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治理违规广告还需切断利益链

付莎莎
2019年08月07日13:3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治理违规广告还需切断利益链

违规广告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却依旧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在违规成本和预期利益的衡量中,利益占据上风,不少广告商抱着侥幸心理钻了监管漏洞。不得不说,以违规广告来谋求利益十分短视。为有效减少违规广告,不仅需从监管上下功夫,还需从思想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切断利益链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足主体 传播积极价值观念

广告宣传不仅宣传产品,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通过广告使得受众对于产品和内容形成正面印象,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受众今后的消费行为,以此实现广告主的利益诉求。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容易显得突兀和不合时宜,引起受众的反感。违规广告传播的价值观不符合主旋律,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注定会受到多方的打击和监管。企业需要以正面的内容输出,来谋求长远利益,需要正能量的广告宣传,传播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否则得不偿失。

广告的本质是为了宣传,违规广告无疑是一种负面宣传。广告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电视广告、网页广告、衍生广告等,形形色色的广告形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认知。随着受众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对于违规广告的辨识能力愈发增强,违规广告被识破的风险不断提升,一旦违规广告被公众所辨识,所谓的宣传作用将所剩无几,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将自身形象与虚假、低俗、贪婪等消极词语相关联,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失去市场的青睐。

互联网环境下违规广告面临成本、风险双高处境。在一个愈发注重知名度与口碑的环境之下,违规广告既是一种主动性的决策失误,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乃至一个企业的终身污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是负面消息传播优先于正面消息,一旦违规广告被惩处或者被受众辨识,将会成为一种典型的负面信息广泛地在受众中传播,因此,对广告主而言,互联网环境下违规广告更具风险。同时,这些违规内容难以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删除,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想要“改过自新”也时不时会受到“黑历史”的影响。

站位客体 迎合受众长远需求

广告希望取得的是受众的信任与支持,需更多考虑受众需求。一些违规广告存在着片面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而忽略了受众本身的多元取向。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内容进行引导,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另一方面需要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受众的意见,对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改。与受众建立双向的沟通链条,才能全方位了解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既符合受众口味又具有积极作用的广告内容。

严格遵照法律规定,用创意点燃广告。《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项法律都对广告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指出广告的边界是法律的底线,不容懈怠和碰触,一旦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与其花心思钻法律空子,不如花精力在广告创意上,以新鲜点子敲开市场大门。“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即使时隔多年依旧让人记忆深刻,绿箭广告一句“交个朋友吧”深入人心,时下大热的一些广告更是将剧情创意与产品巧妙结合,受众也乐于支持。

广告投放是广告主谋求利益的辅助手段,不仅需要从主体视角多方权衡,注重长、短效收益的结合,更需要全方位了解市场即受众作为客体的需求,结合产品研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宣传,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进行观念输出,达到主体和客体需求的相互满足。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出现,法规的完善和监管的落实需要时间,除被动地接受监管,广告行业的清正之风更需要主体的清醒头脑,广告主们需要看清违规广告背后的恶劣影响,不要捡了蝇头小利,却丢失了企业的良心与长远发展的可能。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