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音视频部幸培瑜:融合报道传递抗疫力量
新华社音视频部的编辑们在紧张有序地剪辑视频。 新华社音视频部 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华社音视频部迅速进入全员战时状态,电视楼三层经常彻夜灯火通明,专班部领导全天在岗职守,各室编辑、审稿、终审各司其职、紧张有序。1月22日至2月11日,共播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音视频报道1867条、4875分钟,完成中文视频直播89场、4180分钟。
疫情报道开展以来,新华社音视频部各项指挥指令迅速有力、落实彻底。疫情动态、战“疫”典型、专家访谈、各方驰援故事、防控科普知识等报道卡住关键点、直击社会关切。
编辑部群策群力,制作播发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流量的“拳头”“爆款”产品。据不完全统计,1月22日至2月11日,短短20天,核心报道《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战“疫”必胜》,短视频《这座城市,哪会轻易暂停》《“手”卫人民》等全网置顶推送;系列直播(89场)全网总点击量超过10亿次;“权威访谈”“我们在武汉”“隔离区直击”“战疫日记”等系列短视频刷屏。
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赵国屏、王福生、王贵强等权威访谈视频,在不同节点就大众关切的问题作出权威回应,起到了解疑释惑的重要作用。其中,关于钟南山院士的融媒体报道全网总浏览量达25亿次。
“我们在武汉”“隔离区直击”“战疫日记”“致敬”等系列报道以“在现场”为核心诉求,挖掘一线生动故事,展现各地、各行业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正能量,凸显国家通讯社的使命担当和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得到媒体用户和受众的积极评价。
《直击重症隔离病房 听听ICU医生的心愿》《给最亲的人一个“隔空拥抱”》等报道突出视频为先导的全媒力量,体现出文图视融合报道的水平和质量。
1月23日,音视频部派出记者杨志刚、许杨、董博涵从北京赶赴武汉,与湖北分社的同事一起深入抗疫一线进行采访。当日22:36,“我们在武汉”发出第一条短视频《我们在武汉|“封城”首日 从北京到武汉》,新专栏在火车上开出。
“我们在武汉”专栏的报道涵盖了医护人员作为、医院建设、社区防控、百姓生活保障、志愿者服务、物资运送等内容,短片中的事实和思考,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截至2月12日,该专栏发稿34条,总点击量超过2亿次,评论转发互动超过3.5万次,被400余家媒体用户转载采用。系列短视频还被国防部官网、国家卫健委官网等转载。
春节期间,编辑部各室都面临人力少、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等问题,返京的同事又需要经过居家隔离观察后才能上岗。为完成报道任务,在岗同志经常“连轴转”;居家隔离观察的同志主动承担了大量组织策划、文稿撰写等在线工作,尽可能分担报道压力。
编辑刘畅是一位武汉籍姑娘,这几个月她本应在海南分社学习锻炼。过年回北京休假期间,她主动请缨到编辑部加班。“看到自己的父亲、朋友都在武汉做抗疫志愿者,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怀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刘畅采编制作了重点短视频《这座城市,哪会轻易暂停》。片中两位参与抗疫的志愿者用武汉方言读白的方式,讲述了武汉“封城”以来的城市现状,挖掘“暂停”表象下的努力与希望,引发受众强烈共鸣。视频被全网置顶推送,全网总浏览量超亿次。
此外,刘畅还多次申请前往武汉一线,经批准,她近期将作为新华社增援力量前往武汉采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