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视频:主旋律新闻的“轻骑兵”
海报视频新闻是一种新的内容产品形态,具有直观醒目、便于移动传播和交互参与的优势。主旋律宣传借力海报视频新闻,可以丰富和改进主流宣传报道样式,促进话语传播适配移动互联时代的消费趋势。
1月8日~12日,南京两会期间,紫金山新闻推出的海报视频新闻让人耳目一新,一位代表点赞:“就像一股清流,给两会报道带来全新的气息。”前后5天时间,紫金山新闻一共发布18条海报视频,全网阅读量突破500万。这种“轻骑兵”式的新闻形态,在传递两会声音、解读政府思路、展现代表风采上,发挥了新型主力军的作用。
海报视频是近来出现的一种内容产品样式,最初应用在广告设计中,常见于游戏、影视、公益活动的宣传作品中,引入新闻领域还不多见。从近期的实践效果看,海报视频新闻很好地适应了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的传播趋势,可以迅速跻身“短视频家族”的主力阵容,能够以更轻松的话语表达,承载主流新闻宣传的重任。
海报视频新闻的传播优势
海报视频是将视频插入海报图中间,制作时先做好一张静态的背景图,预留一个视频区域,然后合成进去。这种样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元素的有机整合,形成更为立体和直观的传播效果。海报视频新闻吸纳了海报的视觉优势,在常见的短视频新闻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传播特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海报视频新闻更为直观醒目。海报最早是一种张贴街头的大尺寸广告,追求瞬间的速看效果,常常用通俗易懂的图形和文字建构鲜明的视觉形象,让人在公共场所杂乱的信息中迅速关注并领会传播的意图。海报视频新闻延续了这一特质,一般以大画面、大标题、大字号以及鲜亮的色彩,构建一个海报式的背景,将新闻视频嵌入其间,并保持在画面中播放。这种独立、突出的视觉空间,比常规的短视频画面更具冲击力,非常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在信息泛滥的舆论场中,海报视频新闻更具视觉辨识度,更容易抓住用户的眼球、赢得点击播放的机会。
海报视频新闻更利于移动传播。在移动化语境下,海报逐步从固定的物理场所延展到数字空间,便捷传播成为最重要的诉求,所以海报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10秒以内,这样可以确保在微信圈等移动渠道中收看和传送。将内容压缩在10秒内,基本上是目前短视频新闻的极限,抖音等产品的火爆说明了相当一批用户对视频时长的倾向性期待。10秒海报视频新闻适应了这一消费趋势,可以在供应过剩的新闻产品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一是方便用户在移动化的场景下自在阅看,不用担心流量费用、信号不畅,很快就能完成播放过程;二是方便用户分发,海报视频新闻可以像图片一样发送到朋友圈,或者点送给单个目标;三是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事件的主要信息,因为时间有限,信息被高度浓缩,用户甚至能够在不影响手头其他事务的前提下浏览新闻。
海报视频新闻更易于社交互动。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产品,参与和互动指数至为重要。这是因为海报最初一般粘贴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计师必须通过视觉语言,瞬间激活路人的阅读燃点,形成双方在思维和情感上的双向沟通。海报视频新闻继承了这一设计理念,背景画面的色彩、图片、标题、文字、音乐等诸元素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协力烘托一种气氛、传递一种情感,以期激发用户的共鸣,实现信息的交互。海报背景使得新闻更具情绪底色,比通常的短视频更容易吸引用户的参与,点评、分享、转发的概率更高。
海报视频新闻的主流传播价值
海报强调贴近受众的心理,追求有效的传播到达,因而较多使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制造轻松、有趣的传播氛围,缩小甚至消除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海报一开始较多用于影视宣传和商业宣传,但不等于严肃的题材就不适合。这些年,一些公益主题、文化主题的宣传常常借助海报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海报视频新闻不应把自己局限在娱乐化题材的狭窄地带,完全可以借鉴海报以创意传播来吸引流量的思路,把时政报道在内的主旋律题材,用更新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从而使得主流话语更为轻松活泼,也更能适应媒体在数字时代改进主流宣传报道的需要。
营造良好传播情境,建构拟态化的话语空间。海报视频新闻可以把背景海报预先做好,在会议或活动现场拍完10秒视频后,在移动设备上快速完成编辑、上传、发布的生产流程,产品不但有鲜活的现场感,而且时效性非常强,很容易让观看者产生现场代入感。海报视频新闻比传统的图文报道和视频报道,更容易建构拟态化的话语空间,让用户生发沉浸式的体验,参与到一种情境的共同构建之中。今年南京两会期间,紫金山新闻分别在人大和政协会议开幕的第一时间,就推出10秒的竖屏海报视频新闻。虽然信息量有限,但是几乎与人大、政协会议开幕同步。庄严肃穆的会议场景,让大家意识到南京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应该关注这个与每个南京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大事。这条海报视频新闻很快在朋友圈和客户端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形式新颖赢得大家的点播,更重要的是,通过用户的自动转发,在网络上生成一种情境化的传播链条。
快速发布信息,解答社会关心的问题。重大事件发生之后,社会极为关注政府的应对举措和实施效果,主流媒体承担着及时发布信息、解答公众疑惑的责任。虽然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可以直接连接现场,但不是每个观众都有足够的时间一直跟随镜头的推进,而图文报道相对干涩,也满足不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预期。这种情况下,海报视频新闻因为制作轻便,能够迅速推出,加之有现场镜头的呈现,可以在融合传播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1月9日,南京普降大雪,市民非常关心政府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道路出行是否安全。紫金山新闻以“大雪无痕,南京速度”为题及时发布了一组海报视频新闻,其中,“雨花台区在行动”的画面就是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一起扫雪的场景,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渲染出紧迫的心境,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干群在冒雪清扫路面,主干道上的积雪已经无影无踪。无需太多的语言铺垫,10秒的镜头就可以直接回答用户的疑问,不但让大家知道这座城市应对灾害天气的成效,而且看到那么多人默默付出的行动,感动油然而起。也正因如此,这组视频很快在朋友圈刷屏,从跟帖的评论看,都是对城市形象的正向评价。
传递核心思路,提升主流报道的效果。城市管理常常面临一个难题,一方面,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对城市发展的思路、举措非常关注;另一方面,公众很多时候又没有时间或者耐心去详细了解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和一些政策出台的初衷。这就需要媒体发挥好桥梁作用,既要解读城市管理的理念,又要认真梳理资料,帮助用户把最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送给他们。这两年,主流媒体一直在探索时政新闻的创新,其目的正是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紫金山新闻在两会期间推出《2019年南京要办哪些民生实事》和《我们都是追梦人》两组海报视频新闻,前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2019年南京要办的10大类28件民生实事,用快闪视频体现,后者则是区县和市属部门一把手对新年重点工作目标的简要介绍,用访谈视频呈现。虽然内容很短,但可以快速了解一把手们的基本思路,如果需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直接链接到文字报道或长视频报道。这两组新闻推出后,很多用户反映说,主题很重,形式很巧,让人既能快速了解大体情况,看起来又不费劲。
海报视频新闻生产的关键点
海报视频与新闻的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内在的规律尚需进一步探索,但从目前的实践体会来看,海报视频新闻并不是简单地将一段视频与一张海报捆绑在一起,简单的“相加”不会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需要认真琢磨海报制作和短视频生产的各自特点,把两方面的特质有机相融,寻求新产品的最大化传播效应。
创意是灵魂。海报视频新闻是从海报发展而来,创意设计依旧是其最核心的价值点。如果只是大图镶嵌视频,没有新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形式,即使冠之以视频的名头,也未必能够引发用户的青睐。模块如何布局、字体如何设计、音乐如何选择、色彩如何敲定,关乎海报视频新闻的视觉印象。当然,时政报道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的海报风格有所区别,需要根据选题确定大致的可行性方向,一般而言,反映宣传主题的画面力求简练、大气。
内容是关键。要在10秒内满足用户的知情需求,对内容的选取、编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大多数选题采访收集的素材都比较宽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能简单跟着编辑的感觉走,需要认真研究政策、举措的完整内容,在采访拍摄之前,记者应该与采访对象仔细沟通,选择黄金内容拍摄视频。拍摄结束后依然需要用心观看访谈对象的全部对话,在捕捉核心要义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截取最具相关性的细节。把一个远远超过10秒的内容浓缩成10秒的版本,编辑付出的艰辛更甚于传统的新闻生产。
交互是根本。社交化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传播的重要属性,也是海报视频新闻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海报的价值在于引发共鸣,而10秒短视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方便分发,所以,如果不能体现交互的魅力,一个海报视频新闻无疑是失败的,只有不断促成二次传播,在社交链上持续发酵,才能达到融合传播的预期。作为创意者,首先需要研究用户的需求心理,把握其阅读兴趣点,从而在海报的形式上搭准他们的脉搏;同时视频要适度激活人物的内在情感,注重挖掘能够彰显主题的细节,让用户在视频的展播中不满足于当一个围观者,而是产生一种冲动,愿意参与进来,发表评论、转发分享,自发构建一个即时化的传播共同体,助力主题宣传的高效到达和精准传播。
海报视频新闻看似短小,其实制作不易,需要一支高能团队的整体作战。早在南京两会召开前夕,紫金山新闻就组成专门的报道小组,除了记者、编辑之外,还有美编、技术、编导、视频制作、推广、校对等人员,精心分工后各司其职,悉心配合,保证每次采访后不到5分钟就能发布海报视频新闻并进行全网推送。
(作者江飞系金陵晚报总编辑;钱奕羽系紫金山新闻内容中心副总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