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南方出版传媒百万年薪聘高管 高薪背后是人才战略

——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徐丽芳

徐平
2020年05月25日10:1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高薪的背后是人才战略——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徐丽芳

2020年3月以来,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出版传媒)百万年薪起步招聘高管,不仅引起业界注意,同时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围绕该话题,专访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丽芳。在采访中,她畅谈了出版行业高端人才的发展战略、培养机制,以及对于出版主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人才工作要有长远全局的规划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南方出版传媒所属的3家出版社、1家期刊社、1家数字出版公司招聘高管,给出百万年薪起步的优厚待遇,并在完成经营业绩的前提下,给出极大的自由度和上不封顶的薪酬。请您分析一下百万年薪招聘高管的市场原因。

徐丽芳:南方出版传媒百万年薪招聘高管的原因或可从以下三点考察,第一,人才是国家与国家、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第二,从新闻出版行业近年所面临的困局来看,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困局,“数字化转型期经营压力—行业薪酬同比下降—优秀人才短缺”首尾相衔,环环呼应,形成恶性循环,必须找到破局点以改善当下的局面,而高薪吸引高端人才加入也许是一个适当的破局点。第三,行业和企业的现状或发展预期可以支撑如此薪酬水准——这恐怕也是出版行业目前重建行业信心的必要一步。

与高薪招聘高管的市场原因相关,出版业人才发展战略须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要突破体制局限,形成行业内和行业间的人才流动机制,以便让合适的人方便地流动到合适的岗位上。二是在和行业、企业收益水平相匹配,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高价值的工作必须要有高薪酬,否则很多能干的人不会考虑这个行业和企业。百万年薪在上市企业高管中并不算高,但是对于有文化情怀的高端人才、有文化梦想的年轻人,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其生存发展的疑虑。为此,就要能够科学地衡量高薪岗位的贡献,并持续、科学地评估贡献与薪酬的匹配度。三是出版领军企业的人才工作要有长远、全局的规划和选拔、培养体系,要特别重视吸引、招募甚至参与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才。像腾讯这样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的公司,除了一如既往重视毕业生校招,它的“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等政策是面向硕士、博士新生等在校生的。“抢人”的时间点已经前移,但是出版传媒企业迄今为止较少有这种自觉意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出版业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我国也提出要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出版由大到强,离不开出版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出版高端人才对于出版主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徐丽芳: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字化转型这一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和公共部门价值链的全球性大趋势。虽然内容产业总会存在,但是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这是一次适应或被淘汰的严峻考验。因此,首先需要同时具备战略眼光和领导力的领军型高端人才,组建合适的人才队伍来应对挑战、参与内容产业的角逐。而这种人才队伍要能够协调文化、商务和技术人才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这些人的学科背景、价值观和工作习惯可能有很大不同,需形成合力来开发和提供优秀的内容产品及服务。其次,同样迫切的是需要对内容产业有理解力的高端技术人才,让出版企业在文化与科技融合之路上走得更稳,少交“学费”。

校企合作培养高端出版人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今年新一轮学科目录面临调整,又有学者提出出版学申报一级学科。出版学申报一级学科与百万年薪招聘高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都折射出出版高端人才培养的问题,出版作为实用性学科,今后高端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徐丽芳:出版高端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出版行业和从前相比,需要更多研发岗位,如全球500强的内容企业华纳传媒的媒体实验室、媒体创新实验室都需要更多人才进行内容产品、技术、市场、数据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全球科技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几十年来一直和荷兰、德国等国家的高校合作开展未来学术出版产品形式等各种科研项目。这和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持续提升(国内外可以培养出版学博士的高校不在少数)的趋势是一致的。

其次,每个高校出版专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高端人才培养特色。比如,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一方面强调厚实的知识基础、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思维、视野;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与内容产业紧密相关的文化(内容)、技术、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让学生具备成为高端人才的潜力和基础,一旦毕业后经过适当历练就有可能成长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有发展后劲的高级专门人才。

再次,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版高端人才。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负责吸引对出版有兴趣的青年后备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是专业人才招募的第一个入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培育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理论素养;与此同时,出版企业最好能为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实习、实训和实践的机会。高校出版专业和出版企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只有通过两者的共同努力,构建可行的长效机制并采取相应行动,才能持续地为出版行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年轻人,形成持续的、良性的行业人才“造血功能”。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