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综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聚焦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与会代表在分享各自院校的教学模式后,就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挑战与局限、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实践教学是新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起来,一方面突出教学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前沿性,做好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则应与业界积极合作,使教育与实践真正接轨。
实践教学 媒介融合 模式创新
为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2.0计划,聚焦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8年12月30日举办“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任课教师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雄安官网等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分“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1+1 模式’”“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3个板块进行,与会人员围绕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及融媒体时代实践教学的挑战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代表性模式
研讨会上,各任课教师就各自院校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与经验交流。会议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首先分享了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的“1+1模式”。通过学界导师与业界导师“1+1”的开放式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充分实现了“课堂即田野”的实践教学目标,能够使同学们将课堂中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得到全面提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吴璟薇介绍了带学生前往德国开展“重走马克思初心之路”的调研经验与思考。调研期间,他们奔赴德国科隆、特里尔、耶拿、柏林等地,在重走马克思青年时期求学的“初心之路”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场“行走中的读书会”,是真正“实践中的理论课堂”。据此,她提出“实践式人文教育”的概念,即通过理论文献研读、历史场景体验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在清华校史中享有盛名的老校长梅贻琦提出的“从游”文化和西方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许向东教授详解了人大新闻学院实践教学全覆盖的“网状模式”。他从新闻实务课程中的技能教学、跨媒体新闻工作坊、媒体实习情况、各类学生作品比赛情况4个方面对人大新闻学院全面覆盖各个方向的“网状”实践教学做了介绍。许教授认为,基于对媒体融合的认同,各新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全媒体、复合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媒体的专业技能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课堂讲授是“道”,实操训练是“术”,技能教学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两条腿走路”。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刘斌教授分享了北师大“技术导向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并用复合型、前沿型和创新型特征对这种“技术导向模式”进行了解读。即在强化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与心理学、信息技术、认知神经科学等专业联合,开设前沿性、跨学科、跨平台课程,实现学生素质的“一专多能”,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要求。学院开设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课程,设立“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认知神经传播实验室”“交叉学科云平台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验室训练,并为学生搭建“VR创作实验室”等新媒体练习平台,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技术导向”。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王佳航、张艳红两位副教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陪练式教学、新媒体优先、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实践教学模式。王佳航分享了学院从2006年“全媒体转型”到2016年“新媒体优先”的课程改革路径及基于融媒体编辑部和创新实验室的“模拟陪练式教学”“任务驱动式课堂”等教学探索。张艳红交流了她在媒介素养课堂上协助学生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经历,她认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外读书思考、动脑策划、动笔撰写、动手演练、彼此合作结合起来,从而把理论知识化为模拟实践与深刻体悟。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刘海明教授介绍了“影像暑期班”和“鼓励自由写作”的“重大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新闻写作之余进行其他文体的练笔,强调综合人文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何晶教授从“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公众号和新时代融媒体采访团两个案例出发,分享了“理论教学实践为用、业务教学融媒体转向”的社科大实践教学模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副台长宣宝剑则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实践课程精品化、实践教学实战化”的“全媒体转播班模式”,认为学生转播班的现场直播水平甚至超越了某些省级电视台,实践教学取得可喜成果。
新闻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与会教师普遍认为,之所以花大力气、大投入进行新闻实践教学的探索,源于其对新闻这一实践性极强学科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把新闻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王君超认为,加强实践教学是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媒介融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深化学生对于国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许向东强调了新闻专业的学习必须要走出校门,将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打开思路和视野,深化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吴璟薇认为实践式人文教育能够让学习者强化和获得多种技能,以促进自我完善。
业界代表雄安网信办副主任高振强、雄安官网常务副主编林艳兴及顾问林双川、光明日报记者刘博超、中国教育报记者杨三喜等人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纷纷肯定了新闻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各高校进行新闻实践教学的努力与探索表示赞赏。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有利于弥合长久以来存在于新闻教学和新闻实践之间的鸿沟,从而培养一批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媒体需求的合格人才。
新闻实践教学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各参会教师普遍认为,实践教学耗费教学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在当前高校科研导向的评价体系下,实践教学成果却很难计入考核,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热情普遍不高、投入精力有限。此外,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且需要较多的资源。当前实践教学在带队教师、活动经费与作品发表平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王佳航指出,高校的机制体制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痛点,科研导向之下的实务教学腹背受敌。王君超也认为,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正常课程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新闻单位协调交通食宿安排、学生稿件的修改与发布等等,但与此同时,科研的巨大压力很难让老师将如此多的时间投入实践教学,难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许向东表示,业界专家的选择和他们授课内容的确定也是一个难点。据此,与会教师建议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在人才引进、经费等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此外,一些参会教师还从新闻业重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新闻实践教学面临的新挑战。王佳航认为,新闻业重构带来知识的裂变式增长,教师、学生、业界实践之间的关系不断重塑,教师和教学不得不转型。学界和业界要一起合作、共同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纪海虹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强调和优化实践教学不是培养“新闻技工”,而是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传媒业变革的合格媒体人。对于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探索,一方面要突出学院教学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前沿性,做好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则要考虑传媒业的生态重构及技术发展现状,与业界积极合作,使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能够真正接轨。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