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3期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

马新妍
2019年08月23日16:40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

青少年已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严重影响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媒介素养 青少年 网络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形态多样化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在不断创新。新媒体工具从开始的电脑,逐步发展到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便捷,传播平台也从最初的QQ、微博发展到今天的微信。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传播双向制,新闻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新闻发布者,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新闻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手段越来越先进,人们接受新闻、发布新闻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缺少传统媒体的把关。这一方面丰富了新闻内容,保障了公民的舆论自由,另一方面,也使更多假新闻、低俗新闻充斥网络。

青少年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对于新媒体工具和传播平台的运用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生活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储备,使他们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力。而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缺乏科学根据的所谓常识、个人的偏见、血腥暴力等内容,也被青少年照单全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是开阔了视野,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负面作用则是让青少年深受网络暴力等侵害,影响身心健康。对网络信息而言,往往没有道德衡量标准,就像很多青少年只看到网红出名,就盲目进行模仿,从不关注网红的道德素质。有的则缺乏自制力,沉湎游戏不能自拔。很多青少年受游戏、动画片等影响,错误地将以暴制暴当成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采用暴力手段来解决。

网络上经常有关于群殴同学的视频流传,打人者根本没意识到这是犯罪行为,反而当成炫耀资本。一些青少年甚至在论坛上、贴吧里,因为意见不合就和对方恶语相向,甚至找到对方痛打。这些都是自制力不足,又深受网络暴力影响所致。这几年,常有人因为一段视频,几张照片就成为网络红人。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将一些低俗内容也拍成不雅视频上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应,很多人为这些青少年的道德下滑而震惊。

沉湎于网络游戏是新媒体带给青少年最大的负面效应,一旦沉迷其中,就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学业、离开家庭。有的因假期中接触到游戏,就深陷其中,甚至还有人猝死于网吧。

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状

媒介素养是伴随着网络产生的新学问,主要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表现出来的选择、质疑、理解和评估能力。网络时代,每个网民都有发布新闻的权利,媒介素养还包括创造和生产能力。无论哪个国家的媒体素养,都要遵从当地的社会道德标准,为社会和谐安定做贡献。虽然网民有评论和发布新闻的自由,但要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正确享用公共资源,通过媒介资源来完善自我。因此每个网民都要掌握媒介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媒介的正确方法,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以科学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传播的技巧。

目前我国的网络新闻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新闻、标题党、低俗新闻满天飞。究其原因,主要是网民在使用网络和传播信息时,缺乏媒介素养所致。纸媒时代,公民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有些人任性而为,对于自己看不惯的现象,不愿正面表达观点,而是采用粗暴语言进行攻击,发泄不满。这种方式如得不到遏制,越来越多的人就会争相效仿。很多人并不是针对新闻舆论,而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无处宣泄。很多网民在网络上看到令人气愤的新闻,还采用人肉搜索的方式寻找当事人,进行各种骚扰。本来初衷是维护正义,结果演变成侵犯他人权益的犯罪活动。

有些青少年,因为缺乏判断力和鉴别力,认识不到负面网络新闻传播的不良影响,造成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法的视频不断涌现。媒介素养的缺乏也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素养的缺乏,使他们人生观发生扭曲。当下,青少年已成网络运用的主力军,加强其媒介素养的教育,已成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对策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

青少年媒介素养低,很多是受到成年人的影响。而成年人的媒介素养低,除了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政府对网络监管缺乏法律支持,一些错误行为没有得到严惩。提高网络素质,就要净化网络环境,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法律,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假新闻等。

对利用人肉搜索进行骚扰、在评论中使用语言暴力、利用大众关注焦点炮制新闻以达到成名或泄愤目的等行为,政府要采取法律手段,严惩不贷,保障人身安全。政府还要严格要求新闻平台设立把关人,对网络新闻进行筛查,采用科技和人力等多种手段将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扼杀在萌芽状态。

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很多和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网红,热衷于炫富的郭美美就很典型,她靠着不法收入竟成为社会名人。还有一些人靠着裸照、畸恋、大胆穿着,也成为网红中的焦点人物。他们所谓的成功,和我国传统道德提倡的奋斗、努力、勤奋好学背道而驰。传统道德中为人不齿的行为竟然成为青少年争相模仿的目标。网红之所以红,主要是一些商家为了聚拢人气,用高价聘请这些人做广告。对这些只看重效应,不注重道德素质的行为,应大力抵制。只有社会整体道德提升、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荣辱观,才能使网络文化向着健康方向发展,不至于鱼龙混杂、是非不分。

学校应加强教学引导

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青少年,都已离不开新媒体。在这种环境下,强行遏制青少年接触和使用是不恰当的,只有加强教学引导,学会利用新媒体来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新媒体才能得到正确合理的利用。可开设专门的课程,让学生学习网络法规,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会受到处罚;可在语文和思政教学中,让青少年通过学习课内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识别积极和消极、高雅和低俗网络文化的能力,自觉远离血腥、暴力和低俗信息。

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应从改善教育方式入手,学校在小学期间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国家要求减负,但家长和学校却让学生不断地补习、考试,无形中占用了孩子们大量阅读时间。因此,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重视家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

很多青少年沉湎网络,和家庭有极大关系。家长的不文明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和家长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如果家长唯利是图,或者纵容孩子处处逞强,不遵守社会公德,何谈价值观的培养、媒介素养的提升。所以,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首先要从家庭做起。

媒介素养是社会道德、传统道德和家庭教育的综合体。提高媒介素养,不仅是政府、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

(作者系厦门工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刘丙元、丁萍:《趋势、问题与对策: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导刊》2018年第3期。

②朱天、李曼琦:《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研究》,《新闻界》2016第23期。

③朱宁:《网络社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建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责编:徐铭远(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