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农家新风尚(新春走基层·春节文化扫描·变化)
从腊月,到新春,又是一年好光景。在外打拼的人回到了家乡,趁着这个时候感受一下家乡的新变化。记者跟着几名村民,到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几个小山村。
道路通了,日子美了
“千君,回家了没有?”未进家门,贺千君就已经接到表兄罗华求的好几个电话。
罗华求所在的同心村,在深山环抱之中。半山上,有座库容近100万立方米的同乐坪水库,罗华求家就在水库的另一端。
提到去表兄家,贺千君以前有点怵,为啥?公路只通到水库这头。要到对面,得过一座宽度不到两米的天桥,再走几公里茅草满布的羊肠小道。
“别说开汽车,就是骑摩托车,也要费点力。”贺千君说,湖南春节前后多雨,小路上全是泥。即便技术娴熟,也要把紧方向,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滑到沟里。吃了几次亏,贺千君干脆不把摩托车骑过桥。
这次他仍然做好了把车停在桥头的打算。没想到,全程10公里,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沿着水库岸线蜿蜒。道路边,还新种下一排排的行道树,红叶石楠长出新芽,红色的叶子映着路灯柱上红火的中国结,透着新春的暖意。
15分钟不到,汽车径直开到了表兄家门口。下了车,贺千君重重跺了两下脚。
“做么子,是怕水泥地不结实,还是新鞋子硌了脚?”出门接上表弟,罗华求开口就打趣。
“还不是到你家的烂泥路走得多,习惯了。”贺千君笑着“回敬”。
把表弟让进屋里,表兄说道,2019年,争取到县里支持,全村老小一起把道路打通硬化。库区的老百姓,好多都新修了房子。“大马路进了组,水泥地通到门。以后踩泥蹚水的日子,再也没有咯!”
风气变了,负担轻了
金田村村部门口,皮卡车一停,等待已久的乡亲围拢过来。
车斗里,两笼鸡,一担箩,大大的“囍”字贴上去,把罗东云的脸映得通红。
“恭喜恭喜”“新春办喜事,你这是喜上加喜嘞!”邻里姑嫂围住他,道贺声连连。回应不过来,罗东云乐得只剩咧嘴笑。
“东云啊,你何时这么小气,去亲家屋里上礼,怎么连个鞭炮都没得咯?”人群中,不知谁开玩笑,大伙儿跟着起哄。
“这不是禁放嘛!不然这个礼数怎么可能少?”罗东云也不急,笑着解释,“不知道亲家那边习俗改没改,没改再买也不迟。”人群中又是一阵起哄。
村支书罗导林出来解围:“移风易俗,就得落实到位。今年过年还一样,清清爽爽,不是正好?”
2017年,灵官殿镇开始推行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金田村建立村规民约,刹住了铺张浪费的“吃请”风。再过年,又倡导不放鞭炮。“亲友来了,一杯热茶暖了心,鞭炮放不放没那么重要。”
产业火了,人心齐了
网绳揪成一把,手背攥出青筋,升旺村村民罗东坡站在自家门前的鱼塘里,正和几个村民齐心拉网。好家伙!满满一网,越近岸越得下劲儿。
不多时,收网上岸。新鲜的大鲤鱼倒进盆里,就在岸边开卖。村民涌过去,你一条我一尾,一气儿买下400多斤。卖完鱼,来不及换下带泥的衣裳,罗东坡喊妻子倒茶,请大伙儿屋里坐。
“东坡哥,你当初怎么想起回老家?”“东坡,在村里可以搞什么?”……问话的,都是刚从外地务工回来的同村人。
“村里发展产业,确实有搞头。”罗东坡笑着说。去年,他从北京通州回乡,一口气承包200多亩稻田,半机械化耕作,一个人就可打理。年底光卖粮食,就收入10多万元,冬季种上油菜,开春还能有收入。流转的2000多亩山地,已经种满油茶,今明两年有望结果。前不久,村里刚从县里申请下荷花生态种养项目,集体讨论完,初定交给他牵头。“干得好,不比在外面打拼差。”
“今年再干,会不会晚?”有人问。
“只要肯行动,多的是出路。”荷花生态种养项目一个人搞不来,肯定需要合作;油茶园收益还没显现,但大片的土地是宝贝资源,还有林下经济可发展;村里去年新修了20多公里上山的砂石路,环村公路已经打通,依靠青山碧水,还能一起做旅游开发……罗东坡讲得眉飞色舞。
围着小小的电烤桌,众人越听越入味儿,越聊越热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