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2020年新闻战线“新春走基层”活动

【新春走基层】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

人民网刘云
2020年02月04日11:47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房檐下,喜庆的春联贴在大门两侧。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年夜饭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我们也过上了向往的幸福年。”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镇梅苏村村民颜士香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是她搬进新房后的第一个春节。

这个春节,梅苏村处处张灯结彩,透着浓浓的年味。迎着冬日暖阳,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庭院中聊天,唠家常。瞧!一幢幢二层“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整洁的马路宽敞平坦,一片片苗木在冬日里依旧绿油油。

灰瓦白墙、依河枕水,村庄美如画。这正是建湖县大力推进农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镇梅苏村。人民网 刘云摄

搬进新生活,钱包也要鼓

颜士香咋也想不到,63岁的这年,还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当上了保洁员,拿上了工资。这事还得从搬迁讲起。

“以前的老房子都是用的石灰和空心砖,一到冬天,屋内屋外都冷,脸颊两侧都被冻伤了。”颜士香拧着眉头回忆,“老房子条件差,没有卫生间、洗澡间,在外工作的女儿也不愿意回来。”

虽然梅苏村离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只要20分钟。但四处分散的旧村落,路不好走,进趟城费劲,给不少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为了增加收入,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大多数是孩子和老人在活动,找可以说话的人都难了。

“就没想过要搬走吗?”“想过,女儿也劝过。”但颜士香和丈夫苏万红还是犹豫了许久。不搬吧,旧瓦房的冬天实在是冷,孩子们回来的时间也少了,种田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搬吧,没钱,去城里没地种,炒个菜连葱都要花钱买,咋生活?

直到2019年搬入新房,颜士香夫妇才知道,原来还有另一种生活——告别了旧房,住上了“小洋房”,这个冬天脸颊、手也没有冻疮了。

梅苏村村民颜士香坐在新房客厅里。人民网 刘云摄

“现在让你们搬回去,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了吧。”一旁的梅苏村党委副书记苏井财开玩笑道。今年53岁的苏井财,一直生活在这里,说起村里以前的情况,他记忆深刻:老平房低矮拥挤,旧瓦房透风漏雨,道路狭窄泥泞坑洼,村庄布局分散,生活垃圾随地扔,“老旧小散乱”安全隐患多。

如何改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居住向特色村、重点村集聚。

在梅苏村,这一推动也是历经了整整10年的摸索,不同时期打造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农房:2008年建的联体别墅,因商业开发定价超过了村民预期;2013年从节约土地角度建的7栋多层楼房,年纪大了的村民爬不动,生活不方便;2018年新建的两层联排新农房,终于获得了村民的肯定。苏井财笑道,“村庄怎么改,建在哪里,什么户型?现在都是村民说了算。”

咋搬?按县里的政策,苏井财帮颜士香算了一笔账。颜士香家的老房子有70多平,拆了后政府给8万元,新房选了一户102平的“小洋楼”,一共10万元。加上其他相关补贴,也就是说,颜士香花了不足2万元的钱就能住新房。2019年5月,颜士香一家搬了新家。

搬后咋过?政府帮他们想到了。村民搬走后,将原址和闲置用地进行复垦,通过市场化手段,土地集中流转,一亩地给村民900元。颜士香家有6亩多地,每年能拿到5000多元的流转金。另外,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也能到邻近乡镇、县城务工或者发展特色经济。

“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老伴在镇上打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走进颜士香的家,空调、热水器、电视、冰箱、微波炉都配齐了。“以前住在旧房子,过年时做的包子都没有地方放,现在家里买了冰箱,里面能塞得满满的了。”话说罢,颜士香便拉着记者瞧上了冰箱里囤的年货。鱼丸、鸡肉、猪肉、牛羊肉……搬了新家,日子也变好了。

房子搬了,乡愁也要搬

行走在梅苏村新型农村社区,记者发现这里卫生室、超市、快递、银行等生活配套齐全,还有天然气、图书室、健身设施、电瓶车充电桩、污水集中处理等。这让颜士香感觉,“村子和城市没有什么区别。”

家搬了,环境也好了,但不少村民仍有疑虑:“房子好是好,可农民不种菜了,还能叫农民嘛?”

村民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虽然通过农房改造工程,村民们变成了社区居民,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苏井财说。对于村民的这些需求,当地政府也考虑到了。集中居住,不仅要搬人,还要搬走乡愁。乡愁,咋搬?

窗外太阳已升上了高空,同村的李大妈推着一辆三轮车在颜士香家门口吆喝,“什么时候去菜园啊?”走近一瞧,车上放着一桶水、一把铁锹、一把铁耙。

梅苏村村民颜士香家的菜园子。人民网 刘云摄

“都是绿化,哪有菜地?”见记者充满好奇,颜士香忙拉着记者往村后走去。大约步行了2分钟,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一块一块被分成许多长方形,有青菜、萝卜等日常食用蔬菜。

原来,建湖县在推进农房改善过程中,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为每户居民提供了一块10—15平米的“微菜地”。另外,为了防止部分村民破坏小区绿化,毁绿种菜,梅苏村还为每家发放了花箱,让村民种一点葱、蒜。

“不是为了去卖,就是留给自己吃的。”蹲在自家的小菜园里,颜士香一边摘青菜一边顺手除了把杂草。如今,新房条件好,小区环境也好,村民们都心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来。“小区和以前农房一样保留着农村气息,村民都很满意。”苏井财说。

建湖县为每户居民提供了一块10-15平米的“微菜地”。人民网刘云摄

事实上,在新型农村社区设计之前,建湖县对于小区选址、规划、户型、套内面积等相关设计内容都会一一征求村民意见。同时,为解决好村民的多元需求,在新型农村社区设计建造中实行建筑风格“一村一品”,杜绝千篇一律。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收成村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东海王墓、古院钟声、凤凰池沼、古树名木、祠堂老屋……穿行在收成村中,“收成八景”一一映入眼帘。早在2016年,收成村被列入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村里便结合自身特色,保护传统村落,制定了特色规划主题,一边是有归属感的新村,一边是重新焕发活力的老村。

“我们挖掘‘收成八景’文化,推动收成老街改造,98%以上的村民都支持村里的建设。”收成村党总支书记夏正东站在老宅前笑道。看到记者拍摄老宅时,村民都纷纷围了上来,“稀奇,没想到这老房子火了。”

收成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人民网 刘云摄

九龙口镇梅苏村、恒济镇建河村、庆丰镇董徐村、宝塔镇宝塔村……从2018年开始,建湖县村庄改造试点首批高标准规划11个新型农村社区,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建筑形态、户型结构,并配套水电道路绿化、垃圾污水处理、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正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建湖样板”。

颜值上升,价值也要攀高

实际上,村庄美了,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环境账也是发展账。以前,村里民居四处分散,土地被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散田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已不适应农村发展。现在,农房改善后,退宅的田地复垦成方成块,零散的土地可以连成片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根本性的变革。

好环境带来了好“钱景”。在九龙口镇,有一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九龙园艺。这处产业园占地约5000亩左右,其中在梅苏村的绿植种植面积达2500亩。颜士香正是在这家产业园工作。

在梅苏村,到处可见绿色植物,有红叶石楠、桂花树、香樟、腊梅等树种,还有石榴树、柿子树等果树。“家门口就有工作,村民收入也多了,日子更有奔头。”苏井财介绍,梅苏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梅苏村近百户农民发展绿色产业。

别的村怎么样?各有特色。建阳镇西尖村发展鱼蟹规模养殖;冈西徐王村发展优质大米种植;高作镇季墩村发展稻虾轮作和足球草坪种植;恒济镇建河村发展水产养殖……目前,建湖县在新型农村社区附近发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和水生作物等农业产业18个,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29个,吸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

旅游也会是一门好生意。梅苏村建设田园综合项目,依托梅苏村花卉苗木基地,欲开放旅游观光市场;收成村挖掘“收成八景”文化底蕴,将村口建筑改造为游客中心、村史馆、田园康养等,以吸引游客参观体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许多的机遇。

61岁的村民潘俊昌,正是因为旅游而签下了人生第一份劳动合同。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口景区,潘俊昌开观光旅游车,每月能拿到1860元的工资。“景区里的保洁员、门卫、售票员等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村民。”九龙口镇合荡村党总支书记朱实堂说,目前有近80个村民在景区内工作。

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口景区,潘俊昌开观光旅游车。人民网 刘云摄

从“前面柴房厨房、后面猪圈茅房”的旧农房到一排排的阳台观景、庭院赏花的两层“小洋房”;从老旧闲置的农房到促民增收的“黄金屋”,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建湖在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的道路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不是我要你觉得好就是真的好,而是让村民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仅2019这一年,建湖县就新建扩建新型农村社区16个1922套,搬迁改造农房9086户。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建湖县跨入高铁时代,从建湖出发去北京只要4小时47分。九龙口旅游度假区、陆秀夫纪念馆、乔冠华故居、朦胧塔、建湖杂技、建湖淮剧……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高铁通了,游客也就多了。

新的一年,颜士香开心的是女儿愿意回家了,有地方住了。新的一年,苏井财开心的是村庄环境好了,村民钱包鼓了,大伙的精神气更足了。新的一年,夏正东开心的是村子越来越美,大家伙将吃上旅游饭。这,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