧本被宁浩推翻之后,路阳把自己关了起来,几度易稿,写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最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博纳影业副总裁陈庆奕透露,从宣发角度来说,最害怕见到的就是“想法特别多的导演”,“他们既对创作有想法,对市场也有想法。我们作为宣发,最乐意遇到的导演就是:作品成熟,对这个行业有单纯的追求。”陈庆奕总结:“导演要有野心,但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近几年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也让电影作品呈现了多元化气质。“技术层面上来看,大家的能力都很高,鲜少看到明显的技术问题。”但伴随着技术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则让施南生和宁浩“忧心忡忡”,“技术很容易掌握,但对于这些导演来说,讲故事的能力仍需提高”。
学会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来自缅甸的导演赵德胤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熟人,曾担任去年亚洲新人奖评委的他表示,入行的首部作品仅花费三张国际机票的钱,加起来一共2万元人民币。他表示,“拉不到投资这件事,对当时作为新人的我来说是一种不幸,但也是一种幸运。因为独自成片的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以至第二部、第三部作品,都是花费了极少成本制作完成的。年轻电影人不要急于拍第一部片,应该先去摸索,学习包括摄影、剪辑等技术环节,争取对电影的主动权。这样即使没有外部资金支持,你也能用最少的钱完成一部作品。”赵德胤将电影比作江湖,而他则是从扎马步开始练习武功的“小透明”,“以新人之姿不断地学习,养成查漏补缺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令我更好地反思和进步。”
比起资金,新人更缺乏的是经验。苏有朋建议新人多向前辈取经,“前辈的提携和扶持,对我帮助很大。我也从李安那本《十年一觉电影梦》获得很多启发。前辈们的真情实感给我蛮多养分,产生很多共鸣”。他认为,新导演在拍摄第一部电影长片之前,最好多拍一些短片,“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和梳理”。来自日本的电影导演,同时也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之一的石景裕也希望各位年轻导演要坚定梦想,并适当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面对一些新人导演表现出的急功近利,施南生也给出自己的忠告。“一旦走入导演这一行,一定要清楚一点,沟通很重要。有时候悉心倾听他人讲话也是一门艺术,而非盲目坚持自己一定是对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