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中传2019

新闻网站突发事件报道比较研究

——以人民网和澎湃新闻关于章莹颖案件的新闻报道为例

杨丰玮、潘蕾
2020年01月09日15:34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此文为2019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摘要】本文选取人民网和澎湃新闻两家新闻网站对于突发事件章莹颖案的共357篇在线新闻文字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来源、信息来源、报道基调、报道内容、表现形式、报道框架共6个比较维度对两家新闻网站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相似之处与差异进行了分析解释,针对两家网站的不同特点分别给出了完善对此类突发事件报道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网 澎湃新闻 章莹颖案 比较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以新闻网站为媒介的新闻传播模式越来越得到传者与受众的青睐——交互性强、时效性强、图文音频共存等等特点成为新闻网站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此影响下,依据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新闻网站的生长如雨后春笋,不仅不少传统媒体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站点,也同时涌现了大批网络原生媒体。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坚持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是国家主流媒体的重要发声渠道。而澎湃新闻作为新兴网络原生媒体,“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价值传承”,是国内新生代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商业型互联网新闻平台。主流新闻媒体与商业新闻媒体相互合力,会极大地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并且对受众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形变作用。

突发事件,狭义而言便是指意外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突发事件是现在社会新闻的焦点,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突发事件报道的传播方式增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如果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不合理,不仅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还会有碍事件的解决,不利于社会稳定。[1]2017年6月,中国访美学者章莹颖失联案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此后,案件经历了漫长的调查取证、审判过程,章莹颖被证实遭绑架致死,罪犯克里斯滕森于2019年7月被判终生监禁,案件由此告终。该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突然性、恶劣性。该事件直接导致了一个生命的突然离世,且作案手法残忍。2、敏感性。该事件不是单纯的刑事案件,中国公民在美遇害,牵涉多方,其间体现了复杂的政治与外交关系,触及敏感话题。3、社会影响广泛,辐射国内外。案发之时,正值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高峰时期。据美国《2018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中国留美学生数量达到了363341人,占全部全部国际生的33.2%,且该数据较2017年同比增长3.6%。这表明,我国留美学生的人数与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显然,章莹颖案不仅牵动国内民众的心,其背后反映的留学生安全问题也涉及在美留学生的共同诉求,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有留美意愿家庭的决策。因此,如何合理报道如此复杂而又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与新闻价值的案件,廓清受众认知,引导社会情感,成为摆在所有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选取章莹颖案件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针对不同新闻网站迥异的新闻报道风格,将主流媒体人民网与商业媒体澎湃新闻的报道进行比对分析,为新闻媒体日后如何更好地报道此类突发事件提供更全面的观察视角。

二、文献综述

基于比较视角、对于不同类型网站在线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文献,大多根据所选取事件的具体情况区分了比较维度。季雨、张曈钰在人民网和国际在线对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报道的比较研究中,从数量、报道来源、内容、专题版面的页面设计与栏目设置、数据新闻分析几个维度进行了对比。[2]孟筱筱在对人民网和新浪网对魏则西事件的报道的比较研究中分析了两家媒体的新闻标题、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报道框架、舆情走势等。[3]王毓娟在对比人民网和腾讯网对于章莹颖事件的媒介建构的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两家媒体不同的报道主题和报道角度。[4]本文参考以上文献,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新闻来源、信息来源、报道基调、报道内容、表现形式、报道框架共6个比较维度展开研究(详见下文说明)。

同时,笔者注意到,许多对于新闻报道的分析研究中引入了框架的概念。框架理论认为,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客观事物的认知结构。新闻报道框架则指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建构过程的框架。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媒体基于不同的态度、判断和立场,在新闻的实际报道中使用着不同的报道框架。国外学者Semetko和Valkenburg认为在新闻报道中,以下5类框架使用最广泛,分别是责任、冲突、人类兴趣、经济后果和道德框架。[2]杨雪子将澎湃新闻对于“滴滴”恶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归纳为事实框架、政府形象框架、责任追究框架、建议框架和人情味框架。[3]王毓娟认为,人民网与腾讯网对于章莹颖事件的报道,主要采用了责任框架和人情味框架两种。[4]笔者在广泛阅读人民网和澎湃新闻对于章莹颖案的报道后,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以上文献,认为事实框架、情感框架、责任框架、探讨框架、质疑框架、解释框架、后果框架、对策框架共8种框架可概括两家媒体对于章莹颖案的报道框架(详见下文说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对于章莹颖案件的在线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所研究报道的时间跨度为2017年6月9日(即章莹颖失踪当天)至2019年7月31日(即宣布审判结果当月月底)。分别使用网站的站内检索功能,以“章莹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人民网显示有270个结果,澎湃新闻显示有299个结果,剔除视频、无关报道、重复报道以及无效或错误页面等,最终获得人民网133篇文字报道,澎湃新闻224篇文字报道。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以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对于章莹颖案件的在线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搜集报道进行逐一的阅读、归纳,对每篇报道的新闻来源、信息来源、报道基调、报道内容、表现形式、报道框架(即下文所提的6个研究维度)给出定性结论,并整合成为量化数据。

2.比较研究法

在本文中,比较研究法主要用于对人民网和澎湃新闻的新闻报道进行差异性的分析。根据文献分析法所得出的量化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求异,进而得到新闻网站报道的内在规律。

(三)研究维度

1.新闻来源

在本文中,新闻来源指的是新闻报道页面中所注的来源。如人民网、新华网及其他网站等。此项用以考察两家网站新闻报道的原创情况。

2.信息来源

在本文中,信息来源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的提供者,即新闻事实、观点等的提供者。依据章莹颖案件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信息来源作了分类与提炼,得出以下几种:

(1)新闻媒体:包括中外媒体。

(2)受害方:受害者亲属朋友及受害方的律师等。

(3)案犯方:案犯本人及亲属朋友、案犯方的律师等。

(4)美国官方:美国司法部、法庭等。

(5)中国官方:中国外交部、领事馆等。

(6)专家:中外刑侦、法律专家等。

(7)民众:中外民众包括网友。

3.报道基调

在本文中,分为正面、负面与中立。正面基调在报道中体现为对案件前景的乐观估计、对办案方积极行动的肯定等;负面基调在报道中体现为对案件前景的悲观估计、对案件调查过程、美国司法程序的质疑等;中性基调在报道中体现为语句无明显倾向,仅客观报道事实。

4.报道内容

根据章莹颖案件,本文对报道内容作了分类与提炼,大致分为:案情进展、案情细节、案件解读、受害方发声、受害人背景、案犯方发声、案犯方背景、民众反响和官方回应。

5.表现形式(体裁)

根据报道实际情况,分为消息、通讯、特稿、专访、评论。

6.报道框架

新闻报道框架来源于框架理论,指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建构过程的框架。根据章莹颖案件,本文总结以下几种框架:

(1)事实框架:客观报道案件进展、详情等。

(2)情感框架:带有明显感情色彩,表达对受害人的惋惜、对案犯的谴责等。

(3)责任框架:对案件发生进行责任归因。

(4)探讨框架:探讨案件未来可能进展以及所反映的更大层面上的问题。

(5)质疑框架:质疑案件侦查、审判程序及其他问题。

(6)解释框架:解释、介绍案件侦查、审判中所涉及有关美国司法制度等的内容。

(7)后果框架:报道案件所造成的影响,引发的后果。

(8)对策框架:对防范类似案件的再发生提出对策。

四、研究发现

1.新闻来源

对于新闻来源的统计主要用以参考两个网站的原创情况。结合图1、图2,可以发现人民网最主要的新闻来源是原创作品(30.83%),其次按照数量分别为中国新闻网(13.53%)、新华社(12.03%)、新华网(10.53%),并且,其新闻来源整体共计19家。与此同时,澎湃新闻关于章莹颖事件报道的新闻来源则更为多元:尽管澎湃新闻最主要的作品依然为原创(37.05%)且拥有比人民网原创作品更高的占比,海外网(16.96%)、中国新闻网(16.52%)成为了其次要新闻来源方,澎湃新闻新闻来源整体共计27家。(注:在图1、图2中,“其余”新闻来源是指引用报道数不超过8次的媒体)

结合统计数据可知,在消息报道过程中,主流官方媒体人民网除了发表原创报道、评论之外,同时会选择其他国内主流纸质或网站新闻媒体的内容进行转载与发表,在新闻来源的选择上体现了人民网权威严谨的专业态度。在比较之下,商业新闻网站澎湃新闻更加鼓励原创报道的产生,期以利用原创作品推动其网站竞争力,同时,澎湃新闻的新闻来源更为广泛,不仅大量转载了报纸、其他新闻网站的报道,也同时对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进行转载发表,体现了澎湃新闻极强的信息服务功能。

2.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是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7]在新闻报道中,明确信息来源是首要一步:既可以确定报道内容的主要类型,同时也为受众提供判断新闻可信度的依据,帮助受众监督媒体,保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从图3、图4可知,在人民网关于章莹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与官方是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提供者,并且在官方信息来源中又以美国官方为主要信息来源;而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尽管媒体依然是信息主要提供者,但是,非官方的个体也在报道中获得了更多发声的机会,来自案犯方的消息也能够在澎湃新闻发表。

人民网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对于信息来源的选择持有谨慎的态度,更青睐官方媒体、官方声明等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提供者;而澎湃新闻作为商业新闻网站,其职能为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事实。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澎湃新闻会倾向于多方发声,全方位报道事件,而人民网则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坚持向受众提供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的报道。

3.报道基调

正如上表,不难得出,在报道基调层面,人民网与澎湃新闻报道中最常出现的是客观公允的中立基调。并且,在非中立的报道中,人民网更倾向于使用正面的报道基调对新闻进行加工,而澎湃新闻则更多使用负面的报道基调。究其原因,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在新闻报道保持客观公允的同时也需要对章莹颖事件进行正面疏导与报道,进而对受众情绪起到正能量引导作用;澎湃新闻作为商业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同时也需要获得浏览量,因此会采用负面的煽情与批判基调对文章标题与内容进行处理,从而在收获关注量后进一步盈利。

4.报道内容

由表2可知,人民网与澎湃新闻报道的内容占比最多的都是案情进展,人民网超过一半(56.39%),澎湃新闻将近一半(41.96%),;其次都为案件解读,人民网为17.29%,澎湃新闻为20.54%。除了这两类有关新闻事实本身的内容外,人民网在报道内容上更关注民众反响(6.77%)、案情细节(6.02%),澎湃新闻则将重点放在受害方发声(15.18%)和民众反响(7.59%)上。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民网的报道没有案犯方发声的内容,更关注受害方发声,而澎湃新闻的报道内容受害方发声和案犯方发声数量一致,较为均衡。

从报道内容上来看,毫无疑问的是,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均很好地履行了新闻媒体传递新闻事实的责任,重点报道了案情进展和对案件的解读,保证受众能够跟踪案件全程,详细知晓案情。此外,两家媒体也都较为关注民众反响,传递民众的声音与情绪。但人民网作为官方媒体,整体更偏重于关注事件本身以及中方(受害方)利益,有关案犯方的内容很少有报道,而澎湃新闻作为商业媒体,需要全面提供有关案件的各类型信息,因此有关案犯方的内容也能够有所呈现。

5.表现形式(体裁)

由上表可知,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在报道的表现形式(体裁)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人民网的报道中,消息是最常使用的表现形式(53.38%),其次为通讯(37.59%),二者都是客观对新闻事实进行传递的“不加工”新闻表现形式。而反之,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消息只占了非常小的比重(8.04%),澎湃新闻更倾向于使用较长篇幅的通讯(70.54%)、特稿(12.95%)等体裁对新闻事实进行适当的处理。

综上可得,作为国家主流官方媒体,人民网更注重向受众传递信息而非解读信息,其服务要点在于“准确、快速”,而澎湃新闻作为商业媒体,需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就需要充分运用多种体裁的表现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

6.报道框架

由表4不难看出,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在报道框架的使用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人民网报道框架占前几位的分别是事实框架(72.93%)、情感框架(7.53%)、探讨框架(5.26%)和对策框架(4.51%),而澎湃新闻报道框架占前几位的分别是事实框架(30.80%)、责任框架(15.63%)、后果框架(14.29%)和情感框架(12.95%)。人民网的报道框架呈现“一边倒”的状况,七成以上都为事实框架,其他框架虽有涉及,但是占比甚少,均不足一成,并且无使用后果框架的报道。澎湃新闻的报道框架则是均衡分布,事实框架仅占三成,其余责任、后果、情感框架占比大致相似,均有一成以上,占比最小的为对策框架。

人民网主流官方媒体的性质决定其代表中国官方声音、具有强大舆论影响力,那么就必然在报道中主要使用客观的事实框架,避免使用具有太强倾向性的报道框架,以引导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而澎湃新闻作为商业媒体,提供不同观感的报道以吸引受众,是其盈利的手段之一。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比人民网与澎湃新闻对于章莹颖案件的报道发现,从新闻来源看,人民网除了原创报道之外,更多选择其他主流或官方新闻媒体报道进行转载,而澎湃新闻原创性更强,新闻来源也更具多样性。从信息来源看,人民网大多选择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的信息来源,而澎湃新闻倾向于多方发声。从报道基调看,两家媒体大致都采用客观的中立基调,但是人民网在非中立的报道中倾向于正面,澎湃新闻则倾向于负面。从报道内容看,两家媒体都较为关注案情本身,但是人民网的报道内容相对单一,澎湃新闻关注各方信息。从表现形式(体裁)看,人民网更多使用简明的消息,而澎湃新闻能够充分利用多种表现方式来对新闻事实进行处理。从报道框架看,人民网主要使用事实框架,其他具有倾向性的报道框架很少使用,而澎湃新闻所使用的新闻框架类型多样,占比均衡。

人民网报道的原创性明显弱于澎湃新闻;选择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来源尽管都较为权威可信,但缺少多样性;报道内容大多仅关注案情本身;体裁更多地运用消息,其余体裁占比较少;除事实框架外,其他框架占比很少。作为国家主流官方媒体,真实性、客观性固然是首要追求的目标,但也应注意在报道中对事件以外多方背景、观点的全面呈现,同时提高原创性,运用多种体裁,提供更多更具深度的观点与评论,充分发挥官方媒体正向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在此类与民众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事件报道中,提供此后避免悲剧重演的对策,也是官方媒体应当向民众传达的内容。

而澎湃新闻多而杂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来源在难以做到全面、严格审核的情况下难免有失客观性;报道内容丰富,但感情色彩较为浓烈,负面情绪较多;更多地使用具有倾向性的报道框架。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商业媒体的性质决定的。但是作为向受众传达大量信息的新闻媒体,澎湃新闻还是应当肩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更多提供正向的情绪,在给受众提供多方事实、多样观点的同时留给受众独立思考的空间,避免具有明显主观倾向的舆论引导。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章莹颖事件的在线新闻报道中,人民网和澎湃新闻各有其侧重,各有优势与不足。以小见大,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各自的特点。笔者相信,信息时代,稳定舆论环境的营造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主流新闻媒体与商业新闻媒体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营造稳定的舆论环境,以至良好的新闻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崔昊.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分析与研究[J].电视指南,2018(13):166.

[2] 季雨,张曈钰.传统官方媒体新闻网站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报道比较研究——以人民网和国际在线为例[J].新闻传播,2019(10):15-17.

[3] 孟筱筱.魏则西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人民网和新浪网为例[J].东南传播,2017(06):78-82.

[4] 王毓娟.人民网和腾讯网关于章莹颖事件的媒介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1):81+86.

[5] 张结海.负面事件新闻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1):40-44.

[6]雪子. 负面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武汉大学,2019.

[7] 唐伊娜. 中外媒体灾难报道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责编:刘扬、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