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晋鸣:一辈子就当记者,挺好
好人让新闻有温度,榜样令故事有灵魂。挖掘典型是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郑晋鸣
我们对孔繁森、王继才、赵亚夫、徐洪刚的名字并不陌生,也听说过景荣春、胡永钊、徐其军、李银江,更记得汶川地震中的映秀中学校长谭国强、直升机机长邱光华,可我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感动全国的人物都是通过一位记者的采访报道而被大家熟知的。
而这位从业37年的记者曾获得“全国百佳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也曾连续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30余年的记者生涯中,用稿量、好稿量、头版条数连续15年居所在媒体全国各记者站之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就是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
采访中,郑晋鸣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炽热的新闻理想不是只有一腔热情,它还需要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得到验证、改善和巩固。新闻理想在实践中的渗透和碰撞,不仅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也更容易燃烧为实现新闻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激情。”
发现“角落里的光辉”
“从业37年,如果非要我发出什么感慨,大概会是一句感叹——新闻真不好干!”郑晋鸣说,新闻工作一头连着党的纲领主张,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把两头接在一起、交融贯通,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理想与信念的支撑,怕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
在他眼中,每一个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平凡人物背后都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记者要做的便是去发现这些“角落里的光辉”。
还记得,2018年7月27日,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殉职在岗位上,实现了他“一生守岛,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的誓言。7月28日一大早,郑晋鸣冒着大雨驱车3个半小时赶往灌云县,辗转在县人民医院太平间见了王继才最后一面。
两天后,郑晋鸣再一次登上开山岛,这已是他第九次上岛,前面8次都有王继才的陪伴,而这一次,却再也见不到了。“那一天,也是开山岛32年来,第一次无人值守。看着岛上熟悉的一草一木,睹物思人,含着泪拿起笔,隔天《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见报,并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全国人民的点赞。”郑晋鸣说道。
“记者就应该在基层,只有在基层,才能写出有灵魂的稿子。”采访中,郑晋鸣不止一次提到记者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的重要性。
从郑晋鸣口中记者得知,关于王继才的报道早已有之,并且,此前两人还上过电视节目,但由于采访不够深入,因此,并没有引起更广泛的反响。“我如果不是上岛住了5天,也写不出这个东西。”郑晋鸣这样说。亲上开山岛后,郑晋鸣写下了《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开山岛上的团圆饭》等多篇文章。
写文章、讲故事,郑晋鸣认为自己要先完全融入进去,一定要先把自己感动了。“自己的真情流露胜过华丽辞藻万千。不用心,迈不开腿;不用心,眼睛看不到;不用心,用脑子想也是没什么想的;不用心,笔力就不会有。因此,所有的‘四力’都是心力的体现。”这一席话正是郑晋鸣用行动收获的职业感悟。
集“四力”为人民书写
“我有一个座右铭: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好人让新闻有温度,榜样令故事有灵魂。好的记者就是要书写人民,为人民书写,用真情和平实传播正能量。正是在30余年的记者生涯中,与典型同行,让我的新闻理想越发具体、明晰。”郑晋鸣告诉记者,挖掘典型、传播正能量是他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
算起来,从1982年拿到第一张新闻通讯员证,到今年,郑晋鸣这一路上认识了很多好人,写了很多平凡英雄,报道了不少典型,之所以能够始终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集合。
从他的讲述中记者得知,凭着坚实的脚力,他踏遍了新疆的大漠戈壁、草原雪山,13个地州、87个区县、844个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也是凭着脚力,他乘坐英雄机长邱光华的直升机六进汶川,走遍汶川所有的重灾区;更是凭着脚力,他走遍了10万平方公里的江苏大地13个地级市、2037个乡镇,包括黄海前哨开山岛上的每一寸土地。
凭着独到的眼力,25年前,他看到了孔繁森为阿里人民谋幸福的真情流露,也有幸陪孔繁森走完了生命的最后14天;也是凭着眼力,7年前,他认识了一辈子心头装着“农”字,埋首土地50余年的全国农业专家、“时代楷模”赵亚夫,7年来的每个大年初一,他都和赵亚夫一同到农民家里过年;6年前,他看到了全国道德模范、敬老院院长李银江一辈子孝老敬老的赤子柔情,6年来的每个大年三十,他都去敬老院陪着李银江给老人们洗脚。
凭着敏锐的脑力,他不断思索平凡英雄背后的初心伟力。大学教授景荣春骨癌晚期转移背部,最后6件汗衫上都按出了鸡蛋大的洞,让他想起了当年肝癌时期顶在桌角上工作的焦裕禄;也是凭着脑力,他思索,王继才一个人感动一个国的背后,是“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的信仰和坚守。
“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增强脚力、眼力、脑力,说到底,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的,笔杆子是基本功,笔力就是‘刷子’,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几把刷子’。”郑晋鸣说,半路出家、笨鸟先飞是他不断增强笔力的动力。10年前,我可以背诵《人民呼唤焦裕禄》等近千篇中国新闻奖稿件。凭着遒劲的笔力,他写出了中国新闻奖稿件《增长并不等于发展》,也是凭着笔力,他写的舆论监督稿件《采沙毁堤何时休》不仅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而且促使江苏出台《关于在长江江苏水域严禁非法采砂的决定》,保证洪水来临时有惊无险;随后,国务院颁布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将长江采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更是凭着笔力,他写的《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被中央领导批示“《光明日报》这篇报道写得很好,文笔生动、感情充沛、文风朴实,没有八股气”。
正如郑晋鸣所言,“写了半辈子好人,还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当好记者,依然在路上。趁自己还能拿得动笔,会继续用心、用情、用更好的文字给读者呈现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报道。”
结束采访时记者得知,再有一年他便要退休了,谈及退休,郑晋鸣说道:“当了37年记者,中间也有机会当领导,但一辈子就当记者、一辈子在基层,挺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