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10期

党报产业扶贫报道的策略分析

李英华
2019年12月10日10:51 |
小字号

【摘要】河南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河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让河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更加出彩,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为了牢牢把握这个机遇,《河南日报》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作出了大量有声有色、有分量的报道,其中关于产业扶贫的报道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梳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河南日报》有关“三山一滩”产业扶贫报道,展示河南省在产业扶贫方面做出的探索和成绩,在此基础上探讨党报该采取何种策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2018年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动员部署。2018年年底,依据2018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已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编制并印发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的“四个着力”重要论述里一个十分有分量的内容。《河南日报》是河南省委的机关报,也是一家省级党报,做好“三农”报道,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无疑是报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联系工作实际,探讨了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逻辑关系、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的内在联系,从分析《河南日报》为何关注“三山一滩”的产业扶贫、如何报道当地产业扶贫做出的探索和先进经验入手,分析了河南省产业扶贫的现状、《河南日报》有关产业扶贫重点报道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党报应当采取何种策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党报为何要加强产业扶贫报道

党报重视和加强产业扶贫报道,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更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描述,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绝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脱贫攻坚就像是地基,而乡村振兴则是一座高楼,只有基础打得牢,大楼才能盖得高。老百姓通过帮扶脱了贫,达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水平,住房、教育、医疗都得到全方位的保障,但是并不能一下子到达乡村振兴状态。脱贫攻坚更多的是针对性地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消除绝对贫困,辐射面相对较窄,而乡村振兴战略则倡导的是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缓解相对贫困,辐射面就宽了很多。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实现相辅相成,落脚点还是在产业发展上。贫困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发展不足问题,而要实现经济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产业,乡村振兴五个内在要求排在首位的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发展可以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可以支撑乡村振兴,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是确保贫困群众有相对稳定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所在。

此外,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必须先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归结起来,脱贫攻坚重在补短板、守底线,具有紧迫性、特殊性,是当前必须决战决胜的硬任务;乡村振兴重在谋长远、抓全面,具有渐进性、整体性,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础,乡村振兴是全面巩固和拓展提升,二者接续发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推动乡村振兴,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就业增收才有出路,农村全面进步才有支撑。《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充分考虑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了近1/5的章节,浓墨重彩地绘就了河南省产业发展蓝图。

河南省农业产业内部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逐渐探索出了粮经共作型、种养循环型、优势特色型、精深加工型、农旅融合型、文化传承型等产业发展之路。河南省特色产业资源相对丰富,具备先天优势。各地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在这方面,河南省投入很大精力,各地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通过灵活运用消息、通讯、评论、综述等形式,《河南日报》相继推出一大批此类报道。比如,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兰考提出“龙头企业做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普惠金融贯全链”的模式,促进了畜牧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以特色农产品提升价值链,西峡“菌、果、药”、柘城小辣椒、兰考蜜瓜、鹤壁“饮马泉”红薯等,都是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了标准化推广、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就地深加工。以农村电商和现代物流串起供应链,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青创农产品体验中心,把当地青年组织起来,运用电商销售当地农产品,打造了“西姜大地”品牌。这些发展农业产业的报道,生动展现了河南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

党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正是因为看到了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是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截至目前,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全省83%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7%的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9.28%下降到2018年底的1.21%,去年拟退出的19个国定贫困县、14个省定贫困县,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这些成绩的取得,一定程度上与党报的产业扶贫报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党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党报有哪些策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1月8日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既然搞清楚了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重视并做好产业扶贫报道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自然责无旁贷。农业新闻报道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助推器”,可以助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2]

河南省坚持把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稳扎稳打。要做好脱贫攻坚报道,营造决战决胜的氛围,就要抓住“牛鼻子”,重视做好产业扶贫报道,以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典型给其他县市区带来启发。

在这方面,《河南日报》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2017年以来,围绕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三山一滩”地区(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滩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作出一系列重点策划,如《产业扶贫扮靓伏牛之春》《产业扶贫扮靓太行之春》等。通过聚焦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山区积极发展苹果、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等特色林果种植,同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扩大名特优新蔬菜设施生产规模,加快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开发速冻蔬菜、鲜切蔬菜、脱水蔬菜等精深加工产品,重磅推出了不少精品力作,集中展示河南省在产业扶贫方面做出的成绩和取得的经验,为全省营造出发展产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为何《河南日报》产业扶贫报道要重点关注“三山一滩”地区呢?其实背后大有深意。资料显示,上述地区发展环境较差,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落后,这里的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74.1%,贫困发生率超过6.3%,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也决定了全省脱贫攻坚的成败,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卢氏、嵩县等4个县贫困发生率超过10%,属于深度贫困县,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4个深度贫困县全部处于“三山一滩”地区。因此,《河南日报》有意选择这些地区,重点关注这里的产业扶贫报道,是因为这里的产业扶贫探索和经验更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意义,属于有的放矢。

在实际操作中,产业扶贫报道重点关注“8项产业”“7种模式”。其中8项重点脱贫产业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电商流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7种帮扶模式包括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基本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贫困户的帮扶需求。

举例来说,2017年2月20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右上突出位置刊发《产业扶贫扮靓伏牛之春》。作者经过实地走访、深入调查,着重关注了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卢氏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东虎岭村和西虎岭村是卢氏县双龙湾镇相邻的两个村,但是因为资源禀赋的不同,从而走出了不同的产业脱贫之路。早在1998年,东虎岭村因种植1600亩核桃而摆脱了贫困,西虎岭村的老百姓羡慕一村之隔的村民。几年前,因风景秀丽被开发成旅游景区,西虎岭村很多村民靠发展农家乐脱贫致富,并住上楼房,买了汽车。风水轮流转,东虎岭村的核桃树进入老化期,反而在2012年成为贫困村。东虎岭村的群众没有气馁,从2013年开始陆续种植了4000多亩连翘,依靠连翘在去年年底脱贫。两个村庄的故事只是伏牛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当地一位负责扶贫的官员说,伏牛山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供选择发展的产业范围较小,选择的难度较大。但是,山区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发展建设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业。比如山里独特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连翘的生长,当地连翘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从而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脱贫之路。通过这篇报道,卢氏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连翘带动山区脱贫的经验广泛传播,为河南省其他山区贫困县提供了脱贫攻坚、发展产业的一个好的思路、好的借鉴。

同样是这个系列,2017年2月23日见报的《“苹果革命”助力山区脱贫》一文,主要讲述由于一家大型果汁加工企业入驻洛宁,带动更多的山区农民种植新型苹果树,很多贫困户通过苹果产业脱贫致富。这篇报道着重突出了当地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好的经验做法,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这些重点策划和报道,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河南省产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为其他县市区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和遵循。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截至2018年底,全省农业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30万人次以上。河南省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地、丘陵和滩区,大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特色突出,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但因为市场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利用。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三品一标”管理体系认证,打响农产品品牌,培育出“上戈苹果”“新安樱桃”“瓦岗红薯”等产业新宠,进而发展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注入了新动能。举个例子,在济源市王屋镇罗庄村,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种了上千亩有机蔬菜,村民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旅游扶贫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依托红旗渠和南太行发展乡村游,两年多时间建成“示范旅游区”。除了旅游扶贫,河南省的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兴产业也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活力。这些主题,在《河南日报》相关产业扶贫的报道中,都有详实、生动的体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河南省产业扶贫的成绩和经验。

党报加强产业扶贫报道的作用,在河南省产业扶贫的效果中可见一斑。资料显示,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来抓,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带贫成效持续显现。数据表明,2017年,河南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万个,覆盖贫困人口71.3万人,其中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有18.42万户,占当年脱贫户数的59%。这些成效的取得,与党报的产业扶贫报道息息相关。

但是,在报道中我们也发现,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不强、农业品牌不响、农业效益不高,农业产业振兴必须处理好产量和产能、农业与工业、增产与增收、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市场观、大生态观,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这些报道和探索,为河南省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分量的想法和思路,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抓住产业扶贫,无疑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找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切入口。但是,要做好产业扶贫报道,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战略战术。根据实际情况,分重点、有层次、因地制宜地开展产业扶贫报道,用最有效的策略才能达到最好的宣传和启示效果,从而为做好“三农”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份新闻工作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志毅.第三十五届河南新闻奖评选感言[J].新闻爱好者,2018(12).

[2]傅剑青.新形势下“三农”新闻的时代之变[J].新闻战线,2018(9).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责编:段佩伶(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