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春走基层:人民日报记者体验春运一线

2020年01月20日06: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记者体验春运一线(新春走基层)

  图①:本报记者陆娅楠(前一)在体验铁路刷车班保洁工作。张 雍摄

  图②:本报记者刘志强在北京1路公交车上体验乘务员工作。郭艳婷摄

  图③:本报记者赵展慧(左)听机务维修人员讲解飞机驾驶舱操作系统测试。 陶 强摄

  春节慢慢近了,游子纷纷踏上回家路,盼望着和许久不见的亲人团聚,一起过个好年。

  为了让亿万旅客“回得了,走得好”,无数春运人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中,有清洁列车外皮的刷车工人,拖着水管,举着刷子,露天作业,每天至少要清洁12至13列火车;有日复一日辛劳付出的公交乘务员,这段时间要服务很多提着大件行李,赶往火车站的乘客;还有保障飞行安全的航班检修人员,绕机检查的项目就有上百个,机上维护手册摞起来有1米多厚……

  今年,本报记者再次走上春运一线的工作岗位,体验春运人的忙碌与辛苦,记录春运的暖心变化。

  ——编 者

  冲洗一列“复兴号”,相当于绕着动车组走三圈——

  高铁清洗工,这活很累人

  本报记者 陆娅楠

  “你不行,真不行!”看着记者,北京客运段乘服车间业务指导张继平的眉头紧起来,嘴里反复就这六个字。1月16日,春运第七天,记者赶到位于北京国贸的北京车辆段报到,准备体验春运期间铁路刷车班的工作。

  “我们这活儿就俩字,太累。别说从来没有女的干这个,这些年来应聘的小伙子,干不了3天准逃。”张继平苦口婆心。

  列车跑得俏,外皮要“搓澡”。这个清洗列车外皮的班组就叫刷车班。因为列车外皮并非简单平面,机械作业很难保洁,外皮清洁成了铁路上保留下来的仅有几个高强度人工岗位之一。一年四季,刷车班都需拖着水管,举着刷子,露天作业。春运期间,运力提升,列车的清洗量也比平时增加了四成,每天至少要清洁12至13列火车。

  “前面泼料,中间刷皮,我在最后浇水冲洗。泼料有技术,我这几十斤的水管你也举不起,你就刷下皮吧!”班长许西宏看我执拗,找来一根两米长的钉子刷,往车皮上一搭,“要去污,就得用力摩擦。只要使劲儿,这竹竿就会有弯度,我们都看得见。”

  大个子李春利一边在队首泼洗涤料,一边笑着说,“你别跟在我身后,容易被泼到。你就站队伍中间吧,掉队也没事儿,别摔着就行!”说完,李春利往前方股道一指。嚯,轨道间的作业面上铺着至少三四厘米厚的冰!

  “怎么不先把冰凿了再干活?”我举着刷子,开始腿软。

  “我们要一直浇水啊,凿了也会再结冰!”在队尾拖水管的五哥嘿嘿一笑。

  “外皮进场作业!”对讲机里传来安全调度的声音,我们班组迅速转场去清洁“绿巨人复兴号”。

  举起刷子才知道“知易行难”。车皮清洁要一边前进,一边刷,可刷子与车皮间仿佛粘着口香糖,要么推不上,要么拉不下。

  “现在不难刷,晚上你试试!洗涤料一泼上就结霜,刷子一搭到车皮上就被黏住,刷车就像是拉锯,那力气得比现在大一倍!”张继平说,春运启动后,刷车班每天从早上7点领作业单到半夜1点才能下班,除了吃饭,别说休息,连进屋喝水取暖的时间都没有。

  刚刷了两节车厢,我就气喘吁吁。前面的“长杆”和后面的“中杆”都比我刷得快,可是一提速,身体用劲,脚下却打滑,我活像是在溜冰场上耍大刀,刷得一点不均匀,引得身后质检员连呼“不过关,赶紧补”。刚补两刷子,后面班长拎着水管就喷过来了。

  “春运要刷的车多,抢时间,作业难免被水淋”许西宏举着喷水管,冲上去的水顺着刷子又灌进袖口。淋了水的我,又赶紧往前移,一不留神绊在水井水管上。“我们后脑勺都长眼睛的!”张继平也跟着打趣,清洁作业须在不同轨道间不足3米的作业面完成,不仅有列车随时进出,还有水井、冰层,大家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安全、质量、速度,一个都不能少!”

  粗粗计算,一节车厢刷两面,至少要挥动手臂300下,给一列“复兴号”搓个澡,就要上下挥臂5400下。

  冲水的橡胶管长度约100米,管子不够长的时候,全班组就要回到起点去拖管子,接到下一个井口的水龙头。冲洗一列“复兴号”,相当于绕着动车组走三圈。每人每天都要在这样的劳动强度下走50公里,一个春运就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一半。

  因为劳动强度太大,许西宏这个编制11人的班组,一直招不满人,如今只有8人在岗。而这8个人春运全都不能回家。

  “别人春节就好好休息了,你们春节更累,觉得值吗?”临别时,我的双臂不停颤抖,酸软得已经抬不起来。

  一直拖着水管的五哥又笑了,“过年了,谁还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家穿着好看衣服,坐着干净的‘复兴号’出门,那多开心啊!”

  行经北京站附近,服务不少赶火车的乘客——

  公交乘务员,平常不平凡

  本报记者 刘志强

  四九城里四九天,最冷要数天亮前。

  1月18日,凌晨4点半,天还一片漆黑,北京公交1路车老山场站便忙碌起来。忙也正常——春运期间,行经北京西站和北京站附近的1路公交将搭乘不少赶火车的乘客;到了春节假期,更有不少外地游客搭乘1路公交穿梭长安街、游览大北京。

  “来啦,欢迎!”乘务员郭艳婷大姐的开场白,热情中带着干练。我换上一身制服,在郭姐指导下体验起公交乘务员岗位来。

  “注意安全,咱们出发了。”凌晨5点整,司机邹德正师傅“一声令下”,首班车准时发车。

  “乘客您好,1路,开往四惠枢纽站,请您中门刷卡上车,无卡乘客请投币”“乘客您好,工会大楼站到了,请您从前后门刷卡下车,下车请慢走,注意安全”……郭姐一次次起身报站,路过天安门、世纪坛等景点时,还会像导游一样,作些简要介绍。

  做乘务员,嘴不能闲着,手也得跟着配合。乘务席前有个小面板,郭姐不时操作其中三个按钮:一个广播预报站点,一个到站广播,一个负责开关中门。我一边观察,一边在本子上记下宣传用语和站点名称,默默背了起来。

  6:03,途经28站之后,首班车到达终点四惠站。“走,趁着车充电,抓紧吃口饭。”刚到站,郭姐就一溜小跑,带我进了食堂。她吃得神速,一个烧饼夹煎蛋,5分钟就下了肚。一看表,差1分钟发车,又是一溜小跑。6:14,车准时返程。

  “郭姐,这趟我来试试吧!”我鼓足勇气,走上乘务席,把“小抄”摆在台子上,开始了真正的体验。

  口播到站,广播到站,把右手伸出窗外比手势、请后方行人车辆避让,说欢迎语,关中门,口播预报站点,广播预报站点……起初,两站间距离较长,我还能顺利完成一套程序。后来,站点密了起来,脑子实在反应不及,有点手忙脚乱。一会儿光顾着报站,忘了关中门,引得郭姐连忙提醒;一会儿口误连连,在“上车”“下车”之间打磕绊,还把“投币”说成了“投票”。刚过五站,眼看乘客渐多,我实在心里没底,赶紧求援,“郭姐,还是您来吧……”

  “下岗”后,我又老老实实当起了学生。这一次,老师又给我不少“惊喜”。先是几位天津口音的乘客,上车就问“看升旗哪站下”。答出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乘客又问“今天几点升旗”。我正担心“这下坏了”,没成想,郭姐脱口而出:“7点34分!”后来,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问,“故宫怎么走”“出了故宫,怎么去八达岭?”郭姐先是口头做了回答,然后又从“爱心箱”里掏出便笺写下提示、递给乘客。

  “别看‘爱心箱’体积不大,东西很齐全!”郭姐告诉我,箱里除了便笺,还有充电宝、胶带、纸巾、体温计、糖果,可供各种紧急情况所需。

  周到,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乘务员的“察言观色”上。看到老年人上车,第一时间帮着找座位;看到乘客带大件行李上车,抓紧交代行李放哪儿……一路上,我总想哪次能抢在郭姐前面给乘客来个温馨提醒,可总也“抢”不过她。

  离终点还有七八站时,我又想行动起来。到了永定路口东,再次上岗。有了两个小时的耳濡目染,报站、操作越发自然。到了场站,司机邹师傅直夸,“小伙子真不错,越来越熟练!”

  一个来回完毕,体验告一段落,郭姐还得再跑两个来回才能下班。休息间隙,跟郭姐聊,才知道她今年6月份就要退休。“年轻时,就觉得往那儿一站,全车人都听你说话,很有面儿。后来干着干着,发现自己真是喜欢这个岗位,听着一声声‘谢谢’,心里特有成就感。”郭姐回忆说,这些年,公交车安了空调、用了新能源,冬暖夏凉、体感舒适。乘客素质也越来越高,“虽然颈椎、腰椎、咽喉落下了些小毛病,可我还是舍不得这个岗位、舍不得公交集体!”

  一趟体验下来,我对郭姐充满了敬意——以前坐公交,总觉得当乘务员挺简单,可实际干起来哪那么容易。我想,随着这些年各城市推广公交无人售票,乘务员岗位在逐渐减少,可他们一天天的辛劳付出、一趟趟的热情服务,会长久留在乘客心中,化作一段段温暖难忘的回忆。

  绕机检查项目上百个,机上维护手册一米多厚——

  飞机体检师,严谨保安全

  本报记者 赵展慧

  春运第五天,我乘坐深圳航空航班从北京飞往深圳,落地一看时间有点吃惊:春运期间航班密集,为何还能提前10分钟到达?带着这个问题,我体验了民航人繁忙的春运一天。

  “飞机要提前到了!赶紧上车。”春运第六天一早,深航维修工程部木兰班组的机械员温金笛带着我登上了停机坪。20分钟后,在温金笛整齐干脆的手势下,一架飞机几乎丝毫不差地停在了指定机位。

  进入春运时间,深圳航空在宝安机场一天有360多个航班,比平时增加几十个,仅例行的过站检修任务就有140多次,我自然不能拖后腿。

  得到温金笛的示意后,我飞快地提起一个个沉甸甸的轮挡,放置在飞机各个轮胎前后。别看这个黑乎乎的三角块不起眼,却能在紧急时刻避免飞机造成事故。

  随后我又赶紧抄起“雪糕筒”(路障警示),在机头、机尾、两侧机翼和发动机前端各放一个,划出一个飞机停靠的安全范围。做完飞机过站检修的头两个步骤,穿着深蓝色的维修服和黄马甲的我已经微微出汗。

  没错,今年我的春运岗位是一名机务维修人员,而且跟一群美丽飒爽的姑娘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木兰”。“我们这个机务维修班组都是‘娘子军’,因此有了这个名字。姑娘们有心细的优势,所以从事的是难度较高的电子类检修。”木兰班组组长王芳说,从2014年刚组建时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45人,“木兰”已经成为一块吸引和培养女机务的金字招牌。

  “虽然不会开飞机,但我们可能是对飞机原理、结构最了解的一群人,相当于飞机的体检师和医生。”温金笛说。还真是,给飞机“诊断治疗”,望闻问切,一样不落。

  望——绕机检查,靠眼力查看飞机状态。飞机停稳后,从机头左侧开始,温金笛和放行员梁倍玮带着我绕行飞机一周——看看飞机表面有没有掉漆和凹坑,传感器有没有损伤,挡风玻璃和雷达罩是否有裂纹,轮胎有没有轧伤,线路是否完好有序,发动机和大翼有没有鸟击损伤……上百个项目的检查必须烂熟于心、面面俱到。为了减少差错,还必须两人交叉互检,上个“双保险”。

  闻——机库高检,听指示及时疏散人员。“扰流板和副翼可以动吗?”驾驶舱发出了指令,机舱外传来了两声回应:“左边可以”“右边可以”。“看到那个戴着耳机的姑娘了吗?就是她在回答指令。”王芳指着机舱外的一个维修人员解释,在驾驶舱操作系统测试时,必须有人在相应的飞机舵面部位查看舵面和环境情况,避免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问——机上检修,询问机组飞行问题。“30排座椅耳机有问题”“机上娱乐系统有故障”……询问了机组人员在飞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后,就要前往一个个问题点检修。不仅问机组,更要“问”维护手册。“怎么检修?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手册上的指示来,不能跳步骤,更不能凭经验。”王芳说,姑娘们对摞起来有1米多厚的维护手册都如数家珍。

  切——机上排故,“把脉”找出“病因”及时“治疗”。“现在旅客广播不工作了,你去查看一下乘务员座椅下的电源是否完好。”木兰班组检验员谭小敏给我布置任务。“报告,插头没连接到位。”座椅下方的线路小室狭窄昏暗,我边打着手电筒蹲下查看边想伸手插上。没想到,要在狭窄的空间里将有3个定位槽的插头严丝合缝地对上插座这么难!尝试了十几次都失败了的我,最后只好整个人趴在机舱地板上,在谭小敏手把手地指导下才完成了任务。“电子线路检修经常要在狭小恶劣的环境里作业,仰着趴着侧立着几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儿。”王芳说。

  50分钟后,一次过站检修快速又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春运期间的飞行安全、航班正常率以及服务体验的保持和改进,依靠的是无数像木兰姑娘们这样的幕后民航人,优化每一个动作和工作流程。“我们还通过提升各机型可靠度、加强预防性维修、数字化维修管理等提升检修效率。”王芳说。

  春运第七天,乘坐深航航班从深圳飞回北京的我又体验了一次提前到达。这一回,“木兰”姑娘们的灿烂笑脸和忙碌身影成了我心中的答案。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