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西安晚报》:借书信征集造品牌效应

张际会 薛曜晗
2019年11月12日13:5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西安晚报》借书信征集造品牌效应

自6月底至10月在《西安晚报》大面积、高频次见报的“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新媒体多平台广泛传播,成为陕西媒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活动的亮点之一。10月10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专题评介“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指出:“这个活动借助书信写作的形式,引领青少年学习党史、国史,写作家书,引导学生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

紧贴时代主题得到热烈响应

《西安晚报》已经刊发的500余件入围作品,充盈着青少年浓厚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丰富健康的精神追求,留下了陕西中小学生的时代身影和高昂声音。

歌颂祖国,礼赞家乡,真情倾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报国之志。很多学生的信写给祖国,写给家乡,表达自己的深情厚爱。一些学生的信写给国外的朋友、远方的亲人,以及“一带一路”的同龄人,介绍祖国的发展变化、西安的历史文化、故乡的风景名胜,真诚邀请对方来中国、来西安旅游。

致敬英模,崇尚科技,畅述青春憧憬和人生理想。很大一部分入围作品写给英雄模范人物和科学家,展示出写信者高远的理想追求。有的信写给英模张富清、焦裕禄、熊宁等人,表达对英模精神的崇敬;有的信写给科学家钱学森、熊庆来、袁隆平、屠呦呦、邓稼先,赞美他们对人类科技文明的贡献,表达自己学好知识献身科技的憧憬。

关注时事,直面现实,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情怀。小学生田恩宇写信介绍在华为集团工作的爸爸及其企业,赞美华为人的创业、敬业精神,一位家长看后留言:“这封信看得我热泪盈眶。”西安市9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纺织城小学5位学生致信家人,“要争做垃圾分类小卫士”。

致敬劳动者、建设者,尽情展示责任担当。许多信件写给社会一线的劳动者,有致高铁、路桥建设者的,有致生态建设者的,有致河流治理者的,有致“扶贫叔叔”的,等等。这些信中充满学生们对家乡建设、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意识。

寄怀亲情,传承家风,表达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敬意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赞美。写给亲人、长辈的信件是征集作品中的一大类,收信的亲人、长辈有的是曾经戍边的军人,有的是宝成铁路、青藏铁路等建设的参加者,有的是带领乡邻勤劳致富的劳动者,有的是历经艰苦至今仍生活在农家小院的农民。写信人或从父母讲述里知道了祖辈业绩,或在幼小时感受过家风濡染,他们在信中倾诉对亲人、长辈的思念、敬意,表示要传承好老一辈勤劳奋进的作风。

书信小切口深化宣传大主题

这次书信征集活动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由《西安晚报》等具体承办。媒体的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使这一活动有效深化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内容。

中小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这次书信征集活动最初在西安市属中小学校中作为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内容发起,有118所学校响应。7月上中旬《西安晚报》大篇幅刊发启动仪式消息、响应学校名单、媒体对书信征文的阐释、组委会致全省中小学生的公开信、部分参与学校领导表态及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动态,报道多平台、全媒体刊发入围作品,同时,为方便投稿而特别开设“少年家国信”公众号。“少年家国信”公众号名称,基本概括了征集活动的对象、内容和体裁要求。前期宣传引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热情,西安高新一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动员学生人人参与。至9月底,参与学校扩展到全省1500多所,响应学生达38万余人次,收到来稿8000多篇。广泛的群众参与有效扩散并提升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适时引导青少年讲述富有时代色彩的好故事。自7月中旬开始选发入围作品,至9月底《西安晚报》投入大量版面刊发应征作品,使学生的应征热情得到充分回应。媒体的策划、引导伴随整个活动过程。活动之初媒体注意引导征文作品的新闻性、生动性,提出“以书信对话方式讲述身边的西安好故事”;入围作品大面积刊发之时,则引导学生认清活动初心:以一双少年的慧眼发现具有新闻效应的好故事,捕捉在影响国家和民族走向变革中的好故事。征集活动进入9月,媒体又及时刊发组委会通知:征集书信的同时“征集反映家国变迁的照片,发掘照片背后的新闻故事”。同时,媒体在版面编排中采用了导读、提要、分类、图文搭配等多种编辑手法,通过不断出新强化版面吸引力。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