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9年·第5期

年年走基层,如何出新意?

孙海华 郑燕峰
2019年11月26日14:21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年年走基层,如何出新意?

  凭借强劲的脚力,我们才得以采访青年、写出美文、拍到瞬间;得以从鲜活的人物、生活中获取感动、汲取力量;得以凭借丰富的一线素材,讲好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书写出时代的气息,刻画出家国情、中国梦,从而将“新春走基层”报道做得更精彩、更深入。

  紧张、充实的忙碌过后,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告一段落。算起来,这一新闻战线的品牌活动开展已有9年。面对年年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怎样才能走出成果、创出新意?这是广大一线新闻工作者努力思考的问题,也是各媒体试图突破的方向。

  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报社在融媒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四力”,主动设置议题,在视觉优先、移动传播、UGC生产、精品再造、强化交互等方面大胆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为一线记者,在报社确立的“创新守正”报道思路指导下,我和同事们跟随新春的脚步,深入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将触角伸入最微末的社会单元,倾听和记录来自普通大众的故事和感动,力图在报道内容、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为“新春走基层”做出探索、创出新路。

  用足脚力:告别简单踩点,深度融入体会

  “在一线做记者,哪个不是一年到头跑基层?怎么还要专门‘走基层’?”9年前,“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之初,我身边的不少同行存有这样的困惑。然而,随着“新春走基层”活动的逐年深入开展,这样的疑问在“用足脚力”的新闻实践中自然而然烟消云散。

  跨入2019,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春。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和报社同事一如既往,在1个多月时间里采写推出多篇“带露珠”“接地气”的报道。在对每篇报道的精心打磨、用心制作中,我们深深感到:正是在身入基层、深入挖掘、用心体会的过程中,作为记者的职业冲动和创造力才一次次被不断激发。

  以“新春走基层”的重头戏——春运为例,它是流动中国、发展中国、安全中国、温暖中国的集中体现。1月21日,中国青年报《新春走基层》栏目正式开栏,我们采写的《小慢车“车厢集市”扶贫忙》一稿作为开栏篇目见报,引起读者关注。

  事实上,针对春运报道的一系列“预热”准备早已开启。提前数日,我们便从铁路部门提供的诸多素材中精心筛选,并在多方联系后踏上了穿越秦岭的8361次列车。这是一趟绿皮“小慢车”,虽然运行节奏缓慢,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承载着独特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功能——由于途经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趟车数十年如一日,忠实见证着沿线村民的生活变化和人生冀盼。

  我们决定提前赴当地踩点,一路驱车、步行,颠簸前往大山深处的李家河村,希望能了解到8361次列车为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村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68岁的田世贵老人,获知靠着列车上“车厢集市”的帮衬,老人家盖起了新房。同时得知,在我们拟定的采访当日,老人还将背着自家地里的土产去列车上的“车厢集市”赶场。这样的意外收获让我们惊喜,“这趟路没白跑!”田世贵老人的故事为我们后面的采访写作奠定了鲜活、可感的基础。

  次日凌晨6时,正是雪后,刺骨寒风中,记者一行已等候在陕西汉中火车站站台。在步履匆匆、来来往往的多位旅客中,记者随机捕捉,在多位旅客中幸运地采访到了带着妻子返乡探亲的郑小华。正是这个从小就乘坐这趟列车上学、打工直至成家的特殊旅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我们细致了解到这趟车“年年都能感受到的新变化”。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其它采访点,中国青年报的多位同事也踏上春运的采访路。1月20日晚11时,2019年春运正式启动前1小时,摄影记者李隽辉、曲俊燕已坐上从北京开往黑龙江鸡西的K39次列车。

  次日一早,报社驻广东记者林洁也赶至佛山龙山加油站,现场采访“摩托大军”——这里是大批骑摩托车返乡的务工人员从广东回广西、贵州的必经之路。

  在海拔3608米的世界第一高隧——大梁隧道,年轻记者王豪在凌晨采访90后线路工人。夜里零下20多度的天气,风就像刀子一样,记者的笔芯被冻住了,手机也频频“罢工”。

  这样的经历,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记者王豪深受触动。她在记者手记中写道:“这些年轻工人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连手套都不戴,嘴里不停地呵出白气,眼睛却一直盯着眼前的屏幕。这些点滴,最终构成世界第一高隧的坚守,我也从中解读出中国高铁在行驶中可以做到硬币立而不倒的奥秘。”

  2019年“新春走基层”期间,在花火四溅的中铁兰州局集团河口南焊轨基地,在渔民变股民的江苏苏州龙桥社区,在上海虹桥机场空客维修车间,在广州到贵阳的务工人员专列上,在三峡库区,在秦巴山地,处处活跃着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身影……

  如今回想,正是凭借这样强劲的脚力,我们才得以采访青年、写出美文、拍到瞬间;得以从鲜活的人物、生活中获取感动、汲取力量;得以凭借丰富的一线素材,讲好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

  练准眼力:凸显向上能量,书写时代气息

  很多人不知道,《小慢车“车厢集市”扶贫忙》一稿所采写的8361次列车,原本只是一趟为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开通的内部通勤车。开通后不久,铁路部门便发现:8361次沿途沟壑密布,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为解决沿线村民的外出务工和日常出行需求,决定将这趟车面向普通旅客开放,至今已有14年。

  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考虑到乡亲们的经济并不宽裕,“小慢车”的票价自开行至今从未涨过:区间最低1元,全程7.5元。虽然夏无空调、冬无火炉,饮用水也要靠乘务员拎上车……但这趟看似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小慢车”,却成为山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依托,被亲切地称为“幸福乡村号”。

  “温暖·信心”是中国青年报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立意基点,8361次列车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这不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吗?这一题材完全符合中青报报道的一贯标准——以记者的笔触,展现新时代的思想、温度和品质,反映新时代人们的期盼和梦想。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81对公益扶贫性质的绿皮“慢火车”,它们至今联结着偏远地区和外面的世界。为此,报社决定安排记者聚焦“春运中的慢火车”,记录下那些关乎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

  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开往幸福路上的慢慢车》《“慢火车”上来了彝族乘务员》《一块钱的火车“校车”走了19年》等全媒体报道陆续与读者见面。报纸还专门配发评论《慢火车里凝结的时光照样温暖》。

  类似这样的报道,还有摄影专版——《开往春运的K39次列车》《车窗外的乡愁》。K39次列车从北京开往黑龙江省鸡西市,全程1971公里,历时24小时18分,途经地区很多是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终点站鸡西被称为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首;《车窗外的乡愁》组照聚焦的则是我国修建难度最大、造价最高、历史最长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奔跑在这条线路上的K529次列车几乎横穿南中国。

  全新的视角、独具价值的新闻点,让我们的取材凸显出向上的能量、书写出时代的气息。基于练准眼力的把握,记者得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采访,将“新春走基层”报道做得更精彩、更深入,从大众的生活变化中刻画出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

  开发脑力:结合媒体特点,发掘独家视角

  自创刊至今,中国青年报的价值取向一以贯之——“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们同样对青年倾注了高度关注,这也是保证我们做出独家报道的特有优势。

  我们聚焦时代变革中的青年——青年的工作生活、婚恋成长、思想动态,都是我们细致挖掘、深入报道的对象。对青年题材的心力倾注,也使中国青年报的“新春走基层”报道在诸多媒体同行中独树一帜。

  “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列车疾驰而过的包西线延安富县段,一个90后青工班组正顶着严寒,坚守在春运岗位。”我们全程跟随这支青工班组,以作品《青春在荒凉的铁路线上绽放》客观记录下他们的日常作业流程。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极其危险的艰苦工作环境,衬托出这群新时代青年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读者被他们的坚韧、乐观深深打动。

  类似关注青年的作品还有《我为什么还不结婚》《我是不存钱的90后》等,在解读青年心态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多种了解青年的新视角、新思考;《“青年龙灯”点亮故乡年》《“地震少年”李长安的首次春运》《第一书记驻村迎新春》则展现了当代青年对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人性光辉的担当与传承。

  关注青年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小切口、小故事,以此来反映大背景、大时代。报社为此精心策划了一批选题。

  仅以评论部为例:节前即组织5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作者,回顾了他们最难忘的春节。他们讲述对春节不同的记忆,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这组文章情感真挚,时代感鲜明。

  节后,又聚焦都市青年的返乡写作现象。返乡写作是城乡消除隔膜,都市青年认识乡村、理解乡村的积极表现,但阶段性的节日返乡写作也不乏局限。文章既有来自农村的作者对返乡体的反思,也有学者有关返乡调研的经验谈,这一组兼具理论深度和一手观察的文章,深得读者好评。

  锤炼笔力:故事化讲述,全媒体呈现

  进入融媒时代,我们不断尝试以日益丰富的呈现方式为读者带来更美好的阅读体验。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也是一样,不同于以往,除文字报道外,我和同事们前后方配合,每个故事都力求做到全媒体样态呈现,特别强调视觉优先。

  报社在客户端、中青在线开设了《新春走基层》栏目及聚焦春运的子栏目《青春追梦人 幸福回家路》,同时推出视频栏目《我看见》。中青在线网站还和人民网联合推出《回乡看中国》专题,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推出两个话题:#流动的我不变的年#和#春节假期我在#。

  在此次全媒体报道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很多:故宫庙会第一天,文化记者发微博、推微信,当天上线视频《春节不无聊指南,最好吃好玩的“老字号”都被故宫承包了!》,呈现出故宫过年的热闹场面。次日,报纸头版配合刊发深度解读报道《150家老字号进故宫办“庙会”》。

  为报道公路春运,中国青年报派出一辆直播车,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穿行京港澳高速、泉南高速,最终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沿途进行直播报道。

  除了专业记者走基层报道追梦人,中国青年报还通过视频栏目《我看见》发起“青春中国年,家乡代言人”“最美年夜饭”“最温暖家庭”“最怀念的一道菜”的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并通过自有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渠道号召大学生记者做“春节体验官”,用青年视角记录春节。

  这样的全方位探索,使中国青年报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在新媒体领域备受关注。其中,新浪微博话题#春节假期我在#阅读量达到2.9亿,讨论量59.2万;另一个微博话题#流动的我不变的年#阅读量2.7亿,讨论量51.7万。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本次“新春走基层”全媒体传播的声量和广度。

  当然,作为一线记者,我和同事也深深感到还有很多不足。比如,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闻呈现方式,有很多都是我们之前没有做过,或不尽专业的,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业务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磨炼和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报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