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江湖几周一个新格局 谁将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从酱腊肉、重阳糕、桂花酒等中国传统地方美食,到蜀绣、窗花、千层底布鞋等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再到贴春联、插艾草、吃月饼等传统节日习俗,她们讲述着中式生活的宁静致远。
网红江湖,几周一个新格局。
有人成了“头部”,火得一塌糊涂,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带货一哥”李佳琦;也有人触了礁,在被迅速推上热搜之后,又轻易地被人们遗忘,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还有人出了海,悄悄地收割着五湖四海的粉儿,短时间内成了国际咖,就像宁静致远的李子柒、田园质朴的滇西小哥。
为什么出海?在广阔的市场利用商业价值进行变现,让网红这个职业更加赚钱。俗话说,不会赚钱的网红不是好电商。Instagram的10亿月活、YouTube的20亿月活、Facebook的24.1亿月活……“站”在这些月活背后的,是全球用户的关注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是庞大的品牌广告预算的数字化迁移,是希望抢占全球化市场的企业们。如此诱人的蛋糕摆在面前,恐怕谁都会有尝一口的冲动。
所以,网红们选择出海并不奇怪,有专业的MCN机构全盘运作其出海也不奇怪,更值得探究的反倒是:为什么成功的是她们,为什么偏偏是她们让外国粉丝抱着手机欲罢不能?
解题之前,先看两则实例。入驻YouTube两年的李子柒发布的视频中,播放量颇高的一个是《花生瓜子糖葫芦,肉干果脯雪花酥——年货小零食》,长度10分11秒。视频中,李子柒将头发盘起,身着深蓝色棉袄,一个人在房前屋后和自制土灶前忙活着,在后期配置的清新纯净的背景音乐中,偶尔还能听到肉下锅的滋啦滋啦的声音。巧合的是,与李子柒一样,滇西小哥目前被观看次数颇多的一条视频,内容也有年货制作过程——《炼猪油、炸油底肉,提前准备过年菜》。
从中看到了什么?是生活着的中国文化。他们的视频聚焦最能打破文化圈层的美食,却又不局限于美食,更多体现的是“风物”。从酱腊肉、佛跳墙、重阳糕、桂花酒等中国传统地方美食,到口红纸、蜀绣、窗花、千层底布鞋等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再到贴春联、插艾草、吃月饼等传统节日习俗,李子柒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的方式,讲述着中式生活之美。能砍甘蔗、摘莲藕,会被辣椒呛得流泪,操着云南土话与家人温情互动,滇西小哥的每一帧画面都有对家乡的热爱,看懂这种热爱不需要翻译。
遥远东方郊野里烹饪出的秘制美食,完成了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的想象;其中描绘的贴近自然、有家人亲密陪伴的生活方式,更是令常年游走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产生了向往。这样的内容,已足够成为外国网友打开视频的理由。而“点击”的动作,或许也验证了华语影视出海专家陈泰然曾经的一个观点:“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浪漫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一直抱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想象,以及无止境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在此之上,辅以默片的形式。长度控制在5至10分钟,出镜者言语不多,视频标题和字幕都只有简单的中英文介绍。内容好懂,情节简单,在低语言门槛之下,不会中文也能跟着李子柒、滇西小哥一起宁静致远、田园质朴。
加上精良的制作。每个视频从策划到完成,都舍得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李子柒曾坦言,有些视频一拍要拍8个月,中间许多技能是她后来学的,比如为了拍“活字印刷”,专门花了小半年时间去学,最后才拍出木活字的视频;为了做拉面视频,花了两个月时间向师傅学习,终于以“二细”的标准完成视频录制。
于是,这才有了李子柒、滇西小哥在海外平台上的高点击量和高完播率,也才有了海外媒体“滇西小哥的频道让世界迷上了云南”的赞美。虽然也有一些杂音存在,但我们的问题不是李子柒有多少问题,而是李子柒太少了。至于谁能成为下一个“李子柒”,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考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