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直播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新闻报道手段和方式的转型创新。当前,在融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移动直播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在各大媒体的重大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立足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简述新闻移动直播的发展背景,对当前移动直播的主要模式进行分类,并分析其给新闻生产带来的变化,以此观察移动直播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现况及其影响。
关键词:移动直播;新闻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00-03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新闻传播业态带来了巨大影响,不仅传播渠道、传播载体日新月异,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也不断更新升级。被认为是未来媒体主流发展形式的视频新闻,也受到当下流行的移动直播的影响,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新闻移动直播。新闻移动直播是基于“移动直播+新闻信息”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者通过直播应用,实时制作并同步播出多媒体格式的声像和影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身临其境的新闻视听体验,使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观看新闻现场直播。这种新的新闻形态可称为新闻移动直播。
一、新闻移动直播的发展背景
(一)移动技术的创新发展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拍摄像素的提升,为视频和直播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移动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为移动端的连续直播创造了环境条件。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类移动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逐渐增快。其次,图片和视频等传播媒介的流行,促使商家在手机像素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高手机成像传感器已达4800万像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宽带用户通过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为22.05Mbps,同比增长21.3%。目前5G技术也在推广中。总的来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这些发展使得我们进入到一个移动互联时代。
(二)移动用户规模庞大
当前,手机已成为我国人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6%。而在众多的手机网民中,有79.9%的用户会通过手机浏览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53亿。网民对移动手机网络的依赖加深,加之通过手机浏览新闻的习惯养成,为在移动端直播新闻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除此之外,移动应用也深受国人喜爱。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为449万款,网络直播类应用的用户规模达到3.97亿。
(三)网络直播综合发展
在白热化的应用竞争中,娱乐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占比较高,其中,网络直播类应用整体使用率为47.9%,较2017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行业内部逐渐分化,进入了转型调整期。2016年被业界称为“直播元年”,大量的直播平台就是在那时出现并火热起来的。如今两年过去了,直播应用市场正经历优胜劣汰期,各大直播平台在政府的规制下进行转型调整,向健康、综合的社交直播平台发展。
(四)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
多年来,在互联网环境和新媒体的挑战下,传统媒体一直谋求转型融合。新闻直播原本就是传统电视媒体擅长的报道形式之一。移动直播的火热给予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一线新的生机。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团队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用户优势结合起来是最佳的转型途径,而新闻移动直播恰好符合这些条件。在传统媒体介入之前,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就已经尝试过几次新闻移动直播,而有了传统媒体资源的加入,新闻移动直播模式则变得更加专业和富有发展潜力。
二、国内新闻移动直播的模式分类
(一)媒体独立策划直播
新闻媒体独立策划的移动直播报道,传统媒体或网络新媒体皆可进行。这里的“独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直播对象是单次事件,不是系列或常态的;二是指直播是由媒体自身独立完成,未与其它平台合作的。这类新闻直播的主题以重大事件为主,常为可策划的报道。如2016年2月,网易新闻推出的“2016年春运直播”,全程360小时直播春运大军的迁移过程[2]。
(二)媒体与平台合作直播
媒体合作的平台对象常为资讯分发平台或直播平台。这类新闻移动直播可以是单次的报道,也可以是长期固定的合作。通过与平台合作,弥补了媒体自身分发的缺陷,可以获得用户流量和直播技术的支持。如2016年7月,湖北日报荆楚网与斗鱼直播平台合作,报道湖北洪涝前线抢险情况。还有2017年春运期间,澎湃新闻和腾讯共同发起“春运进行时”的直播活动,启用两辆直播车、六路直播信号,创造连续五天五夜无间断网络直播的纪录[3]。
(三)媒体客户端固定直播
媒体客户端固定直播是指,在媒体自己的官方客户端,有固定的页面或栏目专门用于新闻直播,使新闻直播常态化。如2016年2月29日,新华社客户端3.0版本上线,增加了“现场直播”功能,不仅实现了新闻移动直播常态化,还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首创在无人机上加装VR摄像设备,生产出新颖的体验式、沉浸式报道产品,使受众“身临其境”。
(四)媒体共享平台直播
媒体共享的直播平台,指由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搭建的,专为媒体人服务的全国共享移动直播平台。以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直播”、新华社的“现场云”和央视新闻移动网为典型代表。这些全国移动直播平台旨在与国内媒体共享成熟的“现场新闻”直播态产品,为国内媒体提供融合发展新平台,推动了直播行业向综合直播平台靠拢的转型。
三、在新闻中运用移动直播的优势
(一)报道及时、现场感强
相较于传统电视直播,用移动直播对新闻进行报道,时效性更强、传播更及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直播记者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立刻赶往事发现场,响应能力比传统电视直播要迅速得多。以“江苏响水爆炸”事件为例,爆炸发生于3月21日下午3点左右,《新京报》获知这一事件后,立刻派距离事发地最近的记者前往现场,4小时后开始便用手机直播现场救援情况,移动直播持续了2个多小时,直播中的许多视频内容也成为其他媒体的新闻信源。 除此之外,视频直播充分调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比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等形式更直接,形成更强烈的事件代入感[4]。并且,直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感,给观众更强的现场体验。
(二)内容亲民、题材广泛
传统电视直播因为耗资巨大,所以一般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才会启动,且题材以时政新闻居多,内容比较单调、严肃,如报道“两会”等国家级会议。而移动直播新闻随时随地就可以实现,播出门槛低,具有超越时空性,在题材的选择上也更加亲民、来源更加广泛。移动直播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互联网思维”要求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感受,选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2016年初,腾讯新闻客户端发起的直播《一个女孩的车站》无意中引爆了网络[5]。报道的是在日本北海道边远乡村,因一名女孩需要搭乘新干线上学,铁道公司将那条亏损的铁路停运时间定在了这个女孩高中毕业之后。这次直播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的爆发性讨论,类似小众却具有人文情怀的主题,或许更能戳中人们的内心。
(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传统电视媒体在直播之前,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需要高昂的成本。移动直播极大降低了新闻直播的门槛,记者只用简易的移动设备就能完成报道,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也提高了效率。移动直播记者的一般性配置只需要一部像素好的手机、一个稳定云台,“顶配”可能也就是加上笔记本电脑,与传统电视直播盛大的设备场面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在突发事件中,甚至有一些当地居民、目击者直接用手机直播了现场状况,对于大众来说直播新闻的门槛都极低。
四、移动直播给新闻生产带来的变化
(一)生产主体社会化
在传统电视直播中,新闻生产主体为专业媒介机构和新闻从业者。媒介机构作为生产主体时,直播过程中其后台的团队操作是封闭、不透明的,观众基本无法干涉直播过程[6]。直播的每部分内容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环节有固定的流程,甚至是排演过的流程,且生产人员皆为受过职业训练的新闻从业者。然而在移动直播中,生产社会化即用户进入生产环节是最大的改变之一。首先,新闻移动直播发起者不仅限于记者,一些普通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在新闻现场发起自己的直播。尤其是在突发新闻中,一些事件亲历者或见证者有极大的地缘优势,可以第一时间传播现场状况。再者,即使是专业记者进行直播,移动直播的互动评论功能也可以让用户参与到直播生产环节中。比如在直播过程中,记者会根据直播评论和留言里的意见进行采访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观众可以推动直播进程、影响报道方向。
(二)生产流程简单化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电视直播的流程往往需要提前策划或排练,直播开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人力、设备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媒体计划对两会进行电视直播,至少会提前半个月开始策划;又如每年电视直播的春晚,一般要提前两个月进行节目的排演。新闻移动直播的生产是“采编发一体”,即普通新闻报道中的采访、编辑和发布三个流程在直播形式下合并了。尤其是在移动手机端进行操作,使得流程更加简单便捷,也没有繁琐的编辑、后期、排档和审查等环节。
(三)组织结构扁平化
即时现场是移动直播内容的突出优势,为达到这一效果,直播团队的组织结构也必须与之适应。要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媒体必须有迅速的响应机制。快速的反应离不开高效的指挥系统和组织结构作为保障。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是集权化的,指挥系统层层分级,较为冗长且低效。而直播团队的指挥系统和组织机构越扁平,其效率越高。新京报的“我们视频”直播团队,采取项目制的指挥协作机制。在一个工作群里,总编辑直接督导,其他编辑和记者随时共享新闻线索,从提出直播动议、拍板决策、确定具体直播思路、指派记者到达新闻现场,到发起直播、推出直播页面,通常一到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实现[7]。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
[2] 黄佳念,刘书田. 当“直播+”涌入新闻业——新闻移动直播在新闻场景中的应用分析[EB/OL].人民网研究院,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09/c409688-29009851.html.
[3] 何强,闫帅南.关于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几点思考[J].中国记者,2016(8).
[4] 王宏昌.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直播新闻发展问题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2):121-124.
[5] 曾俊,余泽莹.移动直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报业,2017(13).
[6] 张志安,吴涛.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44-50.
[7] 全昌连.视频直播给《新京报》新闻生产带来的改变[J].中国记者,2016(8).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