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大2019

众筹与众包新闻中职业记者角色浅析

周欣姝
2020年01月16日09:06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传播信息的媒介载体日益平民化,由此自媒体发展得以蒸蒸日上。新闻生产方式的创新,让参与新闻制作的主体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处于信息传播顶端的媒体从业人员逐渐卸下了光环,使得信息传播成为公民皆可参与的行为。众筹与众包新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为参与式新闻提供了更直接的平台。也正是这种广泛的受众参与性,使得职业记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当然,从众筹与众包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状况可看出,这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模式并未发展成熟,也仍需要职业记者的专业性优势助其渡过困难重重的发展阶段。

同时,互联网时代之下的媒体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众筹与众包新闻就是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赋予了媒体从业人员不同的时代任务和角色认知,对于记者在新的媒介环境中角色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新闻界更好的适应和发展不断创新着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众包新闻与众筹新闻

(一)、众包与众包新闻

众包最先应用于商业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专业化越来越强,分工也逐步细化,导致一种产品因其公司的内部能力限制,使得其不同部分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为的则是一个更优化产品的发行,从而使得该企业获得更强势的竞争力。当然,随着众包模式在商业领域的不断发展,传媒领域也开始尝试新闻外包的形式,由媒体机构或个人作为发起人,把原由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的各环节工作外包给大众,从资金到选题,再到信息生产等等,这便是所谓的众包新闻,众包新闻可分为内容型众包新闻和资源整合型众包新闻,资源整合型众包新闻就是新闻报道发起者向网络受众征集报道费用的融资行为,即众筹新闻。

如今的众包新闻已得到广泛实践,例如CNN的突发性报道,Ireport作为众包平台,大众中每个个体都是发布新闻的主体,以及《卫报》的调查性报道,也采取了众包模式,甚至使其成为媒体间竞争的利器。

(二)、众筹与众筹新闻

众筹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萨利文使用,他对众筹的定义为:“众筹描述的是群体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1]”众筹新闻就是以众筹的形式发起的新闻报道,即自媒体或是职业媒体人利用众筹平台筹集报道所花费用的资金,而项目支持者也会在此平台对报道内容建言献策,与其进行实时互动。

二、相关个案浅析

(一)、众包新闻——新华客户端“我在现场”

众包新闻在我国有个典型的案例,即新华客户端的“我在现场”,“我在现场”由新移传媒发起,是新华社推行新媒体的一个产品。其业务主要召集大众参与新闻的制作,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参与认证记者发起的新闻,上传视频或图片,并加以文字说明;第二种是在“创建现场”中由受众新发起一个选题。由此看来,这样一个新闻信息平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来自受众的。据笔者研究,“我在现场”正是一个由专业记者团队引导的新闻外包平台,既是收集受众所知信息的工具,又是提供新闻阅读的应用。

(二)、众筹新闻——众筹网

众筹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在众包模式中最为广泛,众筹新闻就是由相关人员通过一定平台发起,大众以小额投资形式支持采访、写稿及编辑等各环节的新闻制作模式,此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新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线型传播链,而是使得受众参与度大大提升,不仅决定了选题的去留,还参与到新闻采访制作过程中,不断给予记者意见和建议。当然,在此种新闻制作模式下,不可或缺的是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反言之,也正是这个平台创造了众筹众包新闻模式。例如国外著名众筹网Spot.Us,国内的众筹网,均已互联网为依托,筹办者与大众线上线下充分互动,使得新闻不仅仅是媒体的产物,同样也是受众期待的产物。

众筹网的基本模式有捐赠模式和奖励模式,前者是指投资者的无偿捐赠,主要应用于公益众筹项目,后者即投资者投入一定资金,发起者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商品或服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众筹新闻主要为无偿捐赠模式。中国众筹网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出版、影视、科技、工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众筹网的不断完善及平台的不断稳固,更多的新闻项目也走进众筹网,多为人文社科类和调查性报道,例如,《二十一世纪经济报》的记者侯继勇在众筹网发起的“成都创业者生存环境调查”的新闻众筹项目,最终吸引了99名捐款者,共筹资金3510元,已超出其目标金额。

三、两种新闻模式下职业记者的重新定位

据上述分析可知,所谓众包新闻就是把原属于职业媒体编辑部内部的工作环节或资金,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受众。这种机制是新闻制作模式的一大创新,其颠覆了以往媒体单方面输出信息,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众似乎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而不是坐享成果,其主动性大大提升。同时,在众筹模式下,受众成为资金的提供者,记者的责任意识也有了相应的转变。因此众包新闻的这模式种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二者角色定位的转变值得深思。

(一)、众包新闻中职业记者的角色变化

1、受众与记者角色关系发生变化

在众包新闻模式中,选题和内容是其主要的两个方面。以新华客户端的“我在现场”为例,受众可以通过“我要创建现场”来上传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这是为媒体提供了新闻备选,也就是选题。另一种方式是媒体给定新闻选题,而将新闻的内容外包给大众,征集各地网络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实际一些传统媒体在内部也已运用这种模式,例如陕西电视台“都市热线”栏目,记者的选题大多来自群众热线,为该栏目提供了日常的新闻选题。同时,“热线”栏目的每期节目中有一个“我要留声”环节,录入的是经过媒体筛选地来自新媒体用户为栏目提供的话题留言,这也是内容众包的一种模式。

在此种新闻制作模式中,受众参与性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以往受众只是在传播链的最后一端,后来有了反馈的环节,而在众包模式下,受众已经参与到处在传播链初端的传播者位置,当然,受众不是完全包揽了整个新闻的制作,但为媒体提供了素材和观点意见,这就体现了记者和受众在内容生产环节的交融,此时的“传”“受”并不单一,而是交互的过程。

2.记者职能重心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记者通常所做的工作是亲自进行日常的采访编辑,而在“内容型”众包模式中,传统的记者角色受到了冲击,内容的外包使得一部分记者的职能被转移到受众手中,这部分职能主要集中在新闻素材的获取方面。“内容型”众包新闻模式中的记者往往不是亲临现场取材,而是将公民发布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最后形成完整的报道。在这个环节中,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下记者采集信息的走访活动被弱化了,相反被加重的则是对信息的高度把关筛选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在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中,记者在既定的框架下按一定的方向专业地寻找信息,而被众包出去的内容所反馈的信息却是海量且鱼龙混杂的。此时职业记者对信息的把关和整合便显得犹为重要,也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在众包新闻模式中,记者的把关不仅仅是传统模式中编辑内部的自我把关,还是对公民所发布的“碎片化”信息的质量把关。同时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大量性,记者的信息整合成为稿件完整呈现最重要的一步,这也是职业记者在“内容型”众包新闻中角色扮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职业记者的角色在众包新闻中被强化

在众包模式中,受众对新闻制作的参与使得记者的部分职能被代替,部分评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记者的角色在逐渐弱化。实则不然,受众的确参与了制作新闻的过程,例如“我在现场”中有很多用户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其中不乏写作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颇高的用户,但这还远远不会颠覆职业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户上传的内容无论对于用户还是职业记者本身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这种“碎片化”信息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报道的,它只是事实的各部分内容,最终需要的是职业记者的信息整合,而信息整合需要的是专业媒体人对于报道方向的判端和对事实部分的筛选,需要及其专业的判断力。

其次,由于用户来源的不同和匿名性,其发布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需要判断,此时需要的是专业记者对信息的把关,即记者对事实的判断和对信息文字的修改,必要时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核实。由此看来,在众包新闻中,记者的角色在这些环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受众的不同和海量的信息也要求记者更高程度地发挥其专业性。

(二)、众筹新闻中职业记者作为

众筹与众包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众筹网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仅限于在商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据调查,众筹网的新闻项目寥寥无几,且众筹网中并未设新闻类别,近几年甚至已把新闻项目从咨讯类转为其他类别。据统计,众筹网中上线至今的新闻众筹项目可查到的仅六例,且集中在2013年。众筹网自2013年上线后,新闻项目利用此平台众筹,但由于收效甚佳,仅几例成功,14年后便鲜有新闻项目上线。另外,已上线的众筹新闻也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以至于现今的众筹新闻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在分析这种新闻制作模式下职业记者的角色定位,首先要分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考虑记者作为媒体从业者是如何在其模式中发挥专业性的。

1.众筹新闻的发展弊端

(1)新闻项目的筹资吸引力不强

从众筹新闻的运行机制来看,受众参与的主要渠道就是投资,凭兴趣决定要关注哪一个报道,再决定自己的投资金额,众筹网中新闻类的投资金额较少,每人至多投资五元,但尽管如此,众筹新闻项目的筹资过程依旧困难,例如,众筹网上于2013年参与的关于中国手游圈调查访谈的报道,截止成功筹到目标金额花费三个月,共筹3170元,得到51名项目支持者。而于今年一月发起的一本名为《教育公共基础·考点全解》的教材出版项目却在短短一月内筹到了20754元,获得381名支持者。据笔者调查,众筹网中的出版类、娱乐类项目较易筹到资金,且成功项目最多,其他类中的新闻报道数量甚微。由此看来,新闻众筹项目的成功率过低与公众参与新闻众筹的意愿有极大关系。

(2)市场化体质下公共利益的缺失

通过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众筹新闻,本论文认为此种新闻生产模式是由受众的资金链提供保证的,发起人直接面向市场,其发起的新闻报道选题是否能够成功上线进行报道,在于受众对报道的阅读意愿如何,那么受众就成为选题生死的决定者,同时,受众通过互联网监督报道生产的过程,关注其发展动态。此时的媒体人受到出资者的强烈把控,由此报道方向就有了一定的偏向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下丢失了新闻的公正性。在新闻界,新闻首要注重公共利益是为之公认的,且在传播的功能观里,无论是拉斯韦尔还是赖特,都是从公共利益角度进行分析的。然而市场化模式往往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它关照的总是部分人的利益,由此本论文认为众筹新闻也只是部分人的新闻,有违公正性和中立性。

(3)众筹新闻项目缺乏严格把关机制

传统新闻的制作从选题到采访直至最终稿件的呈现要经历无数次来自专业角度的审核,且每个环节也有严格的专业标准,层层把关。传统纸媒需要三审三校,仔细核查其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广电新闻其机构内部也有严格的把关机制。

而众筹新闻则不然,通过分析众筹新闻的运作模式,唯一的把关人便是为其投资的受众,选题的好坏也与这些受众的价值观相契合。问题在于这些用户的专业素养却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基本都是对信息甄别能力欠缺的大众,他们对报道的评价标准仅仅依靠内心的喜好或好奇程度,而不是从专业视角审视其可行性。当然,国内外的众筹新闻为了避免投资者对项目资金的把控而操控整个报道的方向也做了相应的措施。国外知名众筹网站Spot.us为防止个人的完全操控行为就对个人投资比例限制为不超过总金额的20%,WeReport限制为50%,国内众筹网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由此看来,对众筹新闻的第三方管控是有必要的,众筹网是参与式新闻的发展,其公开性得到了体现,而报道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因此,就国内的众筹网来说,一套来自专业的把关机制可为其在报道质量问题上扫清障碍。

2.记者的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相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记者往往以个人身份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在众筹新闻这种模式中,记者就是以个人名义为其报道融资,最终的报道又会以职业记者或是其所属媒体身份发布,以扩大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众筹新闻模式中记者的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是高度统一的。在众筹新闻中,也有一些像候继勇这样的职业记者协调把握了二者角色的协调性,充分利用众筹新闻的优势,为自己筹得资金和公众意志,呈现出了颇具创新且优秀的深度调查性新闻。

3.新闻众筹模式下职业媒体何为

众筹新闻是众包新闻的一个分支,而众筹与众包的不同之处在于众包是把原由记者等专业人员的工作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大众,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众筹新闻则是发起人吸纳大众资金及意见、建议,由于国内的众筹网内新闻众筹项目基本都是职业媒体人发起的,因此,是由外而内的过程。新闻众筹在中国虽已存在五年,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国内众筹网中新闻项目也是寥寥无几。通过本论文调查研究,一些职业记者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正在帮助众筹新闻走出发展停滞的困境,同时也使得自己在新型新闻运作模式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和职责所在。

(1)知名媒体人引领新闻众筹风潮

新闻众筹在资金吸引方面的不足利用了知名媒体人或是知名媒体机构的影响力增强,受众不愿为新闻制作过程买单,其中也有对发起人的不信任因素,而此时行内知名人士或是以著名机构名义发起的项目就为其大大增加了信任度和影响力。据调查,众筹网中业内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人发起的新闻众筹项目比影响力一般的记者会更快吸引到资金和支持者,其报道也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和隶属于《21世纪经济报》,同时也是风云基金联合创始人之一,信海光是微博签约自媒体人,也是知名记者,其微博粉丝数达到近35万。据调查,其他来自非知名媒体人发起的新闻项目大多因未能成功筹到目标资金而失败。因此,在众筹新闻未能广泛被大众所接受的萌芽时期,来自专业的媒体人或专业团体的带领为其帮助颇大。

媒体机构利用众筹网进行新闻众筹也促进了自身向新的媒体环境中转型,这也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实现创新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借此平台为其吸纳了资金。

(2)职业记者提升了自身专业度,更加强化新闻专业主义

在众筹新闻发展的模式中,职业记者主要扮演两个角色,其一为发起报道并进行常规的采访、写稿;其二为与持续跟踪报道进度的支持者进行互动交流。职业记者与传统模式中职业记者的作为没有很大差异,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下的记者写稿面对新闻行规、编辑部规则的制约,受到内部的责编、主编等重重审核。而在新闻众筹模式下,记者面对的除了法制规范外,主要是来自互联网的这些受众,他们的价值取向是记者报道方向的评判标准,也可以说,他们是众筹新闻的唯一把关人。而这些受众对报道的操控却不一定会让报道向专业化方向进展,此时这些参与众筹新闻的职业记者便选择守住自己的专业素养,严格遵守新闻专业主义,在倡导新闻自由的同时维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中立性。由于受众是新闻的筹资者,记者更容易被部分人的利益操控,导致报道的失衡,甚至变成商业软文,因此,记者意识到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意识的强化尤为重要。在尊重受众意见的同时,他们也提高了自身的批判能力,注重维护新闻应带来的公共利益,而非少数人的利益。

(3)记者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加强

众筹新闻模式改变了职业记者的工作动机,原本记者是给机构内部写稿,记者的责任感在于自己的稿件出自某媒体,那么自己就要对媒体的名誉及关注该媒体的读者负责,而当媒体人摆脱了机构的牵制时,作为个人就仅需对自己的受众负责,目前看来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的,但是记者仍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的记者,尽管稿件的发布平台是众筹网,并非专业媒机构,但记者也依然以行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定位为职业记者,而非随意的撰稿人。同时,记者在进行采访写稿的一系列资金均来自受众,这也更加激发记者对受众的责任感,也就分外注重报道的质量和后期取得的效益。

众筹新闻模式需要记者和受众形成一个资金链,在此基础上,新闻报道才能得到顺利地实现。但本论文在众筹新闻的案例中发现,受众在记者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后期记者对受众反馈方面容易出现信任危机。即记者所筹到的资金是否真正全部用到了采访过程中,这其中有没有记者“挪用”公款的嫌疑,受众作为出资人自然关心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此一来,也有很多虽然对报道十分感兴趣,但却因资金的动向不明而望而却步。同时,众筹网中都会对投资者进行一定的回馈,尽管新闻项目是公益性的,但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回馈。例如作者的著作,代金券等等,还有一些精神上的回馈,比如侯继勇会安排与读者一起跑步的机会。而这些后期的回馈是否都如期而至也不得而知,那么在等待众筹网进一步规范化的同时,很多作为主体的记者就以身作则,自己主动公布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回馈环节也利用众筹网平台不断更新回馈状况,让自己的责任感及诚信意识换取受众的信任,这也是在帮助众筹新闻吸引更多的受众。

(4)职业媒体利用自身平台推广众筹新闻,以提升其影响力

众筹新闻以现今的发展状况,不足以让其新闻报道受到广泛关注,而如今参与新闻众筹的新闻项目都是调查类的深度报道,恰恰是这类报道更应为大众所观注,它对涉及到的垂直领域有监督和鞭策作用,是最具公共利益的一类报道。但因众筹网内新闻项目影响力甚微,导致报道也只由关注的少部分受众所知,据调查,每篇众筹新闻的支持者均未到百人,那么报道的后期推广情况可想而知。

然而传统的职业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就发挥了自身平台的影响力,为众筹新闻提供推广渠道,将其应有的价值实现出来。美国的Spot.Us就曾为了推广自己的新闻报道,与两百多个出版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以扩大其最终影响力。尽管Spot.Us未能坚持到最后,但此做法也可为我国众筹新闻所借鉴。

结语

综上论述,众包与众筹新闻作为众包的整体对职业记者角色定位影响巨大,以“我在现场”客户端为例的内容型众包对记者的角色认知有了重新的审视,而以众筹网为例的资源整合型众包则对职业记者的专业性发挥有了更具体的要求。

纵观新闻发展史,专业从事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变化是巨大的,直到现今众筹与众包新闻的出现,其地位可谓是颠覆性的。最初的记者是宣传者,受众只能听,完全没有提出异议的权利和意识,后来新闻从业者的角色演变为传播者,受众有了对信息做出反馈的能力,而在中包新闻的两种模式下,人人都可当记者的公民记者时代到来,并出现了大量的参与式新闻。记者以往如“神坛”般的地位,现如今也变成需要为受众利益和兴趣着想的公民服务者。尤其在市场化的媒体环境中,职业记者和媒体间形成了竞争关系,而唯一评判胜负的标准就是受众的获取量。

如此看来,时代的变更为记者带来的冲击和改变是多方面的,职业记者和媒体也在不断运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审视自身角色的转变,以尽快适应这个持续更替变换的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居星.众包模式下的参与式新闻[J].传播与版权,2015,(06)

[2] 唐佳梅.从众包新闻到众智新闻[J].现代传播,2016,(235)

[3] 滕瀚,众包新闻:未来新闻报道模式中的一匹黑马.传媒观察,2014,(08)

[4] 郑梦琛.从众筹新闻看网络时代新闻生产的模式变革[D],安徽大学,2016

[5] 韩晓宁,易新航,任甜甜,王军.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传媒众筹支持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国际新闻界,2016,(02)

[6] 李萌.基于众筹背景下的公民新闻的发展[J].新闻传播,2016,(03)

[7] 文卫华,李冰.社会化网络时代的众筹新闻探索与实践[J].传媒,2014,(11)

[8] 钟思.我国新闻出版业众筹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 梁峰.众筹新闻[J].学海泛舟,2014:89

[10] 王雅慧.用集体智慧和资本做新闻:新闻众筹模式的梳理简及影响分析[J].学术前沿,2014:14-18

[11] 沈阳,周琳达.中国众筹新闻萌芽之路浅析[J].数字时代中国出版,2014,(02)

[12] 张建中.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J].媒介经营与管理,2013

[13]TanjaAitamurto.The Impact of Crowdfunding on Journalism[J].Journalism Practice,2011

[14] TanjaAitamurto.Crowdsourcing as a Knowledge-Search Method in Digital Journalism[J].Digital Journalism,2016

[15]Ring,Ray.Saving journalism by 'crowdfunding'[J].High Country News,2009

(责编:刘扬、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