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吴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9年11月11日15:48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好记者讲好故事|吴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萍

  我来自江西,是个90后,生长在红土地,每天看见的、听见的、报道的总少不了红色。

  今年,我参加“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从南昌集合,乘着舒适的大巴,走在平坦的高速上,5个小时,我们才到达采访线路的第一站。下了车我们一个个都腰酸背痛,看着瑞金处处红色旧址,我不禁想当年红军是怎样走过这段路的?我怎么才能做好报道呢?

  瑞金洋溪村曾是中国红色政权的腹地,这里家家都有人当红军。我要采访的刘有信,他的父亲和叔叔当年就都参加了红军。采访那天下着雨,天昏昏的,老人坐在屋檐下,看到我们来了,慢慢从屋里拿出了一盏马灯。这是刘有信的父亲长征时留下的灯,是刘有信的母亲给丈夫送行时提着的灯;也是在长达64年的等待里,一位妻子盼丈夫回来时点亮的灯。这盏灯是思念、是信念、是老人的一辈子。刘有信80多岁了,很多事都记不太清楚,表达上也磕磕绊绊,但是有一句话,他却重复了好几遍,他说,“妈妈跟我说要记得像爸爸那样,始终跟党走,要记得为人民服务。”后来,刘有信在村里工作,每天晚上,他就点着这盏灯走村串户。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我却被里面的坚定执着打动,回去以后我写下了一盏马灯的报道。一盏灯,两代人的初心,我想它还将继续照亮更多的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6千多人从赣南出发长征,临别时,老百姓纷纷拿出了家里的粮食、手打的草鞋来送给红军,盼着他们早日胜利回家。这些草鞋它们是特别的,编草鞋的人叫陈发姑。发姑的丈夫是名红军战士,1934年,朱吉薰去长征时,对发姑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回来。发姑塞给丈夫一双鞋,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因为这一句承诺,发姑等了75年。也是从那天开始,她每年给丈夫编一双草鞋,装鞋的筐满了,编草鞋的手不灵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丈夫还是没有回来。2008年,发姑去世,人们在她床前发现了这75双草鞋。其实发姑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当站在雕像前,我依然忍不住泪流满面。爱情是美好的、珍贵的,但是为了革命理想,多少不舍只能放下。站在这里我才真切感受到当年英雄们经历了什么,他们身后的父母亲人为了革命理想奉献了什么。这一刻,我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为什么再走长征路?怎么走好新的长征路?就是为了此时此刻站在红色土地上的触动感悟。历史泛黄,长征精神却光辉依旧,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不能忘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

  我用镜头把这些记录下来,连同我的感悟一起告诉更多的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让他们能重新认识长征,领悟长征精神,牢记初心和使命。

  85年前,长征精神在这里生根,今天,我发现它们已经在人们心里枝繁叶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什么?就是一直向前、义无反顾;是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是刻在烈士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是几十年依然不灭的那盏灯。

  这次和全国1300多名同行一起,沿着红军长征足迹,深入实地采访。活动历时两个月,途径13个省区市,16000多公里,我们用笔和镜头讲长征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我更深刻感悟到,记者再走长征路要追寻初心,要坚守恒心,要激发信心,凝聚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我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幸福时期,历史的长征结束了,我们的长征才正开始。新时代,我和我的同伴们要不断跨越前进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