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网络虚拟社群如何治理

杨嵘均
2019年08月26日07:16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网络虚拟社群如何治理

特定的政治系统是由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相互作用的构成结构,网络虚拟社群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的异化即是对政治系统的异化,而网络虚拟社群的文化特质及其对政治系统的异化可能意味着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基于此,需要首先予以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网络虚拟空间的文化建设是应该基于网络空间本位抑或是作为一种现实性社会结构形式的网络社会本位?进而说明虚拟社群所致政治体系异化的有效治理何以应该是一种多主体协同治理?这一治理范式的原则机理是什么?

互联网技术和虚拟实践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结构与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延伸并影响着现实世界。第一,网络虚拟社群基于个体和集体、虚拟和现实的自由流动性和矛盾张力构成网络虚拟社群文化悖论特征,即虚拟空间本位与社会网络化逻辑的冲突而导致自我规范意识与他律机制的双重弱化、虚拟认同及其价值实现与现实认同的僭越或冲突、虚拟实在非现实的主体性与网络文化自我殖民之间的悖论的根源,并进而导致网络虚拟社会的群体分化日益明显,不仅出现了自我管理的要求和倾向,催生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所需要的公民意识,而且削弱了网络虚拟社会传统管理方式的权威性与有效性。第二,虚拟社群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组织形态具有扁平化、去中心化特点,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是信息即时的获取、灵活的结盟与随时的转换,任何固定的结构都无法胜任这一根本看不到任何确定性希望的使命。在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网络社会中,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分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政策问题建构权不再由某个中心掌握,而是呈现出散点分布的状况。

由此,处于社会治理中心的精英,逐渐丧失了对于信息的垄断性控制。而信息处理或者信息主导的方式则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必然会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时空结构,这样,物理空间或场域不再是政策问题建构权的障碍,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政策建构权持续地受到虚拟世界人们的意见或意愿的影响,而且可以相信,这种散点分布的政策建构权不会长期地限于网络所构成的虛拟世界中,它会影响到现实世界,促进现实世界的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去中心化”。

这样,以下两点可以获得确证:一是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对应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并非是线性的。网络虚拟社会所有虚拟实践活动的虚拟性,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实践活动在网络空间里的延伸或者映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齐泽克深刻地指出,虚拟实在与传统现实之间并非存在着截然对立,虚拟现实的技术性实现只是延伸了现实的逻辑,而虚拟空间中的社群或成员角色是现实个体投射的主体化产物。虚拟社群管理应以现实社会矛盾和风险为切入点而与现实社会管理融为一体,而其有效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社会管理对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的消解程度。因而,就网络虚拟空间以及处于其中的网络虚拟社群的管理与文化悖论而言,无论是单纯的“自我管理模式”还是“政府管制模式”都具有片面性。

二是传统工业社会中的那种只基于“主—客二分模式”的垂直线性管理方式被离散的、水平延拓模式所取代,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且合作互动的政策问题建构场所。“中心—边缘”社会结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中心也将失去控制国家乃至世界的能力。“去中心化”治理,形成全社会多成员广泛参与的多主体或多中心治理,从而对现实社会中的国家和政府管理或政策建构发生深刻影响。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网络虚拟社群所致政治系统异化的治理应该是这样一种多主体协同模式:网络虚拟社会的自我管理、国家或政府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以及现实社会治理的统一及其相互作用,以促进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良性互动。(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