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10人核心团队做出国内首部AI纪录片《你好,AI》

龚卫锋
2019年09月23日08:09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导演陈怡:用人文手法 让AI接地气

探讨AI与人类的关系

用AI技术保存敦煌壁画

陈怡与团队在工作中

季冠霖(左)与陈怡

展示AI在五个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简称AI)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火星探索需要用AI让机器人顺畅地工作;敦煌研究院需要用AI为文物打造数字档案;长城、巴黎圣母院修复需要用AI建构三维图像……

当下,一部以AI为主题的5集纪录片《你好,AI》正在优酷播出。这部用8K高清技术拍摄的纪录片,讲述AI在太空探索、文物修复、动物保护、农业、医疗、汽车、戏剧等领域的应用,从智能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视角,探讨AI对人类生活的帮助与改变。该片播出后获得一片好评:有人夸科技题材拍出了人文视角,有人夸画质能当“壁纸”,有人夸“甄嬛”配音季冠霖的解说。

近日,该片总导演陈怡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介绍《你好,AI》的拍摄经过,分享国内纪录片制作的发展,也表达对AI边界的认知。

A 为何做?

以人文表达,让AI更加接地气

《你好,AI》去年3月启动,导演陈怡有15年的纪录片拍摄经验,代表作有《汽车百年》《广府春秋》等,曾多次获得各类纪录片奖。她认为做纪录片导演,需要具备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做完《汽车百年》,我成了汽车问题的专家;做完《广府春秋》,我成了广府文化的专家;做完《你好,AI》,我至少成了人工智能的半个专家。”

羊城晚报:为什么要做这部片子?

陈怡:我前两年在拍一部汽车题材纪录片,那部片子里的“自动驾驶”,介绍的就是AI。这两年,AI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新亮点冒出,尤其在中国发展得更快。去年3月,我的团队和英特尔达成合作意向——英特尔不想被公众误会只是个芯片公司,于是收购公司来做AI项目。

羊城晚报:AI题材纪录片,你们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

陈怡:是的,国内第一部。杨澜的团队也在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节目,采用“访谈录”形式,采访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家、科学家。

羊城晚报:在科技和人文表达方面,《你好,AI》是如何平衡的?

陈怡:这正是我们团队想做的尝试。两季《汽车百年》是就科技谈科技的纯科技纪录片,到了人工智能,我们想转换一种手法——科技纪录片能否用人文手法拍?

羊城晚报:这种手法是否合适AI表达?

陈怡:AI是程序、编码,我们想让它可视化,于是尝试去找应用AI技术、并被技术影响的人。我们深入到了五个AI应用领域:太空探索、文保修复、动物保护及农业应用、医疗应用、自动驾驶。在每个领域找到有温度的人文故事,希望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也让AI更加接地气。

B 怎么做?

十人小团队,奔波了四个大洲

《你好,AI》的拍摄工作异常繁杂,主创团队跨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去了42个城市,走访了44家机构,采访了77位人物。最高拍摄地点海拔达到4110米,遇到的最低温度为-40℃。最终,节目呈现出了一个新奇的AI世界:敦煌研究院用AI为文物打造“数字档案”,历史被科技“冻结”;请会说满语的老人对着收音器录入语音样本,很快语言体系被AI研究出,急待抢救的满语“保住了”……

羊城晚报:五集节目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陈怡:原来的顺序对应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第一集是农业应用,对应生理需求;第二集是医疗,对应安全上的需求;接着是自动驾驶、戏剧舞台的应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最后一集是太空探索,对应自我实现的追求。播出时,平台有数据导向的考虑,最先放出来太空探索那一集。

羊城晚报:为什么每集只有18分钟?

陈怡:网络的需要,播出平台认为长片不利于收视。其实在策划时,我们每集安排了40分钟的体量,当时计划做几个版本。我们正在计划做院线电影的版本。

羊城晚报:做这部片子,什么时候最心累?

陈怡:为了拍这部片,我们接触了大量国企、央企、政府部门、文博单位、高精尖研究机构。发掘这些人物时会很兴奋,但对方拒绝采访时,是最心累的。我要用过往的作品和诚意去沟通、说服。耗时最长的沟通是火星探索的拍摄,从去年6月联络到了12月才完成,去了德国,再去摩洛哥,与研究机构项目的时间赛跑。

羊城晚报:团队有多少人?

陈怡:核心主创10人左右,难以想象吧?我们按照电影工业化流程操作,拍摄、剪辑、脚本撰写必须自己完成。从前到后,三个导演在拍素材。比如拍敦煌,去了三次,一次调研3天,两次拍摄都是1周以上。初剪出来后,我一个人完成全片,我要把最细、最精的内容,拿筛子筛出来。

C 有多难?

纪录片困境,目前尚无法赚钱

《你好,AI》拍摄、制作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如今纪录片行业的艰难。为了增加关注,陈怡邀来目前国内影视配音界的“扛把子”季冠霖来解说。季冠霖曾为多部知名影视剧的角色配音,包括《甄嬛传》里孙俪饰演的甄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杨幂饰演的白浅等。陈怡认为,《你好,AI》的幕后制作具有示范意义,平台、制作方、品牌联合出品是以后纪录片的出路。

羊城晚报:邀请季冠霖配音,是看重她在配音界和娱乐圈的流量么?

陈怡:肯定有这个考虑,我们需要让节目有自带热点的元素;其次,科技题材的人文表达,需要有温度的女声;第三,她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给了我个友情价。

羊城晚报:她这种“说台词”的配音方式,在纪录片中很少见……

陈怡:她很少配纪录片解说,我希望她能“讲故事”,她就说,希望用讲台词的感觉来尝试,把表演元素放进去。她刚开始试配时,我心里在打鼓。但等一整集配完,画面、配乐、声音一搭上去,效果很完美。请她来是个正确的选择。

羊城晚报:海外发行是怎么考虑的?

陈怡:有中国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作品,在国外很受欢迎。而且这是国内首部8K制作的片子,画面可以当壁纸。Discovery的同行看完后都赞不绝口,感慨中国能把纪录片拍得这么好!我说,只要资金足够,我们的技术不输你们。

羊城晚报:纪录片比较小众,怎么说服人给片子投资?怎么赚钱?

陈怡:纪录片目前没法赚钱,这是个全球困境。不过,《你好,AI》由平台、制作方、品牌联合出品,对产业起到示范作用。有了第一季的成功基础,第二季在招商方面可能有收益。希望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扶持纪录片的发展,不要让纪录片成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城晚报:做完这部片,你有没有找到“人工智能”的边界?

陈怡:我们想让大家知道,AI不可怕,在相当长时间,不能触到人类高级智慧,比如艺术创造力、创新思维能力。我问过专家,AI会不会有自我意识?回答是:可能百年之内不会有;如果有了,人类那时也能解决它了。现在已经有人在监控人工智能,而且通过几十年的发展,AI一定能解放劳动力,而人类大脑的创造力就会增加,所以,不必担心。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