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计:光荣背后是责任
“十一”前夕,汤计收到了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当金光闪闪的勋章挂在我胸前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仅有光荣,还有党和人民的期许,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如他5年前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时的感想一样,他把所有的荣誉视为责任,对记者的使命初心坚如磐石。
让杰出记者永留丰碑
干了30多年记者,汤计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感情很深。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自己非常热爱记者职业,并总结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算高产,但挺扎实’”。
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汤计撰写过“王木匠诈骗案”“万里大造林案”“草原巨贪徐国元”等调查报道,受到很多威胁、监视。在他披露了“万里大造林”实为“万里大坑人”的真相后,有人对他恨之入骨,认为他披露此事阻断了大家的财路,甚至扬言“100万买汤计的人头”。
在惩恶的同时,汤计也不断扬善。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汤计率先发现了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长郝万忠等一批典型人物,获得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更是因为“呼格案”家喻户晓,成为新华社成立以来首个荣立个人一等功的记者,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在办公室里、在网络上捕捉不到鲜活新闻,更捕捉不到独家新闻。——汤计
汤计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人们遭遇麻烦或受到欺凌时会想起找记者。而记者调查涉黑涉恶涉官报道的时候,会把百姓的麻烦揽到自己身上,有时记者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呼格案”改判后,汤计在为呼格吉勒图募捐修墓的过程中发现了为新闻事业筹钱的另一种可能。从新闻采访一线退休之后,汤计联合侯玉柱等几位有爱心的企业家,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下,于2017年9月27日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汤计人道传播基金”。这个基金专门针对新闻人而设立,致力于表彰、救助因公致残或陷入困境的媒体人。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用于新闻从业人员的慈善项目。
在汤计给记者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汤计人道传播基金管理规则》资助标准里,记者看到该标准共将救助类型分为5种,单项救助资金也从“1000至1万元”到“不低于10万元”不等。
为了将基金项目做起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能够真正帮助到记者,退休后的汤计习惯放低姿态,自嘲自己每天都在“化缘”。
“我想为新闻人建一座丰碑,让杰出的记者永远留在丰碑上。”汤计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经在中国记协的指导下完成了两批8人的救助,第三批救助将在11月下旬进行,初步确定救助10位新闻工作者。“希望趁身体还硬朗,再为新闻事业奋斗10年,把基金规模做到1亿元,让它永续利用起来。”汤计说。
青年记者要保持定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崭新的传播渠道也不断兴起。从一线退休的汤计自己也办了“汤计典评”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一些实时点评的信息。
目前,汤计还担任内蒙古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偶尔也会去一些大学和媒体分享心得。“青年记者要保持定力,要能够沉下来,专心积累,用专业经验生产出真正有价值、有能量的新闻。”汤计说。
汤计认为,无论是5G时代,还是媒体融合时代,成为一个合格记者的基础是“三爱”。“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人民群众,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了这样的大爱之心,才能有做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汤计告诉记者。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兴起,有人说智能机器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取代新闻记者,但汤计并不这样认为。“新闻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工作,需要记者深入到人民群众和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中,乃至生产生活一线挖掘原创新闻,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他认为,当下的智能技术无法做到这一点,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无法取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原创性。
他希望青年记者深入下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到人民群众中,到广大司法工作者中,到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中……去发现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在办公室里、在网络上捕捉不到鲜活新闻,更捕捉不到独家新闻。“新闻记者要培养自己强大的‘突破’能力,有‘突破’能力的记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汤计说。
新媒体时代,几乎三两天就会有一个热点新闻或者是热点话题。虽然每个人都是发声筒,但从许多出现反转的事件来看,人们越来越容易被虚假的信息绑架和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汤计认为,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定力,不人云亦云地跟风,而是要以正确的新闻事实和正确的新闻观察领跑,需要记者有“突破”能力。“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还原事实真相,不急于把网上搜集的事实当作判断新闻真伪的唯一来源,特别是不急于表态,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汤计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