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广州日报》从建筑中看70年光辉岁月

徐敏慧
2019年08月14日13:27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广州日报》从建筑中看70年光辉岁月

  所谓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正是如此,地标性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固态的艺术,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各方面齐头并进,繁荣发展。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广州日报》推出系列专版《70年70广州地标》,从建筑中看广州70年的光辉岁月。

  版面背后是精良策划

  系列专版《70年70广州地标》的版面在每一期的《广州日报》中显得尤为突出,不是因为它时而单版时而通版,而是因为绘画图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让文字与绘画内容相得益彰。

  事实证明,只要策划好,不怕空间小。尽管留给文字的空间有限,但最终所呈现的内容容量却不小,包括了前言、正文、建筑目录、专家视角、百姓情怀这五大部分。内容之间有序编排,在仅有的版面内尽可能做到全方位报道。

  同时,绘画图案里也藏着大文章。采用颇具特色的手绘方式制图展现了地标性建筑的风貌。图案以黑色为主体,加以点缀红色,简单大方不花哨。不仅如此,《广州日报》还时而玩起了拼图游戏,数字“70”是最后的成品,每期推出的一类地标建筑图案是“70”的一小部分,共12期。“集齐本系列所有版面,完成形为‘70’的拼图,您就有机会参加后续活动。”每期《70年70广州地标》的前言中都会提到这一点,如此一来,无缝连接后续的活动,将70周年主题形成了持续性。这个“小心思”一方面增添了报道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受众持续关注,参与到收集该系列报纸的行列中来,可谓一举多得。

  《70年70广州地标》系列专版策划除了上述介绍的“70”拼图,还别出心裁地巧用传递与“70”相关的内容,比如地标建筑代表总共选取了70座。有意思的是,该版面主要选取第7版进行刊发,或许也有其用意所在。多个“70”的结合,由表及里,更加充分有力地彰显了70周年这一主题。同时,系列专版内容主题鲜明,每个元素似乎普遍常见,但组合在一起却能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与他们的精心策划密不可分。

  建筑背后是城市成长

  有了好的版面做载体,报道的内容上也没有“垮”。从1949年广州解放开始,系列专版《70年70广州地标》梳理了这座城市在商贸、交通、文化、医疗、科技等各方面的地标建筑。随着报道的陆续刊发,70年来广州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印记越来越清晰。

  第1期《崭新的起点 人民的广州》介绍了一系列见证广州解放、开始新生的地标建筑,它们承载着关键时刻的历史,见证了广州70年发展的全过程。第2期《成长的高楼 时代的荣光》从7座不同时期的最高楼切入,86.51米、114.05米、391米、600米……从楼宇高度的更迭展现着广州城的不断成长。第3期《江上桥连桥 两岸城又城》聚焦桥梁建筑系列,多个桥梁相继屹立在珠江上,它们连接南北,便捷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跨越城郊,实现城市空间的扩张,超越边界,促进大湾区的互融互通。第4期《贸易的窗口 开放的雄心》聚焦伴随广州成长的重要会展建筑,让我们看到,广交会会址几经迁移,场馆越来越大,中国开放步伐也越迈越大、越走越稳。第5期《奋斗的赛场 青春的城市》报道的是体育场馆系列地标建筑,它们承载着广州人的激情,也见证了广州体育一个个辉煌的历史时刻,充分展现了广州70年体育方面的繁荣发展。

  同时,每个版面正文后面的《专家点评》和《百姓情怀》都采用收集采访的形式,前者是对建筑的专业点评,后者捕捉与建筑相关的故事情结,这与正文“硬核”的史实介绍相互补充,大大增加了系列报道的可读性。《70年70广州地标》的每一期都饱含了浓浓的历史味,借无言的建筑述说着广州70年的风风雨雨。对广州本地人来说,这是对过往的一个追忆;对外地人来说,这可以成为了解广州的一个窗口;对广州这座城市来说,这是对过去70年发展的归纳总结。

  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它带给城市的改变。《70年70广州地标》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从每一个地标建筑出发,拼凑出广州成长的全貌。放眼全国,广州作为中国众多城市之一,同样可以以小见大,折射出新中国70年来发展的历程。因此,《70年70广州地标》的系列专版不失为新中国70年繁荣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