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促进教育APP发展关键要"减负"
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教育APP)备案名单,阿里钉钉、一起小学、作业盒子等152款应用获得通过。截至12月16日,共有1321家企业提交了2279个教育APP审核申请,教育部组织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材料进了审核,首批通过了152个教育APP的审核。2020年2月1日起,官方备案信息查询系统将正式上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近年来,我国教育类APP发展迅速,对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教育类APP市场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应用泛滥、乱收费、强制垄断、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导致不少学校、老师、家长使用教育类APP顾虑重重,有形无形中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今年8月,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教育移动应用备案制度,要求2020年底建立健全教育移动应用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初步建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根据八部门意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教育APP企业需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备案。此次教育部发布首批“教育APP白名单”,意味着我国教育类优质APP从此将有据可查,教师、学生、家长可在获得备案的名单里放心选用,不在备案之列的教育APP将无法进入中小学校等教育领域。而申请核验的2279个教育APP中,仅有152个获得通过,通过率低至6.7%,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类APP乱象不轻,已到了非依法严加规范整治不可的地步。
鉴于不少教育APP以多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及家长)、教师、学校等使用者的负担,教育部门通过实行教育APP备案管理制度,推出经过权威核验的“教育APP白名单”,关键之一就要体现切实为学生、教师、学校等使用者减轻负担的原则。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教育APP备案管理的优势,从长远角度引导规范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全面封堵各种有害应用,鼓励优秀教育企业走向“台前”,尤其是互联网龙头企业要发挥技术优势,致力于构建优良的学校教育应用生态。以此次进入“白名单”的阿里钉钉为例,不仅可让每个年级、班级、学生、老师、家长同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还建成一个庞大的生态,从群直播活动、课程分享到人脸识别出入校安全管理,从人员、课程、报销管理到智能会议、云打印等,学生、教师和学校诸多需求“一揽子解决”,有利于切实减轻教育教学活动的压力和负担。
近段时间,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重点部署为学生、教师、学校减轻负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取消原有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大纲》,“教育减负”作为公众关切的话题再次升温。希望教育APP能真正做到为使用者“减负”而不是“增负”,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为全面“教育减负”提供积极的经验镜鉴与技术赋能。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