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连锁反应中媒体的舆论引导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透明化与社交化发展,使公众舆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大,进而引发“新闻连锁反应”,产生巨大影响。在“新闻连锁反应”前、中、后各阶段,媒体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最大限度减轻舆论恐慌与社会动荡。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连锁反应;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000-03
2018年8月26号,“获高学历水平认证”的翟天临为了庆祝粉丝达到千万,开直播与粉丝互动,一句“知网是什么”,在2019年春节期间被重新扒出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北京电影学院院长陈浥事件”、“翟天临学术造假”、“知网年收入”、“知网最低充值数额”等一系列社会新闻,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科技日报等媒体也介入这一话题。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重点--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开放的舆论状态,人人皆是发言人,受众的思维已不再由主流媒体控制,转瞬即逝的一句话,看似毫无杀伤力,在公众的参与下,事件被不断地深入挖掘,新闻引发新闻,新闻的连锁反应不断加强。
一、新闻连锁反应及成因
新闻连锁反应:新闻引发新闻。系列报道与新闻连锁反应是不同的,“连锁反应是内在的、有机的, 是一人一事引出的不间断新闻。”【1】在开放的舆论环境中,新闻连锁反应产生的结果是发散的,不可控的,在公众参与的媒介环境下,任何信息都会被大众传媒扩大化。只要一点信息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新闻事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公众的大量信息,形成新的舆论关注焦点,从而引发巨大的信息风暴。
新闻连锁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技术赋权时代的发展予以新闻连锁反应渠道上的控制,辨别新闻连锁反应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新闻连锁反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是不可控的。技术自由加剧了泛信息化,新媒体似乎给媒介管理设置了新的障碍。人人皆可发声,言论自由使得信息爆炸增长,“流量为王”使新闻网络抛弃了本应具有思想性和自主性的观众,产生未知和不可控的结果。信息把关作用缺失,似乎谁掌握了最新消息,谁就成为了“意见领袖”,网络信息一环接一环,繁杂而缺乏真实性的信息顺势而生,新闻源头不断地滋生,新闻信息肆意泛滥,最终形成垃圾信息的海洋。
第二,媒体的恶意引导加剧新闻连锁反应。新闻连锁反应给自媒体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与流量,为了制造更大的影响力,自媒体们利用公众的道德审判和同情心理,不断加深新闻连锁反应,利用前一件社会新闻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对后面的新闻进行同质引流。 目前,多数自媒体仍呈现定位不足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舆论的墙头草现象,流量往哪走,舆论就往哪边倒。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蹭热度成为自媒体变现的绝好方式。 新闻的“信我”时代仍未消亡,新闻媒体千方百计地将信息进行“真实”包装来加深新闻受众的信任和依赖,以此来实现对公众情绪的恶意引导,“我们的媒体没有在信仰与事实之间固守基本的新闻操守,让希望的事实统领了大脑”。【2】新闻连锁反应就是媒体推手们搅拌起来的旋涡,而新闻受众在信息旋涡中享受着晕眩的快乐。
第三,新闻自身属性对新闻连锁反应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新闻的商品属性带来了新闻的大众化,却也带来了新闻的庸俗化。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吸引流量而迎合受众,新闻的商品属性愈演愈烈。经济效应促使新闻焦点的连锁生产,受众享受着信息漩涡的快感,丧失在信息失序中。其次,新闻的信息属性牵动着新闻连锁的反应程度。新闻信息重要与否、与人们自身联系是否紧密以及新闻信息的猎奇性对新闻连锁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标题党以及低俗新闻对于新闻连锁反应的影响是无关痛痒的,而有些爆炸性的民生、娱乐等新闻极易得到转发和关注,进而深扒引发新一轮新闻。越重要的事情越容易引发持久的讨论与关注,引发的余震影响力也相当震撼,所有利益相关的人物与事件接二连三地被爆出。翟天临事件之所以引起强烈的新闻连锁反应,就是因为这此事涉及范围之广以及与大众联系之紧密。
第四,群众的吃瓜心理与责任感助推新闻连锁反应。近几年“吃瓜群众”成为网络热词后,吃瓜心理也成为大家互相调侃的谈资。一则新闻发生以后,吃瓜群众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围观心理关注新闻。像微博热搜话题,部分受众仅仅是点开了解一下信息就不再关注后续事件的发展情况,但新闻浏览量的增加促进了媒介的算法推荐,使事件的热度越来越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集体主义的民族文化促进公众责任感的提升,新闻进入公众视野后,公众的道德感责任心就开始发挥作用,“知情人士”站出来爆料,“热心网友”追根溯源,更多与此事件相关的细节被扒出,信息与信息的碰撞极易引出新的新闻。
二、新闻连锁反应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网络、移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空间的拓展,传统媒体“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做法已经不再是新媒体效仿的原则,后真相时代,公众的情绪需要正确的引导。
在积极事件的新闻连锁反应中,新闻媒介甚至无需刻意引导新闻舆论,“典型报道”自有的人文精神会积极的感染传受者,公众会自觉地转发新闻信息并传播正能量精神。尤其在党媒的宣传中,积极的新闻连锁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典型的宣传可以加深公众对社会发展良好前景的希望,一个很小的人物在媒体的放大下,就会形成一股全民学习潮。
但对于消极事件的新闻连锁反应来说,新闻信息中所牵涉的利益关系是复杂的,在这种消极的新闻报道中,公众看法总是多元且复杂的,形成两种或者更多的舆论风向,偏离事件的中心议题,最终造成舆论失焦。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更是掺杂着无数的“吃瓜群众”,言论发表跟风,不经分析的加入和模仿,“跟风是谣言的力量源泉,是法制缺失下的异类文化的泛滥。【3】”谣言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受控制的传播,势必会造成社会波动。公众在接收信息时,正如尖叫效应所言,受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倾向于接受负面的消息。在新闻连锁反应中,对谣言一窝蜂的跟进,对“新消息”不加分析的转播和照搬模仿,就会引发舆论偏离,造成新闻主流价值的丧失。
三、新闻连锁反应的舆论引导
群体的匿名性和盲目性,使束缚个人的社会规范力量减弱,公众在舆论场中更容易感情用事,信息真伪不易辨认,自身立场随着舆论领袖倒戈,形成一个信息闭塞的“回音壁”。及时监测舆论信息,加强公众的舆论引导,对于形成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舆论形成以前,主流媒体要建立新闻监测机制,及时把握“黄金四小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公众在无法判断信息真实与否的情况下越来越依靠主流媒体。“新消息”的出现,总是会吸引大量的网民参与,不加思考的传播与恶意的宣扬会造成新闻局面的失序。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倡导创新,倡导言论自由,但新闻媒体没有监督,只会造成舆论场的失控。主流媒体需时刻关注新闻走向,建立系统的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处理媒介环境中虚假、恶俗、极端的新闻信息,快速反应,快速报道,在事态发酵严重之前科学引导社会舆论,与政府合作建立系统的新闻监测机制,关注民情,做好与之相关的可能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的监测预警,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在消极的新闻产生的连锁反应过程中,媒体要及时呈现公正客观的态度,切忌沉默。在已经形成消极影响的舆论氛围中,媒体的表态对于公众的反应具有重要的安抚作用。公众对于敏感话题的关注急速上升,在新闻舆论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往往“态度比事实更重要”。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要注意情感和态度的传播,坚守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避免被舆论风向牵着鼻子走,告知公众目前已核实的相关信息,并将继续调查公开透明的态度表现出来,而不是限制信息的传播,立刻否认信息真实,撇清利益关系。
再次,对引起强烈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媒体不仅要追根溯源,还要深度挖掘,对后续事件进行持续跟进报道。“翟天临事件”引发的一系列新闻事件都是网友深扒出来的事件,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媒体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提高记者采编队伍的职业素养,增强媒体公信力,加强媒体与公众的信息互动,形成新闻报道的良性循环。
同时,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防止社会舆论越轨。在新闻连锁反应发酵过程中,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及时的纠正社会舆论走向。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造成了流量与关注的流失,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依然存在且愈发权威。主流媒体的信息来源对于公众而言更具有信服力。
最后,公众是新闻连锁反应中重要的舆论推手,在互联网环境下,低成本、匿名发表使得公众发声更容易更快捷。在人人皆是“把关者”的新媒体环境下,技术自由提高了媒介监管难度,公众新闻日益膨胀,极化与异化问题严重,部分新媒体为了抢夺注意力,发布消息时只看重速度而不考察真实性,大多数公众仅仅在听说只言片语后就点赞转发并大肆发表观点,慢慢地在自己的人际圈形成风向一致的观点。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公众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积极的辨别新闻舆论中鱼龙混杂的信息。只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才能在舆论风向中坚守自我,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理智的舆论环境。
四、结语
新闻连锁反应具有它特定的舆论场,并且总会产生一个特有的受众群体,群体的责任心、群体的情绪或者群体的盲目性都可以形成巨大的社会关注,新闻引发新闻,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好舆论导向,公众行为就会从虚拟网络引申到现实世界,引起社会的恐慌与波动。因此,重视新闻连锁反应,加强公众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庭僚.探讨新闻报道的连锁反应———兼评《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的影响力[J].新闻知识,2001(11):23.
[2](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著.陆佳怡,孙志刚译.真想——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3] 周广桂.舆论跟风是一种文化陋习[J].民主与科学,2014(4).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